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福建连城蔡氏宗亲理事会第二届 班子成员换届..  · 东莞樟木头官仓蔡氏宗祠重光十周年祭祖暨樟木..  · 福建南安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洪邦蔡氏农村幸..  · 福建漳浦县金浦梁麓书院举办春季祭祖暨蔡世远..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蔡氏总祠重光暨..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关于集资修缮宋琼州太守蔡氏入粤始祖秋涧公古..  · 广东佛山市龙江蔡氏庸德堂举行祭祖活动  
宗亲文学 更多

诗词联赋

杂文散记

书画艺术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宗亲文学 > 杂文散记 > 内容 

老祠堂与旧学校

作者:蔡楚标  发布时间:2014-4-18

国人历来信奉儒家思想,崇拜祖先,热爱乡土。为敦睦乡谊,联结海内外宗亲,各个乡里各个姓氏都建有祠堂。

我们村的祠堂称为蔡氏宗祠,建在村子中央,坐北向南,前面是一片开阔地。

由于后来建有新祠堂、小祠堂,所以这座蔡氏宗祠又称老祠堂、大祠堂。

老祠堂为双进结构,正面为门楼厅,两侧是门楼房,中间是天井,四周回廊通道,里面是大厅,大厅两旁为厢厅。正厅眉梁上端挂有一块匣额。厅后壁正中置神龛,龛上摆放着列祖列宗的家神牌。祠堂内的檐梁、斗拱、神主龛、屏风等,镶有各种各样的木雕。

依稀记得刚解放的时候,我约三、四岁,曾跟随父亲进入老祠堂。去的人很多,几乎挤满大厅。天井里都站着大人小孩,全都是男人。龛上摆满祭品,放着香炉。似乎告慰先祖:村民翻身解放了。

整个大厅香烟缭绕,香味甚浓,没有大声说话的声音,很静,气氛神圣、肃穆。我站在父亲身旁,怯生生地望着众神牌,心中充满神秘感。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号召办学校,村里没有其它地方合适,老祠堂就成为办学的首选地址。因为相邻的新乡、大巷两个村较小,学子少,都到本村小学就读,于是,校名就各取村名的一个字合成,称为“新大陇小学”,只办到五年级。

我开始读小学的时候是1953年秋季。那时,老祠堂正厅的神主龛已搬走,正厅改为校务处,墙上端端正正地挂着孙中山和毛泽东的像。

记得开学第一天,全校师生站在天井里,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我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就从这一天开始。至于国歌,那是后来才会唱。

全校校长和教师约有六七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敏荣老师。因为她是我们一年级的班主任,又教我们的语文和算术,是我人生道路上第一位真正意义的老师。她个子不高,明眸秀发,脸蛋圆圆的,总是带着微笑。她很关心我的学习,热情、耐心又负责任,还好几次走访我家。还有一位是郑显楷老师,他是我上五年级时的语文老师。他身材魁梧,两眼有神,脸上有些胡须,样子非常严肃,很少看到他微笑。上课的时候,要是有哪位同学开小差,或搞小动作,他就会走下讲台,走到他桌子旁,毫不客气的训一顿。我个子小,向来都坐前排,听课特别认真,从没挨过他训斥,让他很喜欢。1988年,我在汕尾市教委主持工作时,郑老师突然来找我。那时,他已经是退了休的庵埠中学教师。时隔50多年,他已完全变了样,身体清瘦,脸白净,没胡须,双眼仍耿耿有神。他风尘仆仆数百里来访,让我很高兴。听说他的大女刚毕业,未能找到工作,我就安排她在汕尾从教。师恩难忘啊

我在家乡小学读完五年级,又转到东凤小学读六年级。此后,就很少到老祠堂去了。

如今,村委会已在村南建了一所新的学校,村民子弟不用在老祠堂里上课了。然而,在我的记忆中,仍念念不忘老祠堂。

毕竟,老祠堂是我求学之路的第一站。这里,是启蒙我探寻知识海洋的起点;这里,是启发我认识国家社会的摇篮;这里,是启迪我追求人生理想的基石。

忘不了老祠堂的恩泽,忘不了旧学校的师恩!

·上一篇:夫人母庙 ·下一篇:记忆中,故乡的小溪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