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广东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组织理事成员赴肇庆商..  · 广州番禺蔡一村蔡氏宗亲举行“共庆中秋”联欢..  · 福建济阳柯蔡委员会、蔡襄学术研究会、南安官..  · 青阳蔡氏世界宗亲总会云南省蔡家山分会开展慰..  · 福建省建阳蔡氏宗亲会与海外柯蔡宗亲开展谒祖..  · 世界柯蔡宗亲会总会组团参加厦门市海丝慈善会..  · 世界柯蔡宗亲总会召开第22届第5次理监事联席会..  · 广东阳山县岭背镇厦蓬蔡氏宗祠重光一周年庆典  · 广西玉林北流六地坡村新屋蔡氏崇志堂祠堂重光..  · 河南省信阳市蔡姓文化研究会开展慰问蔡氏孤儿..  
理学天地 更多

遗风余俗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天地 > 遗风余俗 > 内容 

扫墓祭祖

作者:蔡楚标  发布时间:2015/2/2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

    “故乡陌上多车马,是处坟头有子孙。”(清·黄景仁)

全国许多地方扫墓祭祖,都在清明节。今年开始,为承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国家还规定在清明节放假一天,让人们到祖宗墓地或革命先烈纪念碑前谒拜,缅怀先德,承继传统。

不同的是,我的家乡过清明节,一直以来却是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据说,这个日子与村里立“夫人母”庙有关,叫“古清明”。老辈人说:“古清明、古清明,花开百鸟鸣,家家户户祭先祖,子子孙孙福满庭,全村永太平。”

家乡西南边有一片沙堆地,俗称“西头”。沙堆上长着很多野树,有苦练树、包树、杏树、榕树,以及各种不知名的大树。童年时,我和邻居的孩子们常常结伴跑到西头玩耍,或拾树叶、折树枝,或抓小鸟、掏鸟蛋。

每年清明节前,三三两两的妇女们就到西头,从一种俗称“粕籽树”上摘下树叶。带回家后,将树叶捣烂成桨,取汁加糖,拌在米粉揉成的米里,反复揉搓,做成“粕籽餜”。蒸熟后,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十分可口。

那时,家乡的墓地除村西北的乱葬岗“白岭埔”较集中外,多数是随处安葬,有到远处西山的,有在村四周沙堆、荒埔的。

记得,我家的祖坟就在村南的“宫路下”。清明节这一天早餐后,我提着一盏写有“蔡”字的灯笼,跟在用锄头挑着祭品的父亲后面,沿着池仔墘,经过“早秧场”(因为世世代代都在这片水田培育早造秧苗,村里就将这里取名为“早秧场”),走在田埂上,微风吹来,绿油油的秧苗泛起阵阵绿浪,十分惬意。

过了早秧场,便是一条潺潺小溪。溪上有一条半边树木架成的桥。行过小桥,便是宫路了。所谓宫路,是因为路西尽头有一个娘娘宫。路的两旁绿竹婆娑。祖公的墓地便安在宫路南面的草埔上。

父亲放下祭品,抡起锄头铲除墓地周围的杂草,并培上新土。我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不知墓里的祖公什么样子,心想他一定知道我和父亲今天给他送来鱼和肉吃。墓地修整后,父亲便摆下祭品,燃烛点香烧纸钱。我跟着父亲跪在墓前,合掌磕头,拜了起来。拜毕,父亲吩咐我,将一条条小黄纸,用小泥块压在坟上面。父亲点燃爆竹,哔哔剥剥地响了起来。

我最喜欢看父亲燃爆竹,那响声,一阵阵,似乎是对先祖灵魂的呼唤;那亮光,一闪闪,好象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后来,我出外读书,大学毕业后,又安排在外地工作,便很少回家了。

有一回,我回家探亲,问起父亲,祖公的墓地现在何处?父亲说,“大跃进”期间,村里大搞平埔整地。所有的坟墓都被铲平,开垦成田。祖公遗骨被装入晏后,就埋在溪边竹下。因为历次政治运动,不兴扫墓祭祖。后来,也不知被溪水冲至何方。

改革开放后,城乡多数实行火葬。我的家乡却一直实行土葬。村里人在村西一处地名“西塘”的一片菜地,集中安葬归西的前辈。一九九七年父亲仙逝后,也安葬在那里。

白下有水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乡。”(明·高启)我在汕尾市工作期间,也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清明无返是无祖,冬节无返是无亩。”即是说,清明节没有回乡扫墓,那是没有祖宗;冬至节没有回家团圆,那是没有妻子儿女。所以,许多到香港、澳门谋生的人,清明、冬至这两个节日,无论再忙都要回来。然而,由于身为官员,又无公假,我却很少回乡。

也许是退休之后空闲时间多了,也许是人愈到老时愈是思念故土,近几年来,我每年都会带妻儿回乡扫墓祭祖。

然而,不知从那一年开始,家乡的扫墓祭祖日子,已经改在农历十月十五了。

记得小时候在家,十月十五是“五谷母生”。每年秋收之后,家家户户都有粮食。“落杵光辉白,除芒子粒红,加餐可扶老,仓庾慰飘蓬。”(唐·杜甫)。村民们为庆贺收成,并祈盼来年五谷丰登,就在十月十五这一天,做了各式各样的菜餜,有萝卜餜、包菜餜、马铃薯餜等等,杀鸡买肉,祭 拜“五谷母”生日。

小孩子们平日没什么好食物,唯有过年过节才能饱餐一顿,因此,我只盼着母亲拜神之后就有鱼有肉吃,心里特高兴。

三月三改为十月半,莫非这也是一种改革?村里人却说,春祭与冬祭,自古就有之。十月半,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正是扫墓祭祖的好天时。

每年农历十月十四日,我便带着妻儿,和在惠州工作的小弟、外甥等一起回乡扫墓祭祖。

十五日早上,我们刚起床,老二老三已备好各种祭品,有卤鹅蒸鸡、鱼肉丝蚶、白餜面餜、水果青菜、还有烟酒茶叶、香烛爆竹、纸钱冥币,一概齐全。如今,这些东西都有店铺供应,付款取物,十分便捷。

早饭后,有的挑祭品,有的扛锄带镰,有的挑畚箕,十几个大人小孩,一起前往西塘墓地。“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宋·王安石)。一路上,各家各户男男女女,成群结队,来来往往。谁家人多,就说明谁家财丁兴旺。许多外出工作的亲人,都纷纷回乡扫墓。许多儿时的好友、老同学,多年失去联系,倒是在祭祖时相遇上,真有一番久别重逢的喜悦。

整个墓地,人头簇拥,祭品遍地。旧坟披上新草皮,纸钱香烛照天烧。烟火弥漫,鞭炮轰鸣,仿佛是活人向死神对决的战场。

在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想,扫墓祭祖,历来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活动。祭祖拜祖,为的是缅怀祖先,弘扬祖德,不能忘恩负义,数典忘祖。作为人子者,应以孝为先,不仅要对去世的先辈行孝道,更应该对在世的长辈尽孝心。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不爱戴的人,怎么会去爱社会、爱他人呢?提倡孝道,其实就是倡导爱心,弘扬美德。只有这样,良好的家风才能代代相传,家庭成员才能和睦相处,和谐乡村才能早日建成,和谐社会才能尽快实现。

·上一篇:“做桌”与“食桌” ·下一篇:中秋节与“烧瓦窑”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