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东莞樟木头官仓蔡氏宗祠重光十周年祭祖暨樟木..  · 福建南安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洪邦蔡氏农村幸..  · 福建漳浦县金浦梁麓书院举办春季祭祖暨蔡世远..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蔡氏总祠重光暨..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关于集资修缮宋琼州太守蔡氏入粤始祖秋涧公古..  · 广东佛山市龙江蔡氏庸德堂举行祭祖活动  · 福建漳浦 蔡世远.蔡新故里委员会一行到福建省..  
风俗礼教 更多

家传礼教

风俗禁忌

名人家传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礼教 > 风俗禁忌 > 内容 

清明就是中国感恩节

发布时间:2017-8-15

一,清明原本是节气,不是节日

央视记者:可以谈谈清明节吗?

易中天:好的。清明本来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的节日大多是跟着月亮走的。一种是初一或十五,也就是月亮的亏盈,叫朔望,比如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八月十五。还有一种叫重数节日,月和日的数字相同,比如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都是单数。它们在农历中的日子也都是固定的。

二十四节气却是跟着太阳走的。也就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以日照时间最短的冬至为起点(也有说以太阳垂直照射赤道的春分为出发点),把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六个节气。这样算下来,一年是365天。所以,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相对固定,比如清明一般在4月5日。在农历中却相反,日期并不确定。比如立春,最早可以在头一年的十二月十五,最晚可以在第二年的正月十五。

很清楚,清明跟中秋节、重阳节等等,是不一样的。

二,中国感恩节与中国情人节

央视记者:那么,清明是一个怎样的节气,又为什么会变成节日呢?

易中天:春雨惊春清谷天,清明是春季的一个节气。它不是某一天,而是一段时间,所以又叫清明时节。清明之前是春分,之后是谷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生长之时。这时,大家就出去踏青,迎接新生命周期的开始。大家知道,我们是农业民族。对农业民族来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播种希望也播种幸福。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走向田野,向上苍祈祷我们族的繁荣兴旺,同时放松自己,亲近自然。因此,清明又叫踏青节。

到春秋晋文公以后,清明前一两天又有寒食节,类似于伊斯兰的斋月。一年四季都是火食,这一天寒食,可以清理自己身体里面的浊气,也体现一下饥饿,体验一下痛苦,以便更好迎接幸福。

另外一个内容就是祭扫,就是扫墓,纪念先祖。越到后来,祭奠先祖的意义就变得越来越强。这也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清明节。

跟清明节时间相近的是上巳节,也就是农历三月三。三月三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情人节。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去踏青,谈情说爱,寻找意中人。尤其在周代,这一天恋爱是自由的,不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是一个很好的节日。可惜到后来,汉民族把这个传统忘掉了,只有一些少数民族保留下来。结果,现在一些人把七月七说成是中国情人节,实在是数典忘祖,没有文化。

清明节祭奠先祖,上巳节谈情说爱,搁在一块就能看出意义来,那就是生命的周而复始。生命的延绵不绝,也意味着文明的延绵不绝。所以,清明那天我们要扫墓,感激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先祖和亲人,同时开始新的生活。这就是承前启后呀!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清明节(公历4月5日)是中国感恩节。

上巳节(农历三月三日)是中国情人节。

三,没有仪式就无法实现价值观

央视记者:这些年清明祭祀对老百姓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清明文化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你怎么看?

易中天:可能是我们越来越感到亲人,尤其是父母对我们生命的重要。至少我个人是这样的。父母亲去世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孤儿了,想尽孝心也没有机会了。所以我能理解大家越来越重视清明节。它是怀念,是感恩,也是教育。我非常赞成父母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祭奠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其他故去的亲人。就是要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是人生父母养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我们的民族,也没有我们的文明。这是很好很好的教育。

那么,为什么要有一个扫墓的仪式?这个墓为什么要扫一下,而且一定要在清明时节,不能差太远时间?因为任何价值观或者说正能量,要传承,要传递,要传播,必须有仪式。没有仪式就没有内容。必须有一个形象的、生动的、固定的,但是又很简单,好操作,大家记得住一个或一系列的动作,才能把这个观念深深扎根在每个人心里,最后熔化在血液里面,成为一种行为的自觉。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的文化讲究的是,一个人要爱国,必须先爱家。要爱家先得爱父母。一个人连父母亲都不爱,他说他是爱国主义者,他热爱伟大的祖国和民族,谁相信啊?因此,必须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此刻做起。如果每年都能到父母亲坟前去祭扫一下,我们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遗传密码就越来越强。

我有一首小诗是写清明的:

清明雨,些些许。

细无声,轻如羽。

一丝丝,一缕缕,

都是中华感恩曲。

四,亲情与契约互补,是最不坏的选择

央视记者:我自己特别有体会,一年就只有两个节气,你会回家,一个春节,还有是清明,无论如何,你只有靠这样的节气,一大家族人才有可能在那天聚齐了去扫墓,甚至以前一个山头都是你们这个姓扫墓,你觉得对这种文化的传承,一个是宗族文化的传承,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易中天:中西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中华文化的内核是群体意识,西方文化的内核是个体意识。在西方文明圈中,人与人的关系是靠契约来维系的,所以西方人会有结婚纪念日,意思是重申契约关系有效。中华文化圈里面,人与人之间靠血缘关系来维系,所以重视家族,重视血统,重视传承。吃年夜饭,就是跟在世的亲人团聚,重申血缘关系有效;清明节上坟,则是跟祖先团聚,重申血缘传承有效。

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人与人的关系将来也要靠契约,这是必然的。因为现在的人越来越独立,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有个性。当我们都作为独立的人相处的时候,只有契约才是最好的规范。完全靠血缘关系来处理人际关系已经不可能了。但是,如果你只有契约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就有可能变得冷漠。这个时候,作为一种补充,我们重申一下血缘关系有效,是可以使这种关系变得温情的。

亲情与契约互补,可能会是最不坏的选择。

五,认祖就是认身份,归宗就是找归属

央视记者:说到清明这事,我发现它跟寻根祭祖也有关系。海外的华人不管怎么样,在生命结束之前,他一定会回来一次,你怎么看待这个?

易中天:其实,认祖归宗这四个字,已经非常准确表达了他们的心愿。什么是认?身份认同。什么是归?找到归属。实际上是回答一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结论很简单,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是Chinese。为什么?因为我的祖宗在中华大地,我还要回到中华大地。这就是我的身份啊!

所以,认祖就是认身份,归宗就是找归属。

央视记者:是不是可以理解,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精神寄托?

易中天:每个民族都是这样的。比如犹太人,几度失去祖国,流散在世界各地,但他们有一个身份认同——上帝的选民。他就能找到自己从哪里来,知道自己到哪里去,也就能找到归属。所有民族都是这样。这是人类的共性。

正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身份认同和找到归属这两个问题,也都需要有一个仪式或者是一个节日,因此清明节的习俗就慢慢传播开来。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朝鲜,韩国,日本,越南。在整个大中华文化圈里面,大家都通过清明节这种仪式,实现自己的身份认同,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上一篇:人生仪礼婚为喜 ·下一篇:七夕节俗的农耕文化透视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