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福州市漳浦系蔡氏宗亲联谊总会组织宗亲到南通..  · 菲律宾青阳衍派蔡氏联谊总会捐巨资助学  · 广东汕头市潮南蔡氏宗亲会赴福建漳浦谒祖敬宗..  · 浙江省苍南县蔡氏宗亲联谊会举行第三届换届大..  · 福建连城蔡氏宗亲理事会第二届 班子成员换届..  · 东莞樟木头官仓蔡氏宗祠重光十周年祭祖暨樟木..  · 福建南安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洪邦蔡氏农村幸..  · 福建漳浦县金浦梁麓书院举办春季祭祖暨蔡世远..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蔡氏总祠重光暨..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历史渊源 更多

蔡氏渊源

考析论坛

蔡氏辈序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渊源 > 蔡氏渊源 > 内容 

皋邑蔡氏源流考

来源:蔡永谦  发布时间:2015-1-25

   一、蔡氏的由来

   黄帝是中国从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走向现代文明的开拓者,历受中华儿女的敬仰,被尊为中华民族的文人始租。传说中的中国历史是从黄帝开始的。距今五千多年前的史前年代,我国还处于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黄河、江淮的广褒土地上,部落林立。他们从事粗放农耕,过着采集、游猎生活。

  黄帝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称轩辕黄帝),因养有猛兽熊,并以熊为图腾,故又称熊氏,他是熊氏部落的首领。又居姬水之边,故改姓姬。黄帝与炎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同是少典(太昊伏羲氏的后裔)之子。黄帝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高尚,被拥为西北游牧部族首领,这是众部落中的一个杰出领袖,其势力日渐向外扩张。炎帝族居于中部,受南方长江流域的九黎族入侵,因衰落无以为敌,便联合黄帝族,与北上的九黎族大战于涿鹿(今河北涿县)。黄帝战胜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后,炎、黄二族又在阪原(今河北怀来县)发生了三次冲突,黄帝族三战皆捷,统一炎帝诸部落,遂入中原,代神农而成为众部族联盟的最高首领,黄河、长江流域的其他部族也纷纷归顺黄帝,黄帝便在釜山大会天下诸侯(各部族酋长),黄帝被推举为天子,从而第一次完成了统一中华的不朽功勋,建立了中华民族的基业,故中华儿女又都称为“炎黄子孙”。而伏羲、神农、黄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我国古代“三皇五帝”中的三皇。

   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她亲自栽桑养蚕,教民纺织,人称她为“先蚕”;次妃为方雷氏,名女节;又次妃为彤鱼氏;最次妃为嫫母,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得黄帝的敬重。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个分封得十二个姓,他们是:姬、酉、祁、己、滕、戚、任、荀、僖、佶、儇、衣。(即25个氏族,12个胞族)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并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项传尧、舜、禹、汤、夏、商、周等均是黄帝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尊封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黄帝传至二十五代孙,古公亶父,封为太王,妃太姜有贤德,生三子,长太伯,次仲雍,三季历。季历娶太姒,生子昌,有贤德,古公曰:“吾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太伯知古公欲立季历传昌,即乘古公病时和仲雍以采药为名,南奔荆蛮(今江南)自求发展,他们随当地夷狄习俗,断发纹身,以表坚决不返岐周。这便是后世被孔子所称赞的三让高风。太伯兄弟俩在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人感念他们的义行,从而归附他们千余家,因此立为吴太伯。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虞仲。虞仲卒,子简季立,简季卒,子牧达立,牧达卒,子周章立,为吴国君,以吴为姓。

   古公卒,太伯、仲雍避让,季历立,为王季,王季传子昌(西伯)立,为周侯。西伯(文王)事纣,始终恭谨,修德而大得人心,人材集中,八士归周,周道以隆,殷纣违逆天意,故民心具归于周。

   文王正妃太姒,温恭贤淑,生有十子,长子伯邑考(早亡),次子武王发,继父王位。武王为了建立和巩固周氏王朝,他将自己的兄弟、亲属、及主要功臣分封各地,建立了诸侯国,共封了七十多个诸侯,从而奠定了诸侯分封的基础。其中:文王三子叔鲜封管,四子周公旦封鲁,五子叔度封蔡(蔡姓始祖),六子振铎封曹,七子叔武封成,八子叔处封霍,九子康叔封卫,十子季载年少未封。此外,还有周召公封为燕,姜子牙封为齐等等。

   武王继位后,会诸侯于孟津,八百诸侯认为可以代纣,独武王以为天命未可,婉拒而还师,后来殷纣昏乱,暴虐极了,杀比干,囚其子太师庇少师,抱乐器奔周,武王始徧告诸侯,宣布殷纣重罪,不可以不伐,再会诸侯于孟津,昭告纣罪于天下,号召诸侯共讨之,结果商军大败,纣王自焚身亡,建国500多年的商朝,至此结束,宣告周王朝建立。

   周武王姬发,富有政治经騐,老练持重,对新得来的商朝复杂辽阔的故土怎样控制,召集诸位大臣商量,大臣们有的认为“商朝留下来的人是敌人,应杀绝以绝后患。”有的认为“对付商人应区别对待,反对周朝者杀,不反对者留。”周公旦等对后者意见拱手赞成。为了保存商朝祭祀,封纣王儿子武庚到朝歌当国君。

   三年后,武王卒,他的儿子姬诵接当天子,是为成王。当时成王才十三岁,不能控制政局,为了稳定政局,王叔周公旦,主动地辅助侄儿成王。又令自己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去监视武庚,以防止他们叛乱,合称“三监”,也称“三叔”。“三叔”对周成王是忠心耿耿的,周成王也觉得把东方新得来的领土交给三个叔叔管理,很放心。

   周公旦忠心辅助成王,但在做法上不够妥善,他既没有征求兄弟们的意见,也没有得到大臣们的同意,竟然擅自跑到天子位置上发号施令,引起兄弟们和大臣们的议论,认为周公图谋不轨,对成王有取而代之的做法。“三叔”得知而疑惑、气愤,怕成王遭受不测,即发布通知,号召姬姓诸侯国和朝中大臣讨伐周公旦,保卫成王。这时,本来纣王儿子武庚就仇恨周朝,于是乘机起来作乱叛周。周公旦奉成王命率兵伐诛武庚,并杀管叔(亦说自杀);放蔡叔充军于郭邻,给车七秉(史记作)、徒七十人;废霍叔处为庶人。

   叔度公被囚后,怨气填胸,郁闷成疾,不服药,不久就死了。周公旦平定武庚叛乱后,听说叔度之子蔡仲(名胡),品德好,忠于周朝王室。周公旦很高兴,就让胡到鲁国当卿士,姬胡到鲁国后,按照周王室的规章制度,辅助周公旦的儿子伯禽管理政务,夙兴夜寐,辛勤工作,把鲁国治理得很好,伯禽将这事禀报父亲周公旦,周公旦知道姬胡果然品德好,有治国能力,大喜。即向成王举荐,委以重任,为使蔡叔度有人祭祀,成王作蔡仲之命,复封仲公于蔡,以奉蔡叔祀。后裔复以国为姓,这就是蔡姓的由来。经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东西晋南北朝,到隋唐盛世的一千八百多年间,万姓统谱以蔡为古之显族,千秋笃学,梦延于天下。

   二、蔡国的传位

   一世,叔度公,姓姬,周文王太姒第五子。其次兄武王,克殷纣而平天下,叔度封蔡,于河南汝宁府上蔡县,后称蔡国,叔度为蔡氏一世祖,始于公元前1046年。至2006年蔡氏立姓已3050年整。

   二世,仲侯,名胡,叔度之子,贤明敬德,顺从善性,不计前怨,克庸衹德(能常有恭敬的道德),出治鲁国有方,周成王复封于蔡,以奉其父之祀,管理蔡国,为蔡氏二世祖,仲卒,子伯荒立。

   三世,伯荒,名忞,蔡仲之子。妻姜氏,生子宫,伯荒卒,宫立。

   四世,宫侯,名桓,伯荒之子。妻蓟氏,生二子,历、废。宫侯卒,历侯立。

   五世,历侯,名蘘,宫侯之子.妻姚氏,生子武。历侯卒,子武立。

   六世,武侯,名莫,历侯之子,妻刘氏,生子夷。在位二十六年(从此住上六代王侯在位共二百四十四年),武侯卒,夷侯立。

   七世,夷侯,名萃,武侯之子,在位二十八年,即公元前827年,妻宋氏,生子厘,夷侯卒,厘侯立。

   八世,厘侯,名所事,夷侯之子.公元前809年立,在位48年,适逢春秋开元,西周灭亡,东周开始。妻原氏,生子共,厘侯卒,共侯立。

   九世共侯,名兴。厘侯之子,公元前761年立,在位两年,妻李氏,生子载,共侯卒,载侯立。

   十世载侯,名厉,共侯之子。公元前759年立,在位十年,妻王氏,生子宣,载侯卒,宣侯立。

   十一世,宣侯,名措父,载侯之子,公元前749年立,在位三十五年,妻左氏,生两子,桓、哀。宣侯卒,桓侯立。

   十二世,桓侯,名封人,宣侯长子,公元前714年立,在位二十年,妻沃氏无嗣,在位期间与郑国多次交战。桓卒,其弟哀侯立。

   十二世,哀侯,名献午,桓侯之弟。公元前694年立,在位二十年。与楚国交战,被虏死于楚国,妻陈氏,生子穆。哀侯卒,穆侯立。

   十三世,穆侯,名盻,哀侯之子,公元前674年立,在位29年,与齐国国王齐桓公友好,成为妹夫,因处理妹妹与齐侯关系上不妥,激怒齐恒公,而率领齐、宋、陈、卫、郑、许、曹、鲁八国军队攻蔡国,穆侯被虏,经八国诸侯调解才放回蔡国,妻申氏生子庄。穆侯卒,子庄侯立。

   十四世,庄侯,名甲午。穆侯之子。妻云氏,生两子,长印、次文。公元前645年立,在位34年。在位时,参加春秋时期最大的战役“城濮之战”,长子印在乱战中牺牲。庄侯卒,次子文侯立。

   十五世,文侯,名申,庄侯次子。妻古氏,生一子景。公元前611年立,在位20年,文侯卒。景侯立。

   十六世,景侯,名固,文侯之子,妻王氏,生二子,长灵,次平。公元前591年立,在位49年,景侯卒,灵侯立。

   十七世,灵侯,名般,景侯长子。公元前542年立,在位12年。妻鲍氏,生子,隐太子友。在灵侯十二年时被楚灵王诱惑,唱醉酒而被伏兵的杀。同年11月,楚灭蔡国,三年后,楚公子,杀其父,楚灵王,代立楚平王。平王乃求蔡景侯少子卢,复蔡国是为平侯。

   十七世,平侯,名卢,景侯少子,灵侯之弟。公元前530年,杀隐太子友而立,迁都于新蔡(今河南蔡州新蔡县),在位九年,妻傅氏,生子株。

   十八世,隐太子友,名友,灵侯太子,妻许氏,生二子,长子东国,次子岂甲。镇国63年,寿102岁,未封侯。

   十九世,悼侯,名东国,隐太子友长子,灵侯之孙。妻袁氏生子向。攻平侯子株,自己继位,称悼侯。公元前521年立,在位三年,悼侯卒,其弟昭侯立。

   十九世,昭侯,名岂甲,隐太子友次子,悼侯之弟,公元前518年立,在位28年。夫人孟氏,生二子,长朔,次乾。

   昭侯十年,前往楚国,见楚昭王,自带美裘衣两件,献楚昭王一件,自穿一件。楚相子常,见蔡昭侯还有一件,要蔡侯给他,昭侯不给。子常即在楚昭王面前说昭侯坏话,楚王信,将蔡侯扣留楚国三年。蔡国大臣们得知此事,即请求蔡昭侯把裘衣给子常。子常受之高兴,即对楚王说好话,放蔡侯回国,蔡侯怨恨在心。公元前506年春,昭侯参加在晋国刘文公的支持下,召开十八国诸侯大盟会,共商伐楚大计,蔡国先攻打楚的盟国沈国,沈被蔡所灭,秋季楚国得知沈国被灭原因,即包围蔡国。蔡昭侯害怕,即告急吴国请求援助,吴距蔡远,约蔡迁与吴国相近处,易以相救,昭侯私许,迁都于州来(今河南固始、安微省凤台、寿县一带,即下蔡),当时蔡国大臣们都怨蔡昭侯主观武断,见他又去吴国,恐怕要再迁都,于是就派贼利,在去吴国之机,杀掉昭侯,然后杀贼利,以灭罪证,并立昭侯长子朔,为成侯。

   二十世,成侯,名朔,昭侯长子。公元前490年立,在位19年,夫人姚氏,生子产为声侯。成侯卒,声侯立。

   二十一世,声侯,名产,成侯之子,公元前471年立,在位15年。夫人平氏,生子修,为元侯。声侯卒,元侯立。

   二十二世,元侯,名修,声侯之子, 公元前456年立,在位六年,夫人晏氏,生子齐,元侯卒,子齐侯立。

   二十三世,齐侯,名齐太,元侯之子,公元前450年立,在位四年。夫人李氏,生子养吾。公元前446年(周贞定王二十六年),楚惠王派兵侵犯蔡国,蔡军顽强抗夷,楚军步步为营,蔡国无援,都城陷落,国君被害,蔡军突围,蔓延四布,从此蔡国灭亡。蔡国历期六百三十五年,传位二十三代,计二十五位侯。

   三、河南中传世系

   蔡国故城(受封地)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由于常常受到楚国的侵扰,在公元前530年,蔡平侯迁都于吕亭,即新蔡,公元前493年,蔡昭侯迁州来,即下蔡。

蔡国被楚国灭亡之后,蔡氏后裔才从封地向外迁徙流衍,而散居各地,几乎遍及中原和大江南北,以及沿海地带。

   秦相蔡澤卒葬陳留(陈留郡,今河南杞县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的三十六郡之一),子孫因家焉,故陳留蔡氏為盛。西晋惠帝年间分陳留郡治,置济阳郡,领考城(今兰考、民权一带),金朝年初改济阳县,后县城毁于洪水。<<中國歷史大事年表>>第四十七頁中載:自秦朝以后几百年,蔡氏族人多居住河南濟陽,因此后人又稱為濟陽蔡氏。东晋时,居在济阳考城的蔡谟在平苏峻之乱中立了大功,被封为济阳伯,成为济阳蔡氏的开山祖,時蔡氏族在濟陽,蔚為望族。南方蔡氏后人多认自己的祖根在河南济阳,在其家族的祠堂挂有“济阳堂”的匾额。

   “千枝一本,万派同源。”华夏蔡氏其本源皆在上蔡,而在千枝万派之中,济阳蔡氏则为蔡氏族中最兴盛显赫的望族。

   漢魏間,蔡氏子孫不斷趨於散居移徙,至西晉末年的戰乩和北方少數民族的侵擾,則給蔡氏宗族的變遷帶來极大的影響,中原蕭條、白骨塗地的災禍中,北方世家大族紛率其鄉里、賓客、部族南渡長江,那是一次規模浩大的移民邉印=ㄅd四年(三一六),西晉最末一位皇帝(愍帝)在長安城陷,被劉曜俘虜,第二年,琅琊王司馬睿和南渡的世家大族們,正式在建鄴(今南京市)建立東晉政權。史称:叔度四十六代孫蔡克、蔡豹眾兄弟,及其子侄蔡謨、蔡裔等(中间24代—45代世系待查),都在南渡中或南渡后把自己的命哌B同東晉政權聯系在一起。據顏之推<<觀我生賦>>自注中說:“中原冠帶,隋晉渡江者百家,故江東有百譜”。這百譜中則有蔡氏一譜。流向江東的百家中原世族,初多僑寓京口、丹陽(今江蘇鎮江一帶以及南京附近),東晉王朝索性把京口一帶叫做南徐州,据譚其驤統計,當時南徐州寓居的北移民多達二十二万人,超過該地原有居民的數量,从濟陽南移的蔡家也在其中。

   济阳蔡氏在东晋、唐代、北宋末年先后有过三次南迁。公元308年东晋“永嘉之乱”,济阳蔡氏魏尚书蔡睦曾孙蔡谟自济阳考城举家南迁,史称蔡谟为“渡江鼻祖”。

   北宋末、南宋初,蔡氏《續譜》和《宗支圖》曾載綠:『蔡氏由司徒遷丹陽,遂為丹陽人』。這裡司徒,顯然指東晉司徒蔡謨,即蔡克之子。蔡謨是兩晉末年避亂渡江的,他主要在太湖流域活動並長期住在建鄴及其附近,卒葬丹陽。他的曾孫蔡軌、蔡廓兄弟,及廓子興宗,也居於建邺或鎮江。蔡興宗先後作過東陽(今浙江東陽縣一帶)太守、會稽(今浙江紹興一帶)太守,又都督會稽、東陽、新安、永嘉(今浙江溫州一带)、臨海(今浙江臨海一帶)五都諸軍事。興宗子順、孫凝,又都作晉陵(今浙江常州一帶)太守。這支蔡氏由江蘇向浙江發展,興宗在江、浙活動的同時,也先后作過江夏內史、行郢州事、荊州刺史等。不過,南朝時期正式遷居江陵的濟陽蔡氏,還有蔡大寶、大業,以及大業子允恭等,他們也是興宗的后裔。在南朝時期,居住在江南的濟陽蔡氏,再有蔡茂之、蔡超父子以及蔡薈、蔡仲熊等名人。這些在史籍中也被稱為『濟陽考城人』。史称:興宗的十五代孫蔡劍(801-888)(这当中的13代世系待查),於唐代為江南西道節度副使。

   中國古代的世族地主,無不以土地為經濟基礎。晉朝南遷的北方豪族,既失掉原來的土地,就勢必同江東等處的世族發生沖突,在江東土著不肯輕易轉讓田產的情況下,便不得轉向東南方-----浙、閩或西方的荊湘去尋求開發新土地。《閩中記》中說的林、黃四姓或八姓入閩,就在這時。而此后的濟陽蔡氏,也漸由丹陽向江西、浙江一帶發展。蔡劍的曾孫,南唐屯田員外郎彥禮徙居浙江之錢塘。

   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因浙东有人作乱,王潮、王審知兄弟率眾從河南固始入閩作战,彥禮之子用元、用明为避乱又舉家遷居閩之泉州同安,战乱期间,用元兄弟又徙居莆阳仙邑赤湖蕉溪(今枫亭东宅村),用元遂成莆阳一世祖(从蔡氏始祖叔度起为六十九代)。当时莆阳辖兴化、莆田、仙游三县;用明复徙居晋江青阳,为青阳一世祖。

   同期,还有一支弋阳蔡氏入闽。唐乾符四年(877年),原居河南弋阳郡光州固始(史称下蔡)的蔡炉举进士,乾宁四年(897年)调任建阳县令,德政爱民,后与其妹夫刘翔和西河节度使翁郜率固始五十三姓入闽。蔡炉定居建阳麻沙。蔡炉为福建建阳蔡氏一世祖。

   莆阳蔡氏和建阳蔡氏皆为济阳蔡氏入闽,史称“南阳蔡氏”,两位始祖——用元和炉皆有其脉系,为福建蔡氏两大支脉。据現代郭正忠先生就《蔡襄家世及其淵源》考實,莆陽蔡氏源流路徑是:河南上蔡----陳留考城----江蘇鎮江----浙江錢塘----福建泉州等。在南宋、元、明、清諸朝期間,廣東、海南、台灣等省的蔡氏,以及琉球、菲律賓、越南等國的蔡氏,多由閩地遷移的。现广东、台湾和南洋的蔡氏后人近年不断有人来閩认祖归宗。蔡氏宗支,源遠流長,根深葉茂,其繁衍移徙,幾遍神州。

   民国二十年的皋邑《蔡氏家谱》认先祖为济阳蔡氏入闽。在家谱的“图像说”中列有三位先祖:邕、襄、条。邕为濟陽蔡氏陳留人,襄、条为莆阳蔡氏一世祖用元的后裔。襄为莆阳蔡氏六世祖,皋邑蔡氏为襄之后裔;条为襄之堂兄蔡京季子,姬封驸马都尉。

   (附:蔡邕(132-192),字伯喈,皋邑《蔡氏家谱》“图像说”中的第一位先祖。陈留圉人,东汉末时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理论家及艺术家,著有《劝学篇》、《圣草章》、《今字石经论语注》以及文学二十卷。曹操的老师。恒帝时,被召入京,灵帝时,拜为中郎,后升为议郎。曾任侍御史、尚书、中郎等。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被人陷入冤狱,免死后,长期在吴越一带。董卓执政后,勉强出山,先后任巴郡太守,侍御史、尚书、中郎等,并封为高阳侯,拜左中郎将。人称“蔡中郎”。晚年随董卓被诛在狱中,仅生一女名琰,字文姬。)

(琰姑,字文姬,又叫昭姬,邕公之女。是著名的诗人兼艺术家,先夫死后被南匈奴掠走,被逼嫁给匈奴左贤王,强留12年,并生两子。后由曹操用重金赎回,以续“汉史”,途中,蔡文姬悲喜交加,柔肠寸断,用血和戾写下了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重返中原后,按曹操的旨意,指婚再嫁同乡董祀。琰姑虽博学多才,但命运凄惨。)

   四、福建莆阳——扬州泰兴中传世系

   一世三公,字用元,为闽中莆阳蔡氏一世祖。蔡剑曾孙、南唐屯田員外郎彥禮之子。生一子:谨(五公)。

   福建莆田蔡氏,奉三公(用元)为始迁祖,郡望为“济阳蔡氏”。宋·宝谟阁学士蔡戡于淳熙4年(1177年)撰《莆田蔡氏族谱序》:“始祖三公生五公”。(此和“皋邑蔡氏家谱”中的叙述一致)

   二世五公,字谨。生四子:十二公、十四公、十七公、十八公(又记:讳显、讳禾(文轼)、文轸、文辙)

   三世十二公,字讳显,五公长子,生有二子,恭、仰。景德年贡生,授泾州州判。

   四世恭公,赠工部员外郎。三世公长子。生有二子,丕、琇。

   五世琇公,任将仕郎、刑部侍郎、封长安郡太君、仁寿郡太君,恭公次子。生有四子,燮、襄、高、夹

   六世襄公(1012-1067),琇公次子,皋邑《蔡氏家谱》“图像说”中的第二位先祖。生于仙游枫亭镇赤湖蕉溪之畔卧牛山簏,北宋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法如行云流水、妍丽遒劲、春风拂面。历任福州知州、泉州知府、翰林学士三司使等,官至礼部侍郎、吏部侍郎,赐谥忠惠太君。宋仁宗时,于泉州造万安桥(今称洛阳桥),长1200米,宽15米,是我国最早的跨海大桥,万世留芳。生有三子,匀、旬、敏。閩、台及南洋蔡氏后人于1999年在仙游枫亭镇重建蔡襄陵园。

   (附:蔡京(1047-1126),三世十八公之后,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亦传“蔡”为蔡京,后因蔡京名声不好而换为蔡襄(即上述六世襄公,与蔡京为堂兄弟)。蔡襄谢世之后,蔡京登科。蔡京支持王安石变法,曾任户部尚书、副丞相、太平宰相、宋神宗中舍书人等,五度在朝为相,封国公,权倾朝野。一家四代蝉联进士,为名门望族,科甲世家。但蔡京又是个有争议的人,在多数史书中声名狼藉,简直是乱国臣子,78岁时被贬逐岭南,中途死于潭州,终年八十。蔡京案发,株连九族,无嫡传后裔。令人琢磨的是,在蔡京死后35年与岳飞等同一诏书平反昭雪,又隔7年迁墓归葬故里枫亭,算为落叶归根。孰是孰非,乃千古之谜。

(蔡卞,蔡京胞弟,被王安石收为女婿、中书舍人。曾任北宋哲宗宰相。)

   七世旬公,襄公次子。生有一子,传。

   (附:蔡条(?-1126),字约之,自号百纳居士,皋邑《蔡氏家谱》“图像说”中第三位先祖。蔡京季子,保和殿大学士,姬封驸马都尉,在蔡京一案中,遭株连九族,仍免死,无后。)

   八世传公,官至应天府通判,旬公之子.生有三子,橚、枢、揉。

   九世橚公,朝奉大夫,传公长子。生有二子,显、颢。

   十世颢公,台州崇道橚公次子,生有一子,谦。

   (附:蔡元定,1135-1198,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学家、教育家,太子太傅,六世襄公之后,其父发、子渊、沆、沈和四孙格、模、杭、权,四世九儒,俗称“建阳蔡氏九儒”,集注经书,羽翼朱熹,继承孔孟正脉,发孔孟之未发,成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千古佳话。)

   十一世谦公,颢之子。生有一子,昊。

   十二世昊公,谦公之子。生有一子,济。

   十三世济公,昊公之子。生有一子,梦祥。元时,济公降虏有功,受命为扬州路总管、检校尚书。

   十四世梦祥公,济公之子。为月璁公主驸马都尉,随父由闽入扬以泰兴为汤沐邑,生有九子,四子勋(文四)。

   十五世文四公。梦祥公之四子,姻联如邑,时值元之末年文四公作为元之国戚,面对兵荒马乱,欲诛之而力不能,欲从之而心不服,于是谢天下事,隐忍含羞,与人无争。在双亲逝世,兄弟流离失所之后,四顾彷徨,不得已而偕德配贾孺人率子来迁如邑,卜筑皋城之南蔡家庄(当时如皋属泰州),文四公为皋邑之蔡氏始祖。生有一子,升。

   五、皋邑蔡氏世系

   皋邑蔡氏的迁徙为:从公元前1046年封蔡于上蔡----新蔡(公元前530年)----下蔡(公元前493年)----陈留(濟陽)考城(秦以后)----錢塘(两晋末年)----泉州(同安)(公元860年)----莆陽(唐懿宗咸通年间)----扬州(泰兴) (元末)----如皋(元明之际)。

   一世勋(文四)公,为月(片璁)公主驸马都尉梦祥公之四子,姻联如邑,迁徙皋城之南,为皋邑之蔡氏始祖,从周武王封蔡(蔡氏始祖----文王五子叔度)起,为蔡氏第八十三代。生有一子,升。

   二世升(品全)公,文四公之子。生有一子,善。

   三世善(惟缮)公,升公之子。生有二子:庭碧,庭玉。

   四世二公:庭碧、庭玉。前清时庭碧公在蔡家桥建有蔡氏宗祠,其源上自秦汉下及明清代。

   五世五公:士耀、士贤、士悦、本用、士荣

   六世十一公:国本、国兰、国道、国泰、国明、国琦、国珍、国瑞、国仁、国忠、国政。现有的皋邑《蔡氏家谱》—民国二十年的最近一次修谱,就是以此皋邑蔡氏十一公来分支立册的。

   七世十九公(元)(名略——下同)

   八世二十三公(宇)

   九世二十三六公(启)

   十世三十四公(生)

   十一世五十一公(一)

   十二世九十二公(世)

   十三世一百三十八公(裕)

   十四世二百三十七公(明)

   十五世四百二十六公(广)

   十六世五百六十四公(进)

   十七世(学)以后无法统计齐全,至今已有皋邑蔡氏第二十三、二十四世、二十五世孙(“由”、“忠”、“孝”字辈)来到人间。

   在民国二十年修谱时,皋邑蔡氏已分布在如皋的30多个村庄,按皋邑蔡氏六世十一公的顺序立册,分别为:

   国本公一支 :邬家庄,抓爬庄,柳家闸,江阴顾家桥

   国兰公一支 :宋家桥,纪家圩,何家庄

   国道公一支:双凤园,何家庄,赖宝庄

   国泰公一支:南蔡家庄,蔡家庄,无锡,八角甸,小狄庄, 沈家甸,三八房庄,王家高岸,腰家庄,张家洞霸

   国明公一支:东蔡家庄,破井栏蔡家庄

   国琦公一支 :弁石圩,小桥头,韩家庄

   国珍公一支 :蔡家桥 ,王胖牛庄

   国瑞公一支:李家桥,藕花池,杨木桥

   国仁公一支:横家埭,楼家庄,石庄,金吉庄,泱澌庄

   国忠公一支:马家庄,蔡家霸,南马庄

   国政公一支:蔡家霸,花家庄,七台屋,西贾庄,石家牌,王家霸,蛇田庄,南园,钱家庄,城南蔡家庄,七贤庄,秦家港,南马塘,花家庄,小阮家庄,石家头圩,吴家庄,北空田,常州。

   当今蔡氏在如皋的分布应更广,乃至迁徙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据有关资料介绍,蔡姓人口在全国姓氏人口中排列为第44位,占汉族总人口的0.46%。

   以上蔡氏源流考,虽然查阅了大量资料,但仍有便颇之处,谨供参考,并请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

   皋邑蔡氏第十八世孙 江东老土拜拟

   附: 皋邑蔡氏宗谱名派字辈:

   遗品惟庭士, 国元宇启生, 一世裕明广, 进学业可成显达由忠孝, 光华永久荣, 万方兴道德, 富贵自和平。

·上一篇:浙江东阳蔡氏源流 ·下一篇:福建南安蔡姓源流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