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东莞樟木头官仓蔡氏宗祠重光十周年祭祖暨樟木..  · 福建南安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洪邦蔡氏农村幸..  · 福建漳浦县金浦梁麓书院举办春季祭祖暨蔡世远..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蔡氏总祠重光暨..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关于集资修缮宋琼州太守蔡氏入粤始祖秋涧公古..  · 广东佛山市龙江蔡氏庸德堂举行祭祖活动  · 福建漳浦 蔡世远.蔡新故里委员会一行到福建省..  
历史渊源 更多

蔡氏渊源

考析论坛

蔡氏辈序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渊源 > 考析论坛 > 内容 

关于济阳柯蔡几个问题的说明

作者:柯朝硕 蔡其敦  发布时间:2017-10-2

   在世界柯蔡宗亲总会开展全球性宗亲活动的影响下,世界各地柯蔡宗亲,对柯蔡同宗源流进行探究的同时,对于与柯蔡相关姓氏维系的传说也进一步深入研究。由于各地《宗刊》、“网站”及微信群、朋友圈不断的出现,为柯蔡宗亲提供族史研究的平台。人多议论就多,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可以说大部份的论点、论据是正确的;但也有部份说法,偏离历史,过份夸大原来的传说,甚至用一知半解的宗族历史知识,标新立异、断章取义,造成既影响柯蔡同宗的历史形象又降低世界柯蔡总亲总会的宗族品牌效应。

   应世界柯蔡宗亲总会执行副理事长蔡定邦宗长及一些老宗长、老前辈的要求,就“ 关于柯蔡几个问题”,在这里作说明,但愿大家能让这些问题上逐步释怀、不再纠结,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教。

   一、柯蔡起源

   1、凤鸣岐山——同根共祖:从古公亶父说起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而姓氏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份,重大的姓氏文化历史必将反映到中华正史中。根据《史记》记载:济阳柯蔡源自中华民族共同祖先黄帝之后,传至古公亶父(周太王)时值商末,在陕西的岐山、周源,建立姬周侯国,从而奠定周朝八百多年历史。

    故周文王追封祖父古公为周太王,仍系姬周圣祖,柯蔡共祖,这就是济阳柯蔡得姓前源流的简述。

   柯蔡共祖古公亶父(周太王)生有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季历生子昌,古公觉得少子季历最为贤明,更可贵的是,季历之子姬昌有圣瑞之兆,异于常人,欲立季历以授昌。

   【据载:古公想通过兄弟相及传位给季历再传其子文王昌,认为文王是“圣子”,有“圣瑞”,就是因昌之母挚仲氏是商邑大族的显赫贵族之女,这一联姻抬高了季历在周族中的地位,而古公在选嗣时不能不考虑这些重要因素。这就是太王君位传季历以至其子昌,的确迅速地抬高了周族在诸侯中的政治地位。文王头上有高贵的“天庭骨”,可以从母亲家庭获得贵族的等级名号。这就是称幼小昌为“圣子”、有“圣瑞”的原因。当初古公十分感慨地说周人当兴,在于昌,后来时间不长,此语果然应验。

   季历被命为“殷牧师”,对周围戎狄连连用兵,征服了西戎;文王被命为“西伯侯”,已有天下三分之二。周族像暴发户一样,突然发达,从古公时代文明程度不高的小邦(侯国)一跃成为西方大国,并开始与殷人分庭抗礼,觊觎其天下。】

    伯仲派系:泰伯、仲雍贤,领父意,出奔荆蛮,文身断发,三让侯位与弟季历。春秋之时孔夫子赞曰:“至德”。泰伯,仲雍于江南荆蛮之地(无锡一带)建立勾吴侯国。故吴氏便有“三让传芳”之美誉。

    季历派系:古公亶父卒,三子季历立,是为公季;季历卒,子昌立,是为西伯侯(即周文王)。西伯崩,传位次子姬发,是为周武王。

    周武王继父志伐商,建立周朝。周武王封五弟姬度于蔡,泰伯、仲雍之裔周章于吴。

    2、柯山得姓

   根据《史记》记载:泰伯卒,传位,弟仲雍。仲雍传至周章,时值周武王克商建立周朝,寻泰伯、仲雍后裔,而得周章,封为吴侯。周章传至吴侯姬相,仕周为大夫,协助周成王,会盟诸侯于柯山,周成王将柯山邑封给吴侯姬相(这就是柯氏典故柯得定姓的缘由),柯相,被尊为柯氏得姓第一人。

   吴侯柯相得姓停贻,传至吴侯姬卢,其子孙分别衍传吴氏、柯氏。柯卢(前919—前861),原叫姬卢,又称琼、虏,生于周穆王丙申年,袭封吴侯,为吴国第十任国君,在位五十九年。

   姬卢为了纪念曾祖父柯相协助周成王会盟诸侯于柯山之盛典,于周厉王二十四年(前854年)确定本氏家族的一支后裔为柯姓(即将次子柯能改为柯姓),自己更名为柯卢,被尊为柯氏一世祖,其后裔世居济阳郡。

   3、蔡氏以国为姓

   根据《史记》记载: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周武王封五弟姬度于蔡。分商王畿为三部分,设三监治理。三监的具体人物:周公旦之兄管叔、弟蔡叔、霍叔。所谓“监”,即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武王灭商后,周朝立国三年,即病逝,传位幼子姬涌,是为成王。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此时妄图复国的武庚挑唆三监作乱,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形势,周公旦发兵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是西周初期商王畿地区(河南省安阳市附近)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也是中国史上最早的诸侯叛乱。

   一世:姬度, 公元前1046年封蔡侯,是为蔡叔度,即蔡氏得姓第一人。

   二世:姬胡,叔度之子。《史记》记载:“胡乃改行,率德驯善。周公闻之,而举胡以为鲁卿士,鲁国治。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 按《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第五子叔度生蔡仲,受封于蔡,后为楚所灭,后裔以国为氏”。 根据《尚书·蔡仲之命》记载,纵观蔡国失而复得之历史,可以说没有“克庸祗德”的蔡仲就没有蔡国的复封及蔡仲子孙以国为氏。

   4、济阳郡望

   承前讲述,柯蔡均以封国、封地为氏。春秋以来柯氏、蔡氏族人开始播迁到济水及陈留一带,后吴国、蔡国相继被越国、楚国所亡,柯蔡子孙更是大量播迁到河南济水、陈留(今洛阳、开封、商丘等地)一带。

   例如:*西周时期仕周孝王的大夫柯淑,仕周宣王为司马的柯文光、太保柯文辉(柯卢之孙、柯能之子)等人的族群,于公元前809年随周平王东迁洛阳、商丘、开封一带;

   大约公元前530年以后,仕晋国太史的蔡墨之族群也播迁到陈留一带,其族迅速发展成为大族;

   公元前473年,战国时期吴国被越国灭亡,柯姓后裔子孙,失去长江以南的地盘,流落到陈留,依附蔡氏得到庇护;

   公元前447年,后来蔡国被楚国灭亡,蔡氏族人更是大量播迁到陈留、考城一带;

   为秦国四朝宰相的蔡泽去世之后,落叶归根,“卒葬陈留”,故陈留(济阳)成为柯蔡族群主要居住地;

   公元前301年,西晋惠帝永甯元年,分陈留郡的一些属县及河南的一部分,建制济阳郡。

   柯蔡族群在济阳郡这里辅车相依、胼手胝足、相互提携、共同发展,人丁兴旺,迅速发展成为地方望族,很多柯蔡名望之士都出自济阳郡,历史上人才辈出,活跃在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舞台上,家族当然成为望族,所以柯蔡有着共同的郡望“济阳”,即“望出济阳”。

    二、柯蔡同宗

   (一)同宗

   1、同宗的含意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同宗,什么是“维系”、什么叫“联宗”:

   “同”字属副词。即为:一样、同样、共同的意思。

   “宗”谓名词。从纯宗族的角度,按《辞源》解释有三:

   即祖庙、祖先、宗族,宗族按《辞海》注解:“一般指同一父系(不包括出嫁女子)的家族。”可见宗族是指同一父系的家族,即同一血缘关系的族群。

   “同宗” ,根据《辞源》注解:“宗法社会称出于同一祖先者为同宗。”

   2、什么样的宗族群体可以称:“同宗”

   由若干个同一祖先,同一祖庙,同一血缘关系的不同姓氏,他们共同祖先均在得姓前,第一次形成的宗族联合体就称为“同宗”关系。

   例如:发生于三皇五帝时期的:“田、姚、陈、虞、胡同宗”,这些姓氏的共同祖先:舜帝;

   例如:发生于商未的:“萧、钟、叶、林同宗”,这些姓氏的共同祖先是商末大忠臣:比干。

   例如:发生于商未,姬姓后裔,古公亶父(周太王),有三个儿子,衍传,“柯蔡同宗” 或“吴柯蔡同宗”,还有“《至德堂》联宗”,这些姓氏的共同祖先:古公亶父。

   例如:“黄、李、徐、梁、赵和嬴、舒、阮、江、萧、费、莒”等姓氏有共同祖先:皋陶。

   例如: “吕、卢、高、纪、许”同宗;“史、杨、刘、白、髙” 同宗;“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同宗,称为六桂堂。

   以上几例为全国性仍至全球的异姓同宗,他们共同祖先均在得姓前,这种同宗关系认同范围均是全国、全球性的。

    3、柯蔡同宗

   同为古公亶父的后裔

   商末,姬氏后裔,古公亶父(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吴姓、柯姓始祖);次子:仲雍(吴姓、柯姓传代始祖);三子:季历(蔡始等姓氏传代始祖)。由这三兄弟衍传的姓氏,他们共同祖先古公亶父在得姓前,他们之间的关系,史称“同宗”关系。即:“柯蔡同宗”,也可以说是吴、柯、蔡同宗。曾有宗亲问: “那‘同宗’之间有否传承关系呢?” 可用通俗的宗族语言来表达:“兄弟公” 。因为概是“同宗” 关系,兄、弟各自衍传,自已的宗支,“兄弟公” 之间就没有传承关系了。

   郡望同为济阳

   济阳郡望的形成也是柯蔡同宗的产物,这也是柯蔡同宗的具体表现。

   为什么不是吴柯蔡

   柯蔡族人在“济阳郡” 辅车相依、胼手胝足、相互提携、共同发展为华夏望族,故有共同的郡望“济阳” 。这就是蔡氏为什么没与周文王的百子结为同宗关系,柯氏没有与吴氏结为亲密同宗关系的主要因素。

   尚有蔡氏因周武王分封文王之子为诸侯,时际春秋、战国期间,诸侯争霸,兄弟互为敌国,只有同为姬氏的吴国多次对蔡国扶持帮助;柯氏虽与吴氏同宗但历史上得到蔡氏的提携比吴氏多。

   虽然吴、柯、蔡没有结成三姓实质性的宗亲联谊组织,但同宗血缘关系,使之关系密切。福建全省大部份虽只称:“柯蔡同宗”,但重大活动及庆典,“吴、柯、蔡”三姓均互为嘉宾、上客,交往甚密,特别在闽南地区关系更为密切。

   (二)什么样的宗族群体叫:“维系”

   1、什么叫“维系”

   “维系”,故名思意就是维持、维护原来的关系。指第一次同宗关系确立后,系统内的姓氏,为达到维护原来的同宗关系,通过局部性、地区性的联婚、入赘、过继等宗族行为,从而产生新的宗族群体。称为“维系”。

   例如:发生于宋末元初在福建、晋江、安海的柯谷英招赘蔡十郎承祀,生有五子分承柯蔡。其孙再互换柯蔡,是柯蔡同宗历史上一次血浓于水的深刻维系。这次柯蔡通过婚姻结合后,生五子分承柯蔡,其孙互换柯蔡的宗族行为,原俗称:“柯蔡同宗”,在这里为什么要改称:“维系” 呢?第一、柯蔡早在商末已经是同宗关系,再称同宗,造成要分“前同宗”、“ 后同宗” ,显然不妥;第二、如再次称为:“柯蔡同宗” ,容易误导为“柯蔡同宗” 从南宋末期开始。 第三、该次柯蔡之间的婚姻结合,发生在柯蔡同宗关系确立以后,本身就属于维护以前的同宗关系。这再称“同宗” 还有意义吗?可见南宋末期发生的“柯蔡同宗” ,实质是“维系” 行为。所以称为“柯蔡同宗” 的“维系” 行为。简称:“维系” 。

   2、辛氏姓源

   接下来要谈的关于“辛柯蔡同宗”问题之前,先来了解辛氏姓源

   (1)辛氏姓源:

   辛姓,为中华古老姓氏之一。以地为氏,尊启为辛姓得姓始祖。据《元和姓篡》记载:“姒姓,夏后启(大约公元前2095—2068年)别封于莘,子孙去草为辛,遂为辛氏。”

   辛姓在2013年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45位。

   中国辛姓的人口约一百一十万七千余,占人口总数的0.069%左右,主要集中于吉林、山东、辽宁、黑龙江四省,占中国辛姓总人口的71%。

   辛姓源出有五:

   源流一: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后裔高辛氏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据《路史》所载,相传黄帝之后有高辛氏,其后有去高字改为辛姓。

   源流二:出自莘姓。由莘(Shēn 音伸)氏所改。据《元和姓纂》、《广韵》等所载,夏王启封庶子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建立莘国,其后世子孙以地为氏,称莘姓。后由于莘与辛音近,遂去艹头为辛氏,便产生辛姓。

   源流三:出自上古有辛氏部落的后裔。

   源流四:出自赐姓而来。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辛氏即莘氏也。”北周有赐项氏姓辛,其后皆显于唐代,此支为天水辛姓。

   源流五:出自他族有辛姓或他族改辛姓少数民族汉化改辛姓。清时满洲人有辛姓,世居锦州;甘肃碾伯(今青海省乐都)县土司其孙姓辛,名庄奴;高丽有辛姓。今满族、土族、藏族、土家族、仡佬族、苗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辛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主要堂号:双贞堂、五龙堂、陇西堂、雁门堂

   主要郡望:陇西郡、雁门郡

    (2) 参照《漳州姓氏》:辛姓入闽主要有三个来源:

    入闽于唐开元年间(713-741),辛姓有辛文言到福建任都督兼福州刺史,子孙在福建衍传。

    宋时有辛文逸,字仲甫,江西汾州孝义县人,入闽为同安辛氏始祖。

    由蔡姓改辛姓。

    福建、惠安一带流传蔡大夫,发生于宋朝期间(公元960年——1130年以后),宋时辛、柯、蔡三姓的父亲蔡大夫,有三个儿子,长子随嫡母辛氏,改为辛姓;次子随庻母柯氏改为柯姓;三子保留父姓为蔡姓,自河南济阳府经固始县,而三兄弟入闽。

   (3)辛柯蔡传说的初期版本:

   “宋朝时代,先祖由河南 — 济阳府 — 固始县,兄弟三人相率入闽。初居福州下大路、风陈(枫亭)、张鄞乡。及后分姓、分处,辟地开族,起盖宗祠。长兄入辛姓,灯号《青阳堂》,分枝惠安辖:龙王庙前。离泉州路程六辅三里,离崇武一辅二里。后再分枝往漳州各县;次弟入柯姓,分枝往泉州、东门外,晋江辖。后再分枝永春、诗山一带,并葬风水。在永春起盖宗祠,灯号《瑞鹊堂》。后又分枝豪(何)衙埕,亦起盖宗祠,其祠名:《瑞鹊堂》。继而分枝漳、泉各县;三弟入蔡姓,分枝往泉州东门外,离城二辅三里,落羊(洛阳)桥南,聚众而居,兴建宗祠。地灵人杰,财丁兴旺。其后分枝莆田、漳泉各地,后分枝为青阳、莆阳、济阳三世系。蔡姓灯号《济阳堂》。辛柯蔡三姓族亲春秋二度祭祖:阴历二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赴席宴会,以敦族谊。蔡姓太祖之墓,在福州下大路风陈(枫亭)处。三姓在福州之宗祠,三姓均有存志。帷《济阳堂》三姓均可通用。

   录自《泉州宗祠谱志》。”

   该【版本】可采信部份:“长兄入辛姓,灯号《青阳堂》,分枝惠安辖:龙王庙前。离泉州路程六辅三里,离崇武一辅二里。”还有:“蔡氏太祖之墓,在福州下大路风陈(枫亭)处”。可以说明入闽辛氏(部份),系由蔡氏改姓。

   这种“蔡骨辛皮” 的传代行为,按“蔡辛联宗” 称谓比较适宜,但柯蔡早在商末已经同宗,那蔡大夫的次子、三子其柯姓、蔡姓则属于柯蔡同宗之间姓氏互换的维系行为。原俗称“辛柯蔡同宗” ,应按其实际性质,在“柯蔡同宗” 原来排列的基础上,增加“辛姓” 。称:“柯蔡辛” 为原有“柯蔡同宗”关系的维系行为。

   闽南一带柯蔡宗亲,因柯蔡同宗的关系而亲切地称:“柯、蔡、辛”。

   以上二例均于柯蔡同宗关系确立以后,再次发生的地区性“维系”行为。为不混淆“柯蔡同宗”的概念,应称为:“维系”。

   (4)辛姓虽属中华古老姓氏,但按入闽一部份辛姓的姓源自宋时由蔡氏改姓,那就是蔡氏叔度公及仲胡公的裔孙,当然是柯蔡同宗关系中的成员。柯蔡宗亲应该热情欢迎这一部份“蔡骨辛皮”的辛氏宗亲,给予同等的宗亲地位及相应的社团职位。

   辛氏宗亲要正视血缘的传承关系,排正位置,放宽心态,融合于济阳柯蔡宗亲之大家庭中。

   (三)什么样的宗族联合体谓:“联宗”

   所谓联宗是局部性(非全国性),历史后期性(众多同宗关系形成后)的不同祖先,不同祖庙,不同血缘关系的姓氏,通过联婚、入赘、过继等形式而产生新的宗族群体,称为“联宗”。

   例如:发生于北宋期间,在福建、同安的“柯叶联宗”。过去同安一带尚有柯叶不通婚的民间习俗。闽南一带柯蔡宗亲,因柯蔡的同宗关系而亲切地称:“柯、蔡、叶” 。

   例如:发生于北宋末、南宋初,在福建、晋江、石狮一带的“柯许联宗”。闽 南一带柯蔡宗亲,因柯蔡同宗的关系而亲切地称:“柯、蔡、许” 。

   例如:发生于明代,在晋江安海前蔡村的“蔡李联宗” 。2014年《蔡李宗祠》 重建落成庆典时,柯姓、蔡姓、李姓宗亲,近二千位参加盛会。

   以上三例也是柯蔡同宗关系确立以后,再发生的地区性“联宗”行为,虽然在当地也俗称:“同宗” ,但为不混淆柯蔡同宗的概念,应称为“联宗”。

   然而“维系”及“联宗”的范围,相对来说也少的很多。因为他们的共祖均在得姓后,只能是局部性、地区性的:

   例如:发生于福建晋江、安海的“柯蔡维系”,范围在安海一带;

   例如:发生于福建惠安一带的“柯蔡辛维系”,范围也只有惠安一带。

   例如:发生于福建同安一带的“柯叶联宗” ,范围只在同安一带。

   例如:发生于福建晋江、石狮一带的“柯许联宗” ,范围也只在晋江、石狮一带。

   例如:发生于福建晋江、安海、前蔡乡的“蔡李联宗” ,范围也只在安海一带。

   例如:发生于福建晋江、安海(内坑)、甘棠(加塘)村的“蔡杨联宗”,范围也只有内坑及安海一带。

   例如:发生于福建晋江、内坑、吕厝村的“吕蔡联宗” 。该联宗的范围也只有内坑、官桥、水头一带。

   以上几例,“维系”及“联宗”,他们的共祖均产生于得姓以后,认同的范围是局部性、地区性的。

   柯蔡辛(辛柯蔡) 维系传说的现实意义:

   第一、虽然入闽柯蔡的主要派系其源流、世系清楚,和该传说没有关联。但入闽柯蔡宗支、派系繁多,尚有零星小支派,至今寻找不到源流者,可作为访祖、寻根时,防遗、杜漏的参考数据。

   第二、该传说让济阳柯蔡同宗大家庭,增加辛氏宗亲,真是可喜可贺。

   (四)为什么柯在前,蔡在后

   柯卢公为太王的十世孙,蔡仲公则为太王的玄孙,论序次蔡仲公辈分较高,柯卢公辈分较低,彼关系爲叔祖与侄孙。论宗支柯卢公属于太王长房泰伯、二房仲雍公派下,蔡仲公则属于太王三房季历公派下,国史彰明,昭穆斑斑,柯兄蔡弟,理所当然。

   三、柯蔡始祖

   1、各姓氏太始祖

   先谈相关姓氏的太始祖问题:

   某个姓氏的太始祖和定(命)姓始祖就是两种不相同的概念。太始祖是这个姓氏家族得姓的第一个人;定姓始祖则是以一个人本人的名字、爵位、封地、工作等因素而得到姓氏的,则以谁的因素命姓谁就是定姓始祖。就有的姓氏而言,太始祖和定姓始祖是同一个人,有的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例如:

   《风俗通》记载:生活在韩原的曲沃桓叔其儿子万本身姓姬,居住在韩原的桓叔庶出后代或其他居民却姓韩了,那么这些以韩为姓的家族就尊曲沃桓叔的这个儿子万为韩姓的命姓始祖。同时,“韩姓”的第一个人曲沃桓叔就是这个姓氏家族的太始祖。

   刘源明,上古时代人物,陶唐氏尧帝之后。因源明被封于唐国刘地,所以以刘为姓,源明即刘氏得姓太始祖,住山西平阳府洪洞县。

   商朝末年,史上著名暴君商纣王宠爱妲己,荒淫无道,残害忠良。比干作为王叔,对纣王一再劝阻。纣王执迷不悟,反而惨无人道地挖出了比干的心。比干被害的消息传到家中,他的夫人陈氏担心纣王再来加害,不顾有孕在身,带着奴婢逃到朝歌牧野(今淇县、卫辉一带)的长林山中避难。逃难途中,陈氏路遇官兵的盘查盘问,看到山林中的树林,答道:“姓林”。

   周武王灭商后,厚葬比干,同时四处寻访比干后人下落。陈氏便带儿子去见周武王。武王有感于比干之子在山林中所生,其父坚贞不屈,便赐他姓林名坚,林坚成了林姓的定姓始祖。而比干自然就成了中华林姓族人的太始祖

   何氏太始祖韩瑊公陵园,座落于安徽庐江

   赖氏太始祖叔颖公陵园在河南信阳市

   朱梡被奉为朱氏太始祖

   莫氏太始祖莫让仁公

   郑氏太始祖郑桓公

   2、柯氏得姓始祖与定姓始祖

   泰伯卒,传位,弟仲雍。仲雍传至周章,时值周武王克商建立周朝,寻泰伯、仲雍后裔,而得周章,封为吴候。周章传至吴候姬相,仕周为大夫,协助周成王,会盟诸侯于柯山,周成王将柯山邑封给吴侯姬相,姬相,遂以山为名,曰:柯相,尊柯相为柯氏得姓始祖。

   吴侯柯相得姓停贻,传至吴侯姬卢,为纪念曾祖柯山会盟光辉盛典,确定本氏家族的一支后裔为柯姓(即将次子柯能改为柯姓),自己更名为柯卢,被尊为尊柯卢为柯氏定姓始祖。

   3、蔡氏太始祖与始祖

   周武王克商,建立周朝。仍封周文王第五子姬度于蔡,是为蔡叔度,即蔡氏第一人,为得姓始祖。

   姬胡,蔡叔度子,按《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第五子叔度生蔡仲,受封于蔡,后为楚所灭,后裔以国为氏”。 根据《尚书·蔡仲之命》记载, 纵观蔡国失而复得之历史,可以说没有“克庸祗德”的蔡仲就没有蔡国的复封及蔡仲子孙以国为氏,所以蔡仲被尊为蔡氏定姓始祖。

   这也就是蔡氏两位始祖的缘故,但叔度公是仲胡公的父考,为了区别,因此把叔度公尊为蔡氏太始祖亦是理所当然,而仲胡公则为蔡氏始祖。

   有时也把周文王称为第一世,叔度公为第二世,仲胡公为第三世。

   四、寄语

   世界柯蔡宗亲总会成立至今,之所以能永保青春、长盛不衰,主要是由历届柯蔡先贤长辈尽心尽责,用传统的理念及卓越的才干充当世界柯蔡宗亲总会发展壮大强有力的推手;同时有一代代、一批批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柯蔡宗亲,以服务宗亲为荣,以兴旺柯蔡宗族事业为己任,脚踏实地,用一点一滴的付出、长年无私的奉献,诠释着这种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共同情感,才有今天的规模与辉煌。

   我们祖先历来崇尚“人和”,主张“和为贵”,重视和谐、和气、祥和、谦和等话语,在社会各个阶层都能经常听闻:和以处众,和衷共济,心平气和,政通人和,内和外顺。我们根相连,血相融,只有割不断的血缘,没有解不开的心结。要维系一个和谐安乐的家族,必须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才能和睦相处,要提倡互谅互让,互帮互衬,互依互存,求同存异,崇尚正气,形成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型宗族人际关系。

   各地宗亲组织,勿忘家族根本,在树立正确的家族传统观念的基础上,要注意修身立德,诚信友善,发扬光大。切忌用一知半解的宗族历史知识,标新立异,好大喜功,更不要相互猜忌,相互攻击,强词夺理,恶意中伤,特别应避免在网络上及微信群、朋友圈等现代媒体捏造事实,胡言乱语,张冠李戴,散布谣言,恶言相向,诋毁他人。这样的话,只会自贬身价,自坏形象,只能作为广大眀是非、懂道理、识真相的宗亲族人的负面教材。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随着老一辈宗贤的离去及年青宗亲的大量参加,宗族知识的普及问题,“柯蔡同宗” 的由来,还有如何化解蔡氏“始祖” 之争议等等,诸项“舆论导向” 之题目,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上一篇:蔡京之弟曾住花巷?园坂蔡氏祖上是.. ·下一篇:你只道蔡京是个奸臣,可你知道他..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