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东莞樟木头官仓蔡氏宗祠重光十周年祭祖暨樟木..  · 福建南安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洪邦蔡氏农村幸..  · 福建漳浦县金浦梁麓书院举办春季祭祖暨蔡世远..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蔡氏总祠重光暨..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关于集资修缮宋琼州太守蔡氏入粤始祖秋涧公古..  · 广东佛山市龙江蔡氏庸德堂举行祭祖活动  · 福建漳浦 蔡世远.蔡新故里委员会一行到福建省..  
历史渊源 更多

蔡氏渊源

考析论坛

蔡氏辈序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渊源 > 考析论坛 > 内容 

蔡氏迁徙及蔡氏名人

发布时间:2015-1-23
   蔡氏是中华民族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三千多年前,蔡叔度立国,后人以国为姓,于是就有了蔡姓。在宋人编的百家姓里,蔡氏名列第155位。最近一份资料显示,蔡氏排名已提升到第44位。 
   在历史的长河中,蔡氏不断涌现出自己的杰出代表人物,在《左传》中有蔡鸠居、蔡洧、蔡朝以及蔡墨行传;在二十五史中记载了112位蔡氏名人传记,名列前50名。清人陈梦雷的《明伦汇编•氏族典•蔡氏》共收集蔡氏名人151位。 
   在近现代社会中,蔡氏也是人才辈出,无论他们是在中国国内,还是身在海外,都继承了坚忍不拔、奋进不息的民族性格,成为缔造中华灿烂文明的功臣之一。蔡氏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后裔。蔡氏的祖宗为蔡叔度。 
   据《史记•管蔡世家》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 
   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蔡叔度对此极为不满,后被周公旦放逐,不久,蔡叔度死在迁所。他的儿子胡,遵守周文王德训,与人为善,周公又正式封蔡为侯国。后被周成王复封于蔡,是为蔡仲。 
   公元前542年,蔡仲传至17代,蔡世子班杀其父景侯自立,是为灵侯。在此之前的近百年中楚国已经很强盛,楚灵王于公元前531年诱骗蔡灵侯会宴于申(今南阳宛城),趁其酒醉,便以弑父的罪名将蔡灵侯处以磔刑,同年十一月蔡灭。 
   蔡灭三年后,蔡使者朝拜吴国,向吴国献策反楚。楚公子弃疾和公子比、公子黑肱,率陈、蔡、许、叶之师攻楚,最后弃疾得胜即位,为楚平王。为报答蔡人相助之功,平王便又封蔡后人复国,迎蔡景侯的少子庐归国,是为蔡平侯。 
   蔡平侯复国后的都城,已非故都,而是新蔡(今河南新蔡),故《汉书》载:“新蔡,古吕国,平侯迁至吕以近楚也,因非故都,故名新蔡。”《读史方与纪要》卷十五汝宁府上蔡县条下云:“春秋时,为楚所侵,迁于新蔡,因以此为上蔡。”又说:“新蔡县,古吕国,春秋,蔡平侯徙都于此,故曰新蔡。汉置县,晋武帝分立新蔡郡,东魏置蔡州。” 
   公元前493年,楚国带领陈、随、许三国军队围蔡,距蔡城一里处安营扎寨,屯兵蔡城周围。吴国率兵到蔡,逼蔡东迁,蔡昭侯二十六年不得已迁入州来。州来因在上蔡的下游,故称下蔡(今安徽凤台)。 
   蔡国从蔡叔度开始到灭亡,共经历了26世,历时约700余年。随着时代的变迁,蔡叔度及蔡仲的子孙们逐渐以国的名称作为他们的姓氏,即为蔡氏。 
   尘封三千年的蔡国故城从西周初立国到战国中期灭亡,蔡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十二诸侯之一。西周时期蔡国“南捍荆楚,而北为中原之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春秋时期蔡国历经坎坷,几度兴亡,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蔡国故城位于现今河南驻马店上蔡蔡都镇芦岗乡。春秋战国时蔡叔度一到自己的封国,首先建设城池,可动工不到三年,便因时政被迫停工。到了蔡仲被重封蔡国后,又继续他父亲的未竟事业——修筑城池。从史料上看,他做事谨慎,吃苦耐劳,和部下打成一片,平时总是穿着麻布缝制的衣服和草鞋,夹杂在百姓中干活并亲自参加设计,在百姓的齐心努力下,只用两年时间,城墙就修建完成了。 
   如今,一个历经三千多年的蔡国故城,仍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城墙。由于历代都曾进行过加固和修复,目前方圆2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古遗址已成为保护区。手工业作坊区、贵族墓葬区,或在城内、或在城外,规划得井井有条,是大陆现存较为完整的先秦列国都城之一。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蔡国故城南面和东面城壕外,先后发现几处春秋时期的古墓葬群,三次出土的随葬品,有青铜器、玉器、陶器、剑戈、金银币、漆器等数百件,其中15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均属国家一级文物。目前,有青铜鼎、青铜簋、青铜剑、青铜编钟等部分文物,被收藏在河南省博物院和中国历史博物馆。 
   蔡氏得姓初期,主要还是繁衍于上蔡一带。在蔡国动乱并亡国的数百年间,其国人颠沛流离,有的南下楚、吴,有的迁到了秦、晋、齐、燕等国。这些远走他国的蔡国人都以蔡为姓,形成了蔡氏宗族。 
   据史料记载,蔡姓的迁移和中原其他姓氏的播迁融合有着密切联系,蔡氏向南方各地迁徙的原因和时间与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大移民基本相同。第一次大移民发生在晋朝永嘉年间。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中原,晋王朝迁都南京,中原的世家大族纷纷南迁,济阳郡一带的蔡姓世族也随之南迁。他们定居在今天的浙江一带。济阳考城(现今河南民权)人蔡谟就是在这时避乱南迁的。直至今天,还有不少南方的蔡氏后裔认为自己的祖根地在济阳郡。 
   济阳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形成了蔡氏望族。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家族是当时济阳有名的世家大户,在他之后,有三国时魏尚书蔡睦、晋朝大司徒蔡谟、南北朝刘宋吏部尚书蔡兴宗等。 
   唐高宗时期,河南光州(今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先后带领家乡万余人平乱。黄巢起义时,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加入义军。这个时期,随王氏兄弟入闽的中原人也在万人以上,其中的蔡姓和唐初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的合为一体,发展成为福建大族。现闽台一带的蔡姓都认为其祖先来自固始。 
   宋朝建炎年间,金兵侵犯中原,中原百姓又一次大规模向南方迁移。随着中国历史上的数次移民潮,蔡氏后裔逐渐定居在江南沿海一带。 
   明清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蔡姓许多人漂洋过海迁至台湾以及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在历代的蔡氏名人中,享誉中外的当属东汉宦官蔡伦,他的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有关蔡伦所居之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耒水》载:“耒阳,旧县也……西北径蔡州,洲西即蔡伦故宅,傍有蔡子池。” 
   蔡伦的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一项宝贵的贡献,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上一篇:春秋战国时期真实的蔡国 ·下一篇:浙江苍南蔡氏源流考略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