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东莞樟木头官仓蔡氏宗祠重光十周年祭祖暨樟木..  · 福建南安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洪邦蔡氏农村幸..  · 福建漳浦县金浦梁麓书院举办春季祭祖暨蔡世远..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蔡氏总祠重光暨..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关于集资修缮宋琼州太守蔡氏入粤始祖秋涧公古..  · 广东佛山市龙江蔡氏庸德堂举行祭祖活动  · 福建漳浦 蔡世远.蔡新故里委员会一行到福建省..  
历史渊源 更多

蔡氏渊源

考析论坛

蔡氏辈序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渊源 > 考析论坛 > 内容 

闽台蔡氏源流初探

作者:蔡汉业 蔡干豪 蔡弟乐  发布时间:2015-1-23
   中华蔡氏出自炎黄贵胄

   蔡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是炎黄子孙的重要分支,她的主体是中华民族主源——黄帝族群中的周族的重要分支。在漫长岁月中,蔡氏不断地播迁、融合、发展,而且有序传繁,历久愈亲,徙远弥亲,形成一支特征鲜明、族群稳定,以独特的风貌、风姿和风情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的名门望族。

   按《蔡氏族谱》、《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记载,蔡氏出自黄帝之后,本姬姓,始于周文王之第五于、武王之弟、成王之叔——蔡叔度,因封于蔡(今河南省上蔡县),故称为蔡叔。蔡叔殉,成王命其子仲继嗣,传二十五世,历619年,于春秋时为楚所灭。亡国之后,蔡国公族子孙以国为氏,逐步形成蔡氏。蔡国终结之后,衍生出了许多姓氏,除了蔡氏之外,还有许多的支氏,如蔡仲氏、蔡丘氏、归生氏、声氏、生氏、朝氏、鼋氏、晁(鼋)氏等等。这些姓氏在演进中间也融合,如蔡仲氏和蔡丘氏后来演变融合成为蔡氏。《元和姓纂》曰:蔡仲氏出自姬姓,西周蔡国的第二任国君蔡仲名胡,其后有蔡仲氏,战国时期有蔡仲其,为赵国大将,即是蔡仲的后裔.留在中原的蔡族人,在陈留复兴,南渡江南成长,量后形成“济阳蔡氏”。济阳蔡氏是蔡氏中最大的一支,人丁兴旺,长盛不衰,名人辈出。因此,蔡氏就以“济阳蔡氏”作为中华蔡氏的总堂号,以表示族出济阳郡,为当郡之旺族也。

   据全国人口抽查,蔡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三十四,主要分部在我国东南各省,在台湾省排名第八。蔡氏在播蕃过程中不断与当地各个民族融合,再加上种种其他原因,产生了不同的堂号和流派,在不同的地域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如蔡氏客家家族、海外华裔蔡族等。因此中华蔡氏的民族分布广泛,蔡氏不仅是汉姓中的大族,也是回、满、藏、蒙、朝鲜、傣、彝、壮、羌、布依、土家、锡伯、僳僳、柯尔克孜、俄罗斯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中常见的姓氏。蔡氏在近现代又分布到世界地国,在海外侨胞中也占很大的比例,是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欧美日韩等国家华人华侨中的名门望族。这就是蔡氏家族的多源性多民族性和世界性。

   入闽渡台是兴族的重要环节

   入闽是中华蔡氏兴族发达的重要环节,对蔡氏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从历史记载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东汉就有蔡氏入闽。

   二、晋代,特别是永嘉之乱时入闽。福建福安《济阳蔡氏族谱》的明万历年间的谱序记载:“及晋东迁,衣冠南渡,或东或西,或南或北,或温陵之兴化。”温陵、兴化即今之泉州、莆田一带,此谱序记载表明在晋代就有大批蔡氏播迁闽南闽中。三、唐代入闽。唐代是蔡族人闽的最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人数多、地位高、繁衍快,为蔡氏在宋代的中兴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盛唐入闽。

   1.《台湾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统计:“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从归德将军陈政父子人闽者有陈、张、李、王、吴、蔡、杨、许、郑等共58姓。”又据闽漳《蔡氏族谱》记载:垂拱二年(686年),有蔡氏族人随陈元光人闽,居于漳州、浦州,又迁念都鸿儒屿,其后子孙繁衍,分别迁往龙溪、赤峙及广东广州等地,开基南闽之兴化军。

   2.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金门成为朝廷批准的牧马区,牧马侯陈渊带领蔡、许、翁、李、张、黄,王、吕、刘、洪、林、萧十二姓氏族人在金门鹰前村丰莲山一带牧马。

   3.唐大中元年(859年),蔡镐入闽击贼,封兵马使,居莆田、泉州、惠安港干之北山。据明嘉靖张岳《惠安县志•卷十•典祀》记载:蔡镐,唐代官吏,生卒年月无可考,唐大中(849—859年)兵马使。

   (二)唐末随王潮、王审知入闽。

   1.唐末黄巢起事时,河南光、寿两州有支由王绪及王潮、王审知等人领导的农民武装,由于不堪蔡州节度使秦宗权的压迫而于光启元年<885年)正月南下福建。河南蔡氏有随王潮、王审知闽王人闽者。蔡用元、蔡用明分别开拓仙邑与晋江。

   2.唐乾宁三年(896年)蔡允恭之九世孙燧、炉从王审知入闽。乾宁四年,蔡炉开业建州。建阳谱记载:蔡炉“乃戈阳郡光州固始县人,乾宁四年为建阳县长官,同妹夫刘翱、西河节度使翁郜率五十三姓入闽”,“越二年,择建阳县麻沙而居”;先居于福建宁华县,后世又迁至广东梅州。
   (三)唐末涌入闽粤贛边区的客家蔡氏家族。四、五代十国移民迁徙汀、虔、敬诸州。

   唐末至宋代中原战火不断,蔡氏成批入闽,在闽插蕃、发展,和当地的民众结合开发福建,拓展基业。福建地处南方,生态环境稳定,逐步使蔡氏进入了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我们通过长期的考查认为,中华蔡氏的根在中原,南渡后开创在江南.经过艰难困苦的奋斗与发展,宋代蔡氏人口达到44万人,其中福建蔡氏人口最多,占全国蔡氏总人口的21.2%;蔡氏出现空前的辉煌鼎盛,修撰了统一的族谱,以河南上蔡为祖籍地,并且确立“济阳蔡氏”的旗帜性的郡望与堂号。但是,宋朝的灭亡迫使蔡氏继续迁移:一是向华中、华北地区回迁;二是向西南地区迁移,特别是明朝福建沿海经常受到海匪倭寇的骚扰,一部分人口向边缘省份迁移;三是宋朝前后,福建海洋经济的发展,福建人大量向台湾、向海南甚至向海外移民。灾难改变了蔡氏的人口分布,从明清以至民国,蔡氏由福建人口第一,改变为浙江为第约占20%,其次为江西占16%,再次为福建13.8%,江苏占12.4%,而后是广东、湖南两省集中了15%,台湾约占10%。灾难进一步磨练了蔡氏族人,使蔡氏作为中华民族中的优秀儿女始终屹立在中华民族之林。

   台湾蔡氏对蔡氏始祖认同考

   台湾与福建血脉相连,闽台语言相通,习俗相同。蔡氏的播迁台湾,远古时期就有了,只是年代久远难以考证。唐宋时期就有蔡氏家族去台经商的记载。《西山杂志》手稿记述:宋室遗臣与元兵在福建晋江东石、围头一带大战十二次;因元兵焚劫,闽南沿海兵荒马乱,东石等地的陈、林、许、蔡、张等姓的居民大批迁居台湾和海外。元明清时期,蔡氏家族移居台湾的记载更为具体,如台湾嘉义县布袋嘴蔡氏是晋江东石玉井的“莆阳衍派”,他们在明嘉靖初年(1522年)就在此开基,成为晋江东石最早踏上台湾的有记载的蔡姓人。

   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随行的将领中有不少姓蔡的。蔡秉元(又名惟景,字炳寰),本是明末号称百万的大海商,郑氏起义,他即捐资助饷,并将其在凉下村的埭田捐为郑军的屯田,后又将海船献出,率族随军东渡台湾,定居台湾,成为开发嘉义的又一先驱。《石狮蔡氏族谱》记载,康熙四十二年春早无禾,已居台湾的洋坑(今容卿)蔡氏返籍携妻,并带走一批亲友到台湾垦植。《东石玉井宫蔡氏长房三延科公派家谱》记载其族人在康熙末年自十一世至十五世有220多人前往台湾,迁居嘉义县的布袋、新媪、东石、郭岑寮、虎尾寮等处,据闻,仅仅这一支派的后裔现已发至四万多人。《东石玉井蔡氏长房三惟谅公派下家谱》记载康熙年间从十二世到十八世往台湾36人,定居点除嘉义外,还有苯港、台南、东港等处。《东石玉井蔡氏二房长守庆公派下家谱》记载:“去台定居的也有68人。”从台湾的移民潮中,闽南占大多数,客家和其它较次之。

   台湾蔡求先生编著的《蔡氏族谱•前言》载:“先祖蔡懋褒与蔡元球为开展前途,繁衍子孙……由福建省晋江县泉州十八都泛桴远渡重洋抵达台湾,先后经东石、虎尾寮、新埕等地垦殖谋生……”该族谱还记载了蔡氏人台的一些情况。蔡氏东渡台湾时间也很早,有的已经无可考证,明朝以后的记录比较多。据传说,台湾省金幢派开山始祖蔡文举,在明天启年间由福建莆田人台,在台南市创设“慎德堂”,后来迁居冈山镇。由于他早来冈山,被人称为“蔡阿公”,冈山镇也就称为阿公店。根据《台湾省通志》记载,自明朝永历到清朝道光年间,先后有二十六人;永历年间有蔡月等七人,居今高雄市旗后并建妈祖宫;康熙年间,有蔡廷和入垦现在嘉义民雄;雍正年间,闽人蔡妈面人垦今云林县大埤乡,漳州蔡德建携眷进入今台北万华;道光年间,有蔡氏陛居今台南县盐水镇;光绪年间,蔡华光等人垦新竹县。

   据台湾《彰化二林蔡氏家谱》和石狮《济阳蔡氏博泽宫后家谱》记载:石狮山兜始祖蔡福盛传到第16世“升”字辈,一支“开招”分居前廊,另一支“开蒲”分支古宅博泽宫后。蔡子民家族属”开蒲”族系,祖先于清同治壬戌年(1862年)从蚶江渡口搭船徙居台湾彰化二林,蔡子民为居台第五代人。

   台湾蔡氏的38个支派与部分谱系

   世界柯蔡宗亲会和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的宗长与专家们,经长期探索研究,整理了现存的渡台38个大派系资料。清康熙至乾隆年间(1700—1800年),由大陆渡台者有24个派系:如,鲁秀公、宗榜公、朝宗公、成智公、本尊公、富三公等,在大甲新庄水尾定住;宗磊公、邦龙公、邦定公、邦赞公、本从公、支富公、添福公等之裔孙,先住新竹巡司埔,后来本从公迁移至牛骂头;鲁提公,宗菊公、宗裁公,邦周公,本益公,支墨公、支番公、阿圭公、义荣公、雨露公、忠圳公,另一房宗载公、邦运公、本元公、支兰公、扶晋公、作平公、扶宗公、天恩公、扶族公、泽兴公、天来公等之裔孙,分居埔顶、中港、竹堑、后龙、外埔、公司寮等地;宗总别号孚统公等之裔孙,住台笨港;宗荔公、邦盛公、宗扬别号孚公之裔孙,住白沙屯;宗高公,邦车公,本佃公,本炎公,邦聪公,本盘公之裔孙,住大甲东山仔顶;宗量公、邦深别号邦长公,本彼公,支良公,蕃薯公,兴金公,后进公,万发公,和尚公,本仲公、支旺公、实春公、益源公、本兰公、本榜公、本馆公等之裔孙,可能定住大甲、援埔、新庄等地;宗符公,邦文公,邦武公,宗投公、邦麟公等之裔孙,住溪州;宗海公,邦春公、万车公,妈收公、邦裁公,国富公,邦搬公,有情公,江水公等之裔孙,分居后龙、溪州、后厝等地;宗结公、邦然公,邦悦公,本准公、支捌公等裔孙住后龙;宗志公,宗富公之裔孙,住湲州;宗分公、清江公、海源公、昆元公、位正公、浦山公、子瑜公、清云公、冰田公,任重公,清楚公,嘉彬公等之裔孙,住鹿港;宗岁公、邦周公、本益公、支墨公、支番公、阿圭公、义荣公、雨露公,忠圳公等之裔孙住埔顶、竹堑、中港及竹堑南门外;宗载公、邦运公、本元公、支兰公、扶晋公、作平公、扶宗公、天思公、扶族公、泽其公、天来公等之裔孙,住外埔、后龙、公司寮。

自嘉庆至光绪年间(1811—1811年)有14支派:如,邦拱公、本排公、支科公、实秀公等之裔孙,住台西、中埔;本两公、支葛公、实秋公、支玉公、实敬公、支盛公、实求公、支羿公、实圈公、本大公、实烈公、继取公、继赏公等之裔孙,住竹堑、后龙;支错公裔孙住麻头;本文公、支荣公、养源公、水枝公之裔孙,住后龙、湲州等地;本统公、支托公、支卓公、实丁公、继秤公等之裔孙,住大甲等地;本信公、支怀公、支常公、支文公、夙夜公、夙派公等之裔孙,住中港、后龙等地;支荣公,本墙公、风赐公、本文公、支庆公、本诣公等之裔孙,住大甲西门外东势尾,本洞公、支炎公、新妇公、住笨港;本树公、本陈公裔孙住大甲:应春公,应元公裔孙住牛埔、竹堑南门外,本平公、支酒公住大甲;重清公,秋原公裔孙住后龙;支望公、实回公、支灏公、实水公、实树公住盐水港、牛埔。

   蔡氏家族迁居台湾数百年来,播蕃绵延,支繁叶茂。历代政界人才辈出,商界巨子林立,学界才子层出不穷,在台湾是人口众多、实力雄厚的名门望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优秀成员。据张效禹等着《台湾百家姓与大陆源流》一书介绍,蔡姓在台湾是名门望族,为台湾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蔡姓名列台湾百家姓第八位,人口超过60万,主要分布在以台南、嘉义为主的各个地区。台湾的蔡氏宗亲有强烈的爱国爱族爱乡的感情,很早就有自己的组织。1894年7月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割踞我国台湾,强迫民众接受非中华化教育,迫使“旧治时期……就有济阳柯蔡宗亲会组织”因政治环境的逼迫不能开展活动(蔡澄江《台南市济阳柯蔡宗亲会的创立及其沿革》,台湾《世界柯蔡宗亲杂志》1996.3),许多蔡氏家族被迫举家迁回大陆或流向世界各地。近几十年来;台湾蔡氏宗亲在广大海外柯蔡侨胞的大力支持下恢复了宗亲组织活动,现在有台北、高雄、基隆、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彰化、云林、北港、嘉义、台南、屏东、宜兰、花莲、彭湖等十八县市地区二十多个宗亲会和数十个活动场所。

   台湾蔡氏宗亲的愿望

   世界柯蔡宗亲会和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的宗长和专家们非常关心蔡氏族谱的修编,他们说:“回想我族,渡台垦殖,十分艰苦。在满清时代,日据时期皇民化运动,我们亲情友谊被迫分离,其血统族牒,被湮灭不少。致许多宗亲,只知姓蔡而不知直系之尊亲系统(家谱),且四十余年与大陆断绝往来,更加失去联系,很难寻求祖籍血统图。幸最近开放与大陆往来,部份宗亲,一心寻找,业已有些结果,这种喜悦,以笔舌难以形容。但发现大陆所留族谱,发觉已断绝数代,与渡台的裔孙无法接连,在原存大陆的族谱中,有记载渡台者许多,但至目前联谊到的,渺渺无迹。虽有如鸿儒派的系统由兴逊公派下整理井然,莆阳派在莆田积极整理,成立蔡襄学术研究会;在砂劳越也编成福粤公派下系统,及琼林派下系统;莆阳衍派、青阳派由故蔡财宗长,把叔度公算起第七十四代,辉公算起第八代的裔孙忠公的派下整理较完全,但其兄悬公别号诚叟公之派下资料遗失;在1960年间所编着的族谱册,除鸿儒派下外青阳派就是忠公之派下,再由蔡财宗长整理忠公派下院前房,高峰房、巷头房、西齐长房(鲁庭),二房、三房、四房(谦和)、五房、六房、七房、门口房,安海房、梦菜房、船材房、紫场系、钱湖房、瑶宇房等(参照《世界柯蔡宗亲杂志》第五十六期第四三页);对叔度公算起第七四代,辉公算起第八代长房悬(诚叟公)派下的蔡庄、深沪、大仑、梅林、塘东、洋宅等之资料很少;最近从洋宅保存之族谱中,找出许多祖先均来台定居;迄今所悉,前桃园县柯蔡宗亲会理事长蔡炳梁宗长、现新竹市柯蔡宗亲会理事长蔡灯益宗长及本杂志总编辑蔡炳焜宗长外,尚有三七房之派下渡台定居竹堑(新竹),大甲、后龙、清水(牛骂头),笨港、漫州、中港(竹南)、外埔、公司寮(龙港)、鹿港、白沙屯、后厝、埔顶、竹堑南门外、台西、中埔、麻头、东势尾、牛埔、盐水港、讲水港等族亲无法连络。同一手足之谊,对面无法相认,我们后辈,思念父母祖先之情意,时刻均在怀念。但各位宗亲,有否想到,在天之灵之祖先,思念派下裔孙,不亚于我们怀念祖先的亲情。因此后述之各房祖先所寻找派下裔孙,敬请各位宗长核阅,如有发现,揭示的祖先名或号,烦请把您们的系统图,寄来台北市大道路二二七号蔡桔来收。最近小弟业已与东石长庚宗长(梅林派)、炳馄宗长商量把辉公算起第八代裔孙恳(诚叟)公、第十三代起东公、第十四代福嗣公、第十五代耕山公的派下(有大仑、型历、塘东、洋宅),整理成册之计划,恳请各位宗长前来策划俾利完成衍系的部份族谱。”“迄今尚未连络祖孙亲情,隔离甚久,无法相认;同胞叔侄在眼前,又不知亲族,深情被覆埋,无法办出凭证,思亲之极,无法实现。藉此,大陆原始族谱,启开如上,敬请每位宗长核对公妈牌,细查认出我族族牒,感激无量。”此皆肺腑之言。

   (世界柯蔡宗亲总会 蔡汉业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柯蔡委员会 蔡干豪 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济阳柯蔡委员会 蔡弟乐)

·上一篇:深沪蔡氏五房分支安溪金谷初考证 ·下一篇:鲜为人知的望蔡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