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福建南安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洪邦蔡氏农村幸..  · 福建漳浦县金浦梁麓书院举办春季祭祖暨蔡世远..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蔡氏总祠重光暨..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关于集资修缮宋琼州太守蔡氏入粤始祖秋涧公古..  · 广东佛山市龙江蔡氏庸德堂举行祭祖活动  · 福建漳浦 蔡世远.蔡新故里委员会一行到福建省..  · 福建省建阳蔡氏隆重举行甲辰年清明祭祖典礼  
村居祠陵 更多

古宅村居

宗祠祖堂

陵园古墓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居祠陵 > 古宅村居 > 内容 

官仕之家蔡屋围 一门五代四进士

作者:符芳晓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8-2-8

   3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间,陆丰蔡氏迁移,在惠东多祝镇以东的西枝江开始繁衍生息。在这里丰盈碧绿的江水和便利的交通让他们安居乐业。蔡氏兄弟同心,经营有信,勤俭持家,慢慢造就了一个在清朝盛极一时的粤东要塞-蔡屋围村。

   蔡屋围村规模之大,是惠州多数古村落无法比拟的。它占地面积7万多平米,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围屋有10多座,还有祠堂、寺庙、古井、古巷、古书屋等。这些建筑糅合了客家和广府乡土民居特色,并深具人文底蕴。百年来,蔡氏信守“学而优则仕”和“维新图强”的祖训,大举兴办学堂,历代人才辈出。蔡氏一门出四进士,这在当时的惠阳地区是绝无仅有的,还曾出过10多个举人、贡生以及数十位国学生、监生、庠生等。

   新旧功名碑风姿显清雅

   据《蔡氏族谱》记载,多祝蔡氏开基始祖蔡馥友,在清朝康熙17年,从陆丰迁移,定居于多祝岭岗头,此后子孙继往开来,现传世已有13代。据蔡铨芳介绍,蔡屋围至今人口繁衍有1200多人,常住村人口约200人。

   紧紧偎依西枝江的古村,山清水秀,翠竹连绵。如今,通过保存完整的古民居,仍能感受到蔡围屋村厚重的人文底蕴和历史风采。2012年,蔡屋围当之无愧地入选“广东省古村落”。横穿惠东县城,进入尘土飞扬的356省道,向东颠簸约20多公里便可到蔡屋围村口。自从获选“广东省古村落”后,蔡屋围村民便自豪地在村口竖起了醒目的招牌,举目可见。

   我们的车在蔡氏宗祠小广场停下。庆祝省古村落揭牌仪式的彩旗,依然在小广场的天空上飘扬。彩旗下,一排竖立的功名碑最惹人注目。蔡氏后人蔡铨芳介绍,为缅怀先人的丰功伟绩,蔡氏竖立了多块功名碑,然而“文革”浩劫却让它们遭遇了被毁坏的厄运,拔起的石碑随后散落各个角落。近年,村民才开始收集散落的石碑,再加上集资,才在原址上复建功名碑。现在竖立的功名碑,有10多座,有的是原装正品,有的只能以造新如旧的方式补救。这些新旧交替的功名碑,犹如一位位风姿清雅的读书郎,在昭示着蔡氏家族的骄傲。

   三房建总祠一村之发端

   穿过小广场,真正进入蔡屋围村,你就如翻开一本历史书。肃穆的宗祠、残缺的古宅、寂寥的学堂、斑驳的古道、幽深的小巷……,这些饱经沧桑的历史遗迹,是蔡屋围村百年的历史承载,也是蔡屋围村演变、发展的缩影。如果你要读关于此村的史书,翻开的第一页就是“蔡氏总祠”,因为此村发端于此。

   由于地处西枝江畔,有便利的交通和得天独厚的环境,定居于岭岗头的蔡姓后人,或经商或务农,过着寻常生活,但他们经营有信,还勤俭持家,终于在第三代成就了“春发”、“荣发”、“桂发”三房家道中兴,并创建了蔡氏总祠和祖屋。

   紧靠小广场,我们直接看到“馥友公纪念堂”,就是蔡氏所说的蔡氏总祠,这是其所有后人祭拜的祠堂。总祠坐东北向西南,面朝挺拔峻峭的九龙峰。总祠建成后,成为院落的中心,后人一直严格遵守新建房屋均不得侵占和高出总祠的原则。因此,后人以总祠后的三条河卵石巷道为中心,各自往两边扩展院落并最终构成环形的蔡屋围。两翼房屋的密集程度和延伸距离相当,呈平衡之势,形成由一条500米的正街相连,三条约150米的巷道相辅相成,而各类民居次第建造而成的大院落。

   商有咸鱼街居在蔡屋巷

   “家业兴盛,兄弟同心”使蔡氏家族有了“大兴土木”的雄厚经济基础。于是,他们出资在总祠右侧建起了众多店铺而形成了咸鱼街,又先后在总祠后面建起了“蔡屋巷”等连片民居。也由此围起了结构宏伟、高墙厚瓦的蔡氏家族的家园,并在清朝道光年间形成规模。走在古村,一座座相对独立又保存完好的老围屋,令人不禁感慨它们的壮观,而一座座门楣上挂着“大夫第”、“奉政第”、“通奉第”、“瀚记”、“滋记”、“源记”等牌匾的院落星罗棋布,也不得不令初次踏足此村的人目不暇接。

   创造了巨富,蔡氏先辈们没有挥霍无度,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教育。他们遵循“学而优则仕”的祖训,出钱开私塾、办书斋、兴学堂,最鼎盛时全村有10多间书室。养中书室、文昌阁、育德山房、拜竹山房、魁星楼、适庐等山房书室名字儒雅,透着一股书卷气。重视文化教育,使得蔡屋围村历代人才辈出,蔡屋一门曾出四进士,还出现不少举人、进士,又被称为官仕之家。

   四进士:以文育人英才辈出

   蔡氏开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维新图强”,兴办多座学堂,开启民智,造就弟子。族中人才辈出,连续五代中有四位进士。分别是蔡氏第三代-蔡步蟾:第五代-蔡应崇;第六代-蔡桐卿;第七代-蔡国鑫;那星罗棋布散落在村落四周的“进士第”、“通奉第”、“大夫第”、“朝议第”、“奉政第”等建筑,就是蔡氏家族耀眼的光环。

   蔡炳得:抗日英雄民国外交官

   蔡炳得,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民国35年外交官,在国民政府时期能维护国体,进退有度。后为国捐躯,被追认为抗日英雄。

   舞龙:元宵中秋放鞭炮接龙

   在蔡屋围,舞龙是一项特别隆重热烈的节庆活动,传统意味浓厚。每年元宵和中秋,都会舞龙闹元宵和舞龙庆中秋。舞龙是全围屋人的事,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都会参与举龙墩,围屋里的长辈负责扎龙、为舞龙筹划组织,小孩则当花童。当晚八点,龙在总祠空地起舞,村民们先敬神灵、祖先,然后才游走各街巷,参拜各家各户,所到之处,家家鞭炮接龙。

   角仔粄:爽滑可口多祝镇特有

   是多祝镇特有的甜品小吃,蔡屋围做角仔粄的手艺也很精湛,用糯米粉作皮,里面包上肉和甜的食品,上面再撒上些黑白芝麻,然后放进铁皮做成的圆形的“角仔”里,蒸熟后味道既甜又香,爽滑可口。

   走马观花

   如果没有蔡铨芳做向导,在蜿蜒的鹅卵石巷道上拐弯的我们,也许会与一座座完整的古建筑擦身而过。

   维新纪念堂

   对联可窥蔡氏家风

   “尊学识、重孝道”,这是蔡家的家风。在维新纪念堂,其大门的对联“东阁至今隆孝行,西山终古蔚人文”,就在宣扬着蔡家的家风。从这幅对联中,还能读出诸多典故。“东阁”,指东汉著名孝子“东阁祭酒”蔡顺奉侍慈母的故事;而“西山”,指南宋著名理学家西山先生蔡元定,他聪颖博学,毕生致力于学问的故事。

   通奉第

   道光举人气派故居

   从总祠出来,我们第一个遇见的院落是通奉第,这是蔡氏五世祖蔡应崇的故居。蔡应崇是清道光年间的举人。走进通奉地,青麻石铺路,高墙厚瓦,非常气派。在一个侧门,“豸节遗先烈,鸿图启后昆”的对联依然醒目。据说蔡应崇一生廉洁奉公,死于任上,两广总督李鸿章为了表达对“同年兄”蔡应崇的尊敬以及对蔡氏后人的寄望,亲手撰写了这副对联。

   紫阳朱公祠

   朱熹嫁女结成姻亲

   在总祠的斜对面,“紫阳朱公祠”静静地立在“候龙山”山坡间,厅正中挂着理学大师朱熹的画像。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与蔡氏先祖“西山先生”蔡元定在福建西山绝顶一起讲学,二人互相推崇对方的学问,师友相称,越谈越投契,朱熹于是便把女儿许与蔡西山的儿子,结成姻亲。这个纪念祠显示了蔡家与朱家的一段美好姻缘。

   古街巷

   巷若迷宫街如其名

   从一座座祠堂、院落出来,走在古街、古巷,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古村落的正街长500多米,三条巷道则长1500多米,又有多条小街巷,抬头看看街名,咸鱼街、大米街、蔡屋巷、三条巷、营盘头……,从中你就能想象当年这些街巷的功能,就犹如现在的“女人街”“步行街”一样,指引着人们满足生活所需。所以与其说,蔡屋围是一座村落,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个小城镇。

   这里的大街小巷,条条相通,又密如织网,走在青石铺就的大街和鹅卵石铺设的古巷,就犹如坠入迷宫般。常常走着走着,看似无路,拐角处却“柳岸花明又一村”。蔡氏后人蔡铨芳介绍,对于族人而言,这些街巷有着非常好的防护功能,如果被人追赶,沿着熟悉的街巷很容易逃生。而初次进入蔡屋围的人,则很容易迷路。尽管大街小巷走向各有不同,但尽头总躲不过那条昔日波涛壮阔的西枝江。

   大院落

   屋顶防贼门栓玲珑

   漫步在古巷,不时有行人从我们身边走过,古民居、店铺、老屏风木板等,也不时从我们眼前掠过。尤其是一座座古院落,在默默诉说着蔡屋围村曾经的繁华。这些大院落,多处屋顶为硬山顶,用杉木做檩、椽条,覆盖青灰瓦面,檩条分布稠密,有些甚至一根根并列排放,既可防止“贼人”揭瓦撬梁入屋,又可起隔热御寒的作用。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很特别的地方是,这些古院落门框上的门栓种类非常丰富,形态也很多彩,有蝙蝠状、瓜棱状、狮子状、螺旋状、喜福字等,个个都精巧玲珑;而建筑装饰的花窗形状也是应有尽有,有条形、圆形、葫芦形、四方形等等,还有各种木雕、石雕、浮雕、透雕等,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保护现状

   保护理事会成立无法阻挡古屋破损

   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蔡屋围村,其村民也有着较强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早在20多年前,蔡屋围村的村民,就自主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理事会,保护村里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这也是记者在走访的古村落中,为数不多的专门成立机构保护古村的组织。理事会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村里的古建筑得以较完整的保存。不过,古建筑的保护需要花大力气。记者走访时发现,部分百年古建筑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人去屋空的老屋,已明显破损。

   2008年,在西枝江论坛首个民间“三多祝历史文化沙龙”举办的历史文化考察活动上,多个专家学者认为,必须争分夺秒保护好蔡屋围等古村落,才能找寻西枝江畔失落的“明珠”。保护古村落,基金必不可少。几年前,蔡屋围村也专门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基金来自村民自筹,用于村中古建筑的维修。蔡氏后人蔡铨芳表示,村民自筹的资金,对于一座古院落的维修费用而言只是杯水车薪。所以,他们也只能在院落要倒塌或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从基金中拿出部分钱来,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最基本的维护,不至于它完全坍塌。

     如今,在蔡屋围村走访,我们已很难找到书房书室的踪影。育德山房、拜竹山房和魁星楼已经拆毁,只余下了遗址。尤其在2007年,富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养中书屋被拆,使得蔡屋围村缺少了一个重要的书屋见证。只是,在拜竹山房的原址,我们仍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这里建起了惠阳第五中学,即原多祝中学,还延续着蔡屋围村乃至多祝镇教书育人的梦想;而教书育人的“文昌阁”,已经属于大众的祭拜地,这里供奉着文昌爷和孔子像。每逢赶考的季节,这里会迎来众多考生祭拜,祈求金榜题名。

   采写:南都记者 符芳晓

·上一篇:福建莆田涵江沁后村存百年红砖大.. ·下一篇:枫亭镇重视蔡襄故居重建工作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