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福建南安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洪邦蔡氏农村幸..  · 福建漳浦县金浦梁麓书院举办春季祭祖暨蔡世远..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蔡氏总祠重光暨..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关于集资修缮宋琼州太守蔡氏入粤始祖秋涧公古..  · 广东佛山市龙江蔡氏庸德堂举行祭祖活动  · 福建漳浦 蔡世远.蔡新故里委员会一行到福建省..  · 福建省建阳蔡氏隆重举行甲辰年清明祭祖典礼  
历史渊源 更多

蔡氏渊源

考析论坛

蔡氏辈序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渊源 > 考析论坛 > 内容 

福安蔡氏源流浅析

来源:蔡世光  发布时间:2017-11-22

   蔡”氏首次列入福安志书,弥补了历史遗忘的空白。蔡襄的胞弟曾经担任“长溪县”县尉,开辟“西乡”,为宋代建立福安县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因此,福安曾经是蔡氏宗亲的聚居地。由于福安建县府需要,蔡氏宗亲将自己的聚居地捐献出来作为福安县府的地址。自己搬到西门外辟地发展。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福安市发生数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史书记载当年的民谣:“万历年间,水流福安,仅留上杭湖山”。蔡氏由于搬迁到长溪河边居住,遭受到灭族的威胁,家毁人亡,从此蔡氏家族分散闽越粤各地及海外,几乎没出名人。在清代编修《福安县志》时,对蔡氏也几乎是失去记载。

   近几年,福安市政协詹翠霞主席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编修了福安市姓氏志,由里人蔡干英、蔡干雄、蔡干豪等联合调研编撰了“蔡氏”,首次将蔡氏列入地方志书,并名列福安姓氏排名的第十八位,弥补了历史空白。现将福安姓氏志“蔡氏”全文发给大家,供大家研究参考。

   渊 源

   据福安《蔡氏族谱》,蔡姓出自黄帝之后,周文王之胄,以蔡叔度为得姓始祖。

   《史记·管蔡世家》载:“……武王既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

   蔡国传二十五侯,历619年,被楚灭后,公族为了纪念亡国之痛,子孙以国为姓,逐步形成蔡姓,并衍绎出了许多与“蔡”有关的姓氏,支姓有:蔡仲氏、蔡丘氏、归生氏、声氏、生氏、朝氏、鼌氏、晁(鼌)氏等。这些姓氏在演进中又融合,如“蔡仲氏”与“蔡丘氏”后来演变融合成为“蔡”姓。战国时期有蔡仲其,为赵国大将,是蔡仲的后裔。留在中原的蔡族人,在陈留复兴,南渡江南成长,最后形成“济阳蔡氏”。

   济阳蔡姓是大家族,历史上人丁兴旺,名人辈出,长盛不衰。蔡姓家族也就以“济阳蔡氏”作为中华蔡姓的总堂号,以表示族出济阳郡,为当郡之旺族也。“济阳”作为本族的“郡望”和“堂号”,于是在居宅、祖庙的大门之上书写横匾,标榜“济阳世家”、“济阳衍派”等,以示尊崇,不忘本色。

   蔡氏与其他汉姓一样,有少数民族改姓的。《通志》卷三十《氏族略》之《同名异实·三十五曰金人姓氏》记载:“乌林荅(蔡)”。《变于夷第六》记载:“田弘之为纥干氏。王雄之为可频氏。王熊之为拓王氏。蔡氏之为大利稽氏”。

   女真族乌林荅氏、满族蔡佳氏,改为蔡姓。他们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中各省及全国各地,在播蕃过程中不断与当地各个民族融合,在不同的地域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习俗,不同的堂号和流派,如蔡姓客家家族、海外华裔蔡族等。

   因此,中华蔡姓的民族分布广泛,蔡姓家族不仅是汉姓中的大族,也是回、满、藏、蒙、朝鲜、傣、彝、壮、羌、布依、土家、锡伯、傈僳、柯尔克孜、俄罗斯、高山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中常见的姓氏。

   传 衍

   夏至周,这是蔡姓的孕育形成期,也称发祥时期。蔡部落在黄帝族群中作为周民族的一个部族方国,在参加周民族“克商”中而崛起。蔡姓得姓之初,主要是繁衍于现在的河南省境殷墟,改封的蔡地于鲁、郑、楚、周夹缝,长期成为楚、郑、鲁之间战争的战场,特别受到楚国所逼,几度迁徙安徽下蔡、河南新蔡,亡国后迁往江西“高蔡”(今高安)、被楚国俘虏的先民在湖北建立“望蔡”今武汉蔡甸。

   春秋时期,蔡国灭而蔡族兴。

   先秦时期,蔡姓就已开始迁徙全国。

   秦汉时期,蔡姓人主要在中原地区发展,且以河南、山东等地为其繁衍中心。主要代表人物是蔡墨、蔡泽、蔡勋、蔡义、蔡茂等等。即从蔡泽等家族的后裔迁回陈留、考城、固始一带,聚族而居,逐步形成蔡姓家族,出现几个较大蔡姓郡望,并出现了一大批名人,主要代表人物是蔡衍、蔡质、蔡邕、蔡文姬等,官居迁徙到全国各地。

   晋永嘉年间,八王之乱,迫使蔡姓族人随同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使家族势力进一步壮大,并且出现蔡谟授济阳男,后人开始重视祖籍;家族显赫达十余世而不衰。

   唐初时,大批迁入福建成为大家族。

   蔡氏郡望——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济阳。约相当今河南省兰考东境、山东省东明南境。晋室南渡后废。缘自楚灭蔡后,为纪念故国,蔡仲的子孙以国为姓,留在中原的蔡族于陈留复兴,史上人丁兴旺、名人辈出、长盛不衰,遂形成了蔡氏郡望,堂号“济阳堂”。

   蔡氏郡望——青阳郡,治所今泉州晋江。

   九峰堂:宋朝蔡沉,字仲默,号九峰。少年时跟随朱熹学习,才30岁就放弃科举,专攻理学。隐居在九峰,人们称他“九峰先生”。

   济南郡蔡氏,不断有子孙南渡江南发展。东汉时就有蔡氏先祖入闽。据其家谱记载,先祖入闽时期分别为:

   1.永嘉之乱,“及晋东迁,衣冠南渡,或东或西或南或北,或温陵之兴化。”

   2.唐初,蔡天师入闽修道,子孙播藩福安。

   3.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从归德将军陈政父子入闽者有陈、张、李、王、吴、蔡、杨、许、郑等共58姓。

   4.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有蔡氏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居于漳州,开基南闽之兴化军。

   5.唐大中元年(公元859年),蔡镐入闽击贼,封兵马使,居莆田、泉州、惠安港干之北山。

   6.唐乾宁三年(公元896年),蔡用元、蔡用明从王审知入闽。乾宁四年,蔡炉带53姓开业建州。

   据福安潭头镇秀庄村《济阳蔡氏族谱》记载:“唐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河南蔡姓又有随王潮、王审知闽王入闽。蔡用明开拓晋邑(今晋江)”。坂中镇南岸村和城关的《济阳蔡氏族谱》则记载:“蔡用元开拓仙邑(今仙游)”。

   据建阳蔡氏谱记载:蔡炉“乃戈阳郡光州固始县人,乾宁四年为建阳县长官,同妹夫刘翱,西河节度使翁郜,率五十三姓入闽”,“越二年择建阳县麻沙而居”。

   7.唐末,涌入闽、粤、赣边区的客家蔡氏家族。

   8.北宋年间,蔡襄的胞弟蔡高曾任长溪尉,后开辟西乡(今福安),兼西乡尉。其后裔播迁福安。

   迁 徙

   福安蔡氏自其先祖入闽,有直迁福安的,有转迁福安的,其后蕃衍成族,主要分布在松罗乡杜坑村、潭头镇秀庄村、坂中畲族乡南岸村、上白石镇白石坂村、社口镇沙溪村,又有主要散居城阳南湖社区、莲池社区、韩阳、穆阳、溪柄、赛岐等地。

   1.播迁福安的第一支蔡氏

   始于唐代。据松罗乡杜坑村蔡氏族谱记载,其先祖蔡天师,唐朝初年就入闽修行传道,见杜坑风景秀丽,开始定居,繁衍成大族。已经发族四十二世。子孙播迁闽东各地。

   2.播迁福安的第二支蔡氏

   始于北宋。今坂中镇南岸村和城关的蔡氏,系北宋书法家蔡襄长子派下,即其第十二世孙千十郎公之子万三公后裔。

   据坂中镇南岸村和城关《济阳蔡氏族谱》记载,蔡用元、蔡用明于唐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从王审知入闽。蔡用元开拓仙邑(今仙游)。至北宋年间,其后裔蔡襄的胞弟蔡高曾经为长溪尉,后开辟西乡(今福安),兼西乡尉。蔡氏开始播迁福安,今已发族二十六世。

   十三世万三公迁徙福安,先居住城内,发族很快,分福、寿、康、宁4大房。福、寿、宁3房多在闽东播藩,部分播迁浙江一带。康房瑛公,赴广州为官,今多已失记。

   因福安县要建衙门,蔡氏举族迁到西门外聚族而居。

   因明万历年间的特大洪水,祠堂和房屋全部冲毁,族人受到惨重损失,几乎族毁家亡,大族开始分散。从此,部分迁到坂中南岸村定居,多数散居。

   蔡襄后裔,上白石白石坂村,迁居以来已发族十八世。

   社口镇沙溪村,也是蔡姓聚居村。

   3.播迁福安的第三支蔡氏

   为蔡用明后裔。据潭头镇秀庄村《济阳蔡氏族谱》记载,唐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河南蔡姓又有随王潮、王审知闽王入闽。蔡用明开拓晋邑(今晋江)。子孙后裔于迁徙福安,已发族十八世。

   2005年,该村与石狮大伦村接上族谱。大伦村向福安市潭头镇秀庄村捐赠农用拖拉机一辆,捐助秀庄村建新校舍,改善办学条件。

   4.播迁福安的第四支蔡氏

   为蔡元定后裔。乾宁四年(公元897年),蔡炉开业建州。建阳谱记载:蔡炉“乃戈阳郡光州固始县人,乾宁四年为建阳县长官,同妹夫刘翱,西河节度使翁郜,率五十三姓入闽”。

   “越二年,择建阳县麻沙而居”。

   后世又有从建阳等地迁到福安,多为散居。

   5.播迁福安的第五支蔡氏

   有漳州市迁来的蔡长眉公后裔,蔡长眉随陈元光入闽,子孙主要播迁漳州一带,近代现代有散居福安。

   6.播迁海内外的蔡氏

   福安蔡氏,早在宋代就开始播迁浙江。据浙江族谱记载,有蔡襄、蔡高子孙,由长溪县迁往浙江平阳、苍南、衢州。而后也有前往闽东的霞浦、寿宁、周宁等地。

明清和近代,有迁我国台湾的。由于时间久远,许多失去联系。

   近代及现代,蔡姓又繁衍到世界各地,在侨胞、华人中分布的比例很大,是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欧美日韩等国家中的华人华侨名门望族。形成蔡姓家族的多源性、多民族性和世界性。

   分 布

   蔡姓人口在全国排名第34位,福建排名第11位,在闽南排名第9位,台湾地区排名第9位(占台湾地区总人口2%),全世界约有蔡姓人口800万人,国内600多万人,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6%。

   福安蔡氏人口近1万人,是人口中等的姓氏。

   蔡天师系:松罗乡,杜坑村1400多人;

   蔡襄系:上白石镇,白石坂村600多人;坂中乡,南岸村(人口不详);社口镇,沙溪村(人口不详);另外,散居城阳南湖社区、莲池社区、韩阳、穆阳、溪柄、赛歧等地的人口不详。

   蔡用明系:潭头镇,秀庄村800多人。

   蔡元定系:散居福安,人口不详。

   蔡长眉系:散居福安,人口不详。

   谱 牒

   松罗乡杜坑村有蔡氏族谱,坂中镇南岸村和城关有《济阳蔡氏族谱》,潭头镇秀庄村有《济阳蔡氏族谱》,其他支系及散居福安各地的也有家谱。

   福安蔡祠、蔡氏谱通用楹联有:

   1.琴声字体中郎业;荔谱茶笺学士风。

   2.桥留松荫;纸造桂阳。

   ——上联说北宋大臣、书法家蔡襄(福建人),下联说东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

   3.理学传程朱之脉;著述授谷梁之书。

   ——上联典指南宋理学家蔡元定,下联典指汉代学者蔡千秋。

   4.相宝琼林历宋、历元、历明、历清,祖德千年不朽;敷功帝关为卿、为伯、为臬、为宪,孙谋百世长光。

   ——为台湾地区金门岛双乳山下青山坪琼林村蔡氏家庙联。

   5.琴声经学先生事;荔谱茶笺学士风。

   ——上联典指南宋理学家蔡元定,下联典指北宋书法家蔡襄。

   6.济阳衍派家声远;忠惠传芳世泽长。

   7.温陵山水万重尽收入吾家眼界;青阳烟火千户独占此高峰顶头。

   ——青阳郡蔡氏祠堂大厅楹联。

   8.忠贞光北宋,理学仰西山;六经三取第,四世九贤家。

   宗 祠

   编者按,唐初入闽直居福安的蔡氏,年代悠久,但影响微略,直到北宋书法家蔡襄的胞弟蔡高出任长溪尉,又开辟西乡兼西乡尉。

   宋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太学生张过请在建县前先将长溪县西尉移驻西北乡,从政治上为建县做准备。而蔡高开辟西乡兼西乡尉,促进了福安的经济、政治的发展,为之后的福安建县打下基础。福安立县,谈功论劳,缺此一笔,也算遗憾。其实也不见怪,论国史是帝王家的家史,论方志则是地方大族的族史。

   据福安蔡氏宗祠文化研究机构提交材料,本地蔡氏祠堂至今只有四座。

   蔡天师系:松罗乡,杜坑村,有蔡氏祠堂一座。供奉始祖和开基祖蔡天师。

   蔡襄系:上白石镇,白石坂村,有祠堂一座。

   坂中乡:南岸村,有蔡氏宗祠,又名“蔡襄、蔡高纪念堂”。供奉列祖列宗及蔡襄、蔡高。

   蔡用明系:潭头镇,秀庄村,村中有祠堂一座。供奉开基祖及列祖列宗。

   人 物

   蔡高(公元1014~1041年),字君山,福建莆田仙游枫亭人,北宋名臣蔡襄胞弟。这对兄弟生在农家,自小聪明伶俐。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仙游县尉凌景阳因喜爱这对兄弟,便为他俩讲授经书,进行启蒙教育。凌县尉任满后,又把他俩送到塔斗山青螺草堂(后更名“会心书院”)继续读书,从此兄弟俩同进县学与郡学。蔡襄于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登进士第,次年任漳州军事判官。蔡高也于公元1034年登进士第,授任长溪县尉,断案神明;后升任开封府太康县主簿。

   宋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六月七日,京师发生大疫,蔡高不幸染疾,卒于任上,年仅28岁。他英年早逝,留下一男二女,而妻子程氏才20岁,生活清苦,乡亲及亲友募捐200两白银欲为其夫办理丧事,程氏却哭道:“吾家素来廉洁,不可以此玷污吾夫”。

   蔡襄闻讯之后,亲作《祭弟文》悲悼亡弟,又整理蔡高的数万字遗稿,发现皆是记述朝廷政务的要点。后来这些遗稿为朝廷制定兴利除弊决策提供了依据。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蔡襄为其弟蔡高归葬请铭,欧阳修撰写了《蔡君山墓志铭》,称赞蔡高“敏于为吏”,廉洁爱民,是“天下奇才”,并对蔡高的英年早逝深表哀悼。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欧阳修与蔡高的深情厚谊。

   蔡祉,南宋乾道年间(公元1163~1173年),福安县尉。(载《福安县志》)

   蔡瑛,福安西门人。明代广东东莞县尉,子孙播藩广东各地。

   蔡璲,福安西门人。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恩贡,任广东香山县丞,有政声。(载《福安县志》)

   蔡瀛,字登之,福安西门人。明宏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恩贡,授浙江衢州府教授。(载《福安县志》)

   蔡全,诏安人。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任福安县训导。

   蔡元德,字继仁,明代福安锦屏境(今南湖社区)人。武功应选,授四川泸州判官。(载《福安县志》)

   蔡世敏,字邦捷,明代福安锦屏境人,武功应选。(载《福安县志》)

   蔡思齐,福安锦屏境人。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恩贡。(载《福安县志》)

   蔡兆璧,字于白,清福安沙溪人。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恩贡。(载《福安县志》)

   蔡佩韦,浙江嘉善人。附监生,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任福安巡检。

   蔡溥,武威人,福宁知府。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代福安知县。

   蔡邦坊,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任县训导。

   蔡诵芬,号省魇,浙江德清人,监生,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任福安典史,参与修编《福安县志》为督梓。(载《福安县志》)

   姞姓蔡氏

   1.古“蔡”是炎帝氏中的以“长尾鸟”为图腾的氏族的族称。因为这种鸟好杀好斗,直到斗死才肯罢休,在甲骨文中作“杀”解,这种长尾鸟是山雉。这个字后来又衍化为“刈”。蔡图腾由两个鸟的图形组成,右面的鸟是蔡的本字,左面的鸟代表炎帝的丹凤,即山雉。蔡姓也是具有司天权的氏族,同样也是炎帝族的别称。

   2.“蔡”是轩辕黄帝的图腾。朱熹解释说,蔡(古为“祭”,今蔡从草祭声)者天鼋,天鼋者轩辕。说明“蔡”乃是大龟,是轩辕的图腾。这就说明“祭”(蔡)原本为炎黄先祖的图腾。

   按,源自姬周的蔡氏,其图腾应延承姬周先祖后稷,图腾为“麒麟”,而非“长尾鸟”。为何蔡氏的图腾“长尾鸟”呢?其实,比源于姬姓蔡氏更早的还有一支蔡氏,他们源于姞姓。

   据《国语·晋语四》记载,“黄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是也”。《潜夫论·志氏姓》载:“姞姓封于燕……姞氏之别有阚、严、蔡、光、鲁、雍、断、须密氏”。可见,姞姓确实有分衍出蔡氏。

   蔡,在远古时代就是“龟”的代名词,古蔡地“生蓍草,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论语·公冶长》载:“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何晏《注》曰:“蔡,国君之守龟,出蔡地,因以为名焉”。殷代时,姞姓蔡氏担任祭司的职务,亦负责养龟以供占卜之用,因其采邑的大龟,后世有“蔡龟”之词的产生,缘于蔡龟占卜时最为灵验。如《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臧武仲自邾使告臧贾,且致大蔡焉”。杜预《注》云:“大蔡,大龟。大蔡,龟名也。一云龟出蔡地,因以为名”。中国古代有四灵,《礼记·礼运》载:“何为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其中的龟有何灵性呢?孔颖达《正义》说:“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以龟既知人情,龟既来应人。知人情善恶,故人各守其分,其情不失也。”

   显然,该姞姓族人原来的分封地本名叫“祭”,因以为氏,称祭氏。“祭”地有大龟河,畔有蓍草,因此将“祭”冠以“草”,成“蔡”字,用来称龟、地名、祭司人群。其时,“蔡”字就是“祭”字,蔡氏就是祭氏,姓氏起源与祭祀活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诚然,姞姓蔡诞生于殷商,姬姓蔡产生于西周,而蔡氏奉蔡叔度、蔡仲一脉为得姓始祖,可见蔡氏的主流是姬姓蔡。

·上一篇:宁德蔡氏源流初考 ·下一篇:蔡国故址今犹在 蔡姓圣地寻根来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