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蔡氏总祠重光暨..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广东佛山市龙江蔡氏庸德堂举行祭祖活动  · 福建漳浦 蔡世远.蔡新故里委员会一行到福建省..  · 福建省建阳蔡氏隆重举行甲辰年清明祭祖典礼  · 世界蔡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总会主席蔡永廉应邀..  · 粤.桂.港蔡氏宗亲组织参加广西三月三少数民族..  · 马来西亚吉玻辛柯蔡宗祠开展寻根敬祖联谊活动  
村居祠陵 更多

古宅村居

宗祠祖堂

陵园古墓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居祠陵 > 古宅村居 > 内容 

当仁不让的深圳“华尔街”——蔡屋围

来源:深圳地名网  发布时间:2018-9-15

   蔡屋围位于罗湖区火车站的西北边,地王大厦、深圳书城、万象城、大剧院、晶都等都是在原蔡屋围的土地上建造起来。现在的蔡屋围被分开南北两块:南面一块在深圳书城、晶都、万象城到滨河路一带,北面的一块在地王大厦、解放路的北边。

     蔡屋围是深圳的金融机构聚集地,这也是罗湖区倾力打造的商业“金三角”一角。这里不仅是中国人民银行、四大国有银行的深圳总部所在地,也是深圳证券交易所所在地,此外还汇聚了多家全球500强企业……因此,蔡屋围也是深圳的经济“重镇”之一。

   村名溯源

   蔡屋围不仅是深圳的金融中心区,也是深圳最古老的村落之一,至今已有624年历史。原来的蔡屋围也是特区内最大的村庄之一,它东到和平路,西至体育馆,南濒深圳河,北到银湖路口。


   蔡屋围本来没有蔡姓居民,原居民都姓陈。明朝时,“卫所”制度在全国推广,广东最初设立28个卫所。深圳归“南海卫”和另5个卫共同管辖。“南海卫”当时占据“月岗屯”(最早设立的军屯之一,位于今天的蔡屋围地区),后“月岗屯”划归东莞所。蔡屋围真正建立,就是从此开始的。


   清康熙年间,陈氏从松岗沙埔围村,雇了一名姓蔡的青年长工,专门养鸭。蔡姓青年后来利用“月岗屯”的旧址建村,成家立室,买田起屋,子孙后代日益增多,而沙埔围村的蔡氏人家也陆续迁居到这里。明末清初,蔡屋围经过较长时期的“老陈家”、“月岗屯”和“蔡家围”三名并存阶段。到上世纪80年代前,这里仅有几户陈氏及其他姓氏人家,其余均为蔡姓,“蔡屋围”这个名字逐渐慢慢取代了“老陈家”和“月岗屯”。

   姓氏来源

   蔡屋围源于赤磡村蔡氏,而广东蔡姓大多为南宋蔡安后裔,原籍福建汀洲,为官南雄,遂安家于南雄珠玑巷,后迁东莞塘下。四世祖始散居东莞大田、沙谨围、石街等处。至元代九世祖蔡基俊自东莞大井迁居赤磡,为赤磡村开基之祖,其后裔建村两座,一座叫老围,一座叫新围,统称“蔡屋围”。

   宋淳祜年间(1241—1252年),蔡安在广东南雄为官,敕授承德郎,任职国子监助教,居住在珠玑巷柯树下。数年后,蔡安宦游至东莞,与原配李氏、长子蔡颢、次子蔡颀迁居东莞靖康堡堂厦乡(今东莞市长安镇沙头塘厦村)。后蔡安与长子蔡颢回南雄,于宋咸淳七年(1271)卒,享年51岁,葬于广州市番禺市桥蔡边村土名玉堂岗,后迁葬朱岗山。后人于每年清明后第一个星期日拜祭蔡安墓。

   明末清初,蔡氏到了深圳,在宝安松岗沙蒲建村立业。

   到了清初复界后,蔡氏跟随陈氏,迁居到今天的蔡屋围立村,初名赤坎,后也称赤 、陈家围。清中叶以后,蔡氏族人繁衍,村名也更改为“蔡屋围”,兴建围墙、围门,以作防卫。

   蔡屋围曾建两座宗祠,分别有两副对联:“家学溯西山,渊源百代;祠堂环赤水,俎豆千秋”、“西山理学,东阁家声”,诉说着自己的过往历史,而现在,这两座宗祠都早已改作民居,林立的高楼也取代了往日的蔡氏旧村。

   社会发展

   蔡屋围土地肥沃,村民祖祖辈辈在此以种田为生。

   以侨乡著称的蔡屋围有着改造世界的憧憬和实干精神。1961年,蔡屋围用全村百姓的集资和海外华侨的款项共8000元港币从香港买回一台英国产“福克森”牌拖拉机,这也是宝安县的第一台拖拉机。


   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中期,蔡屋围偷渡去香港的村民很多。蔡屋围在深圳河以南有耕地,但是蔡屋围村民却没有一张过境耕作证。1975年,蔡屋围从香港取得在境外土地的分布图,据此向县里申请过境耕作证,给村民过境耕作,最多的时候蔡屋围有125张过境耕作证。1979年前,凭着这百多张过境耕作证,蔡屋围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加,挣来的外汇被用来购买推土机、泥头车和化肥等。

   125张过境耕作证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它让蔡屋围不少村民得以自由出入香港,开阔了视野的同时解放了思想,让蔡屋围在此后的发展中得以准确把握时机,发展集体经济,靠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村民的勤劳实干完成了蔡屋围村的资本原始积累。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深圳,也吹进了每一个蔡屋围人的心田。1980年,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经济特区,为了特区的发展,蔡屋围人将他们赖以生存的5000多亩土地应征给了特区政府,为此获得1500万元的土地补偿费。然而,当时的村领导没有把这笔钱分掉,而是把它作为蔡屋围发展的基础资金,用以壮大集体经济,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正是靠着政府补偿的这1500万元,村里开始搞起了集体经济,引进了一批“三来一补”企业,如蔡屋围(香港)手袋厂、制衣厂、电子厂、木制厂等,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蔡屋围集体经济也因此掘到了“第一桶金”。1984年,蔡屋围人以独特的胆识和气魄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中国农民的第一家星级酒店——蔡屋围大酒店。此后,他们又与其他单位合作,建起了河东宾馆、华登宾馆、金钟酒店、海虹酒店、日月花酒家、中泰酒楼、年华酒家等一批合资、合作酒店,蔡屋围的集体经济逐步壮大起来,开始奔向“小康”之路。

   2002年,人民银行的一组调研数据显示,全市60%的金融机构、30%的保险机构、银行存贷款余额的70%、全市金融保险业增加值的40%,在罗湖汇聚成源源不绝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这些金融保险机构,又分布在蔡屋围及其周边这个面积狭小的区域内。蔡屋围已经具备了作为“深圳华尔街”的条件。

   以蔡屋围为中心半径数百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保监会深圳保监办两大金融监管机构、数十家银行机构以及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深圳分中心、深交所和几十家证券保险机构总部或分支机构。这些机构构筑了“深圳华尔街”雏形,确定了蔡屋围在全市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上一篇:蔡氏书香古宅,中国岭南古建筑的.. ·下一篇:海南蔡家老宅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