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北伐名将蔡廷锴将军的长孙蔡醒民口述。蔡廷锴将军当年率领十九路军奋勇杀敌的事迹,被聂耳、田汉作为素材,创作成《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一、三次参军
1892年,祖父蔡廷锴出生在当地一个贫农家里,自小割草卖钱、替人放牛。12岁时,祖父被迫辍学,做过裁缝,当过兽医,是家里最主要的劳动力。也许是常年劳作的原因,祖父个子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到成年时,已长
到了1,84米。
16岁那年,祖父看到一则招兵启事,他不顾家人反对,偷偷报名,跟随新兵队伍开拔启程。不料,在半道上,他却被家人强行拖了回去。祖父的第一次从军经历,就这样结束了。
为了稳住祖父家人立刻替他张罗婚事,祖父和祖母就这样走到了一起。祖母非常勤劳贤惠,祖父后来评价她:“吾妻极力撙节家用,不独不敢妄耗一钱,养命之米,亦不敢多食一粒……极尽妇道,可当得起贤妻良母之誉。”
那时,曾祖父有位姓罗的朋友,常来家里谈论时事。每次听他讲完时事,祖父就心里憋屈,不去参军打仗,白长了这么高的个头。终于,在祖母的支持下,祖父再次报名应征,实现了他的从军梦想。那年,祖父18岁。然而,当兵没多久,曾祖父突然病故,祖父不得不回家料理丧事。直到民国元年,祖父才第三次踏上了参军路。
二、北饯名将
祖父参军时,还留着辫子,穿着“勇”字兵服。他是当了整整10年士兵后,才当上排长的。
因为个子高,祖父常被将士们称为“高佬蔡”。祖父十分体恤士兵,在战斗中也会激励士兵。有一个十九路军的老兵曾跟我说:“无论打仗,还是冲锋,你爷爷总是大声喊叫:谁要怕死,就别来当兵!别穿这身军装!”
从1924年起,祖父跟随孙中山,参加北伐战争,平定军阀内战。因骁勇善战,屡立奇功,成为一名北伐名将。
1926年秋,祖父作为国民革命军第10师28团团长,萨领部队参加围攻武昌城的战斗。当时,28团先后发起3次冲锋,都以失败告终,祖父为此心情郁闷。只要到了深夜,祖父就会吊着受伤未愈的左手,来到武昌城墙边,这里瞧瞧,那里看看,思索着如何攻城。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祖父连夜带领全团埋伏在城墙南门附近。在一支投诚守军的配合下,南门被打开,祖父手一挥,官兵们像潮水一样涌向城中,与守敌展开激战。这场战斗下来,祖父他们光缴获的****就超过了2000支!祖父的28团一时名扬天下,与叶挺“独立团”齐名。
三、蒋介石重奖
武昌城围攻战胜利后,祖父出任第60师师长。1930年4月至11月,蒋介石和多个地方军阀爆发战争。这是上世纪中国最大规模的军阀战争,史称“中原大战”。这对蒋介石而言是决定命运的一仗,如果失败,将失去在中国?耐持蔚匚弧?
战争初期,祖父和另一名粤籍将领、第61师师长蒋光鼐,奉命在南边布防,堵截并击退敌军。而蒋介石在北边战场上却接连失利。祖父和蔣光鼐奉命火速驰援,不仅打遇敌军增援部队,还取得了反击和总攻的胜利,为蒋介石扭转战局,平定天下,立下汗马攻劳。
事后,蒋介石将第60师、第61师扩编为十九路军,任命祖父为军长,蒋光为总指挥,并赏款100万元。此外,重奖祖父数万元,这在当时******将领中,非常少见。
“中原大战”后期,十九路军被蒋介石派到江西,围剿红军。祖父十分不满。1931年8月,十九路军被迫向红军开战,伤亡300多人。在祖父看来,这是一生中“最窝囊的一仗。”
不久,祖父得知日寇制造“九一八事变”,气得直拍桌子。翌日,他召集官兵训话:“再也不打内战了!我们要去打日寇!如果不打,干脆把枪扔进长江里算了!”就在这时,十九路军奉命东移,守卫南京、上海。
四、“违命”抗日
在上海,祖父决定在十九路军组建一支义勇军,亲自带往东北抗日。就在他收拾行囊时,却突然接到蒋介石来信:“其勇可嘉,其事必败,千万不可行!”此时,日方经常挑衅,祖父密令部属:“如日本军队确实向我驻地部队攻击时,应以全力扑灭之。”还一再训示:“无论如何均须死守阵地,就算死得剩一兵卒,也还须抵抗到底,死完为算。”
1932年1月下旬,日方要求“十九路军撤退30公里”,蒋介石竟然答应。与此同时情况突变:1月27日,日方大批海军陆战队抵沪。祖父判定战争随时爆发,决定“违命”,要求全军暂不撒退,坚守防区,保持临战状态。
果然,1月28日晚11时许,日军悍然开枪。祖父当即下令:坚决还击!“一·二八”凇沪战役爆发了。
战役历时33天,打得异常惨烈。时值寒冬,但十九路军将士和义勇军们,不少人脱掉上衣,甩开膀子,挥舞大刀,和日军开展肉搏战。装备和兵力占优的日军,伤亡超万,而且三易统帅也无济于事。这是从中日甲午战争后,日军在对华战争中最惨重的失败。
一役之后,国人不再恐日。祖父和十九路军成为当年抗日的标志性人物。那时,上海畅销一种香烟,用于抗日募捐,名字就叫“蔡廷锴将军”,正面是祖父半身像,背面是十九路军抗日场面。十九路军义勇军的事迹,后来也被聂耳,田汉作为素材,创作成《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五、反蒋联共
由于敌众我寡,十九路军被迫于3月1日撤退。5月5日,蒋介石签订“淞沪停战协定”,竟然同意日军留驻上海吴淞等地,而中国军队不得驻守。祖父气得好几天夜里辗转难眠。
淞沪战役结束后,蒋介石把祖父专门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以表示对祖父违令抗日行为的不满。事后,蒋介石还下令把十九路军调往福建,围剿红军,企图让十九路军在与红军的作战中消亡。
祖父看穿了蒋介石的阴谋,果断决定“反蒋、联共、抗日”。他暗地派人与红军磋商停战。1933年10月,他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初步协定”一个月后,他和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人,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宜布“反蒋抗日”。
蒋介石对消除十九路军蓄谋已久。“福建事变”发生前,他就用大量金钱,官位,收买了一部分十九路军官兵;同时,又派一批特务渗入十九路军内部,搞分化、瓦解。“福建事变”后,蒋介石迅速调集19万大军,对十九路军形成围攻之势。最终,十九路车被蒋介石分散,肢解。
1937年7月后,祖父为了治疗脚伤,转南京,武汉、香港等地,这段日子里,祖父遇到他一生中最惊险的一次受伤。那是1938年,祖父在广州研究布防计划,日军飞机突然袭来,对路人疯狂扫射。祖父没有躲避,反而站起身来,指挥路人卧倒,一颗子弹打进他的左胸,幸亏偏离心脏,逃过一死。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祖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广州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祭奠他以往的战友们。离开广州,祖父到了南京,和当时住在梅园新村的周恩来见了面。1948年元旦,祖父和宋庆龄、李济深等人,在香港成立中国******革命委员会,提出了“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独立、民主,和平”的政治主张。
六、晚年遗憾
新中国成立后,祖父长期住在北京,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
祖父一生很孤单。解放前,因为经常打仗,生活很不安定,家人也不在身边:解放后,家庭生活安定了,但7个子女都不在身边,儿孙绕膝的生活对他来说是种奢侈。
作为一名抗日名将,祖父非常希望他的子孙中,能有人像他那样,从军卫国。但我们是******将领的后代,在子当时是难以参军的。祖父共有4个孙子和2个孙女,没有一个是军人。这对他来说,的确是一大遗憾。
蒋光鼐是祖父戎马生涯中的患难之交。两人共事时,祖父管军事,蒋光鼐抓全局,关系融洽,情同手足。1967年初,蒋光鼐病重住院,祖父前去探望,不知怎地一下子老泪纵横。蒋光鼐说:“男子汉大丈夫视死如归,为
什么要流泪!”祖父随即回答:“说的也对!几十年出生入死,枪林弹兩,要死早就死了。想想死去的将士,我们要珍惜现在!”
当年6月,蒋光鼐病逝。祖父哭了3天3夜,精神一蹶不振,10个月后,也溢然长逝。去世后,我们遵照他的遗愿,将他安葬在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紧挨在他旁边的是蒋光鼐的墓地。(蔡醒民/口述 王志娟/执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