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浙江省苍南县蔡氏宗亲联谊会举行第三届换届大..  · 福建连城蔡氏宗亲理事会第二届 班子成员换届..  · 东莞樟木头官仓蔡氏宗祠重光十周年祭祖暨樟木..  · 福建南安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洪邦蔡氏农村幸..  · 福建漳浦县金浦梁麓书院举办春季祭祖暨蔡世远..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蔡氏总祠重光暨..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关于集资修缮宋琼州太守蔡氏入粤始祖秋涧公古..  
历史渊源 更多

蔡氏渊源

考析论坛

蔡氏辈序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渊源 > 考析论坛 > 内容 

蔡襄修复古五塘地点考辩

作者:林祖泉  发布时间:2019-4-20

   据方志记载,蔡襄于北宋庆历五年 (1045年)4月至庆历七年 (1047年)11月,以右正言直史馆第一次任福州郡守。庆历七年 (1047年)11月至庆历八年 (1048年)10月,升任福建路转运使。嘉祐元年(1056年)8月至嘉祐三年(1058年)5月,以枢密直学士、礼部郎中第二次任福州郡守。在福州任要职5年多,“修复古五塘”是他主要政绩,也是蔡襄研究一个学术焦点。然而,“修复古五塘”地点到底在福州,还是在莆田(时称兴化军),或者两地兼有,一直困扰蔡襄研究者。

   事实上,古人对此早有文献记载,也早有答案。如果说福州学者持第一种观点还情有可原,比如肖忠生的《蔡襄对福州的贡献》,那么,莆田学者持第三种观点就令人遗憾了,比如金文亨的《北宋名臣———蔡襄》和杨祖煌的《蔡襄的业绩》以及蔡庆发的《蔡襄评传》等。甚至连莆田市方志委新编的《莆田市志·蔡襄传》也采用第三种观点。其实,只要仔细查阅宋、明时期福建地方志和有关史料,再认真分析和对比,就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首先,看一看宋代人记载。据梁克家《三山志》水利卷云:“嘉祐二年(1057年),蔡密学襄命三县疏导渠浦”;“嘉祐二年,郡守蔡襄从乐游桥下开,沿城外至汤门、琴亭、湖心,至北岭下去思桥,北出河尾船场,散入堘北、小浦、中浦、石泉、安国以北。”《三山志》是福建保存至今年代最早一部地方名志,作者梁克家,晋江人,南宋状元,曾入阁任右丞相,后出知福州府。他主纂的《三山志》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和历史价值,在方志界享有盛誉,受到历代有识之士珍视。该志成书于宋淳熙九年(1182年),距蔡襄逝世(1067年)不到120年,应该说记下史料较可靠。但记录蔡襄第二次任福州郡守时兴修水利史实,却无“修复古五塘”之事。

   又据黄岩孙《仙溪志·蔡襄传》云:“蔡襄字君谟,年十八试进士,为开封第一人。天圣八年,登进士甲科,……十月,以亲老出知福州,遂为福建都转运使,复古五塘以溉民田,又奏减闽人丁口税之半”。由于年代久远,福建现存宋代地方志只有《三山志》、《仙溪志》、《临汀志》3部,而《仙溪志》是目前全国唯一现存宋代县志。作者黄岩孙,泉州人,宋宝祐二年(1254年)任仙游县尉。该志成书于宝祐五年(1257年),距蔡襄逝世只有190年,况且仙游是蔡襄老家,蔡襄传史料也是较可信。

   另据欧阳修的《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公讳襄,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人也。天圣八年,举进士甲科,……四年,以右正言直史馆,出知福州以便亲,遂为福建路转运使,复古五塘以溉田,民以为立,为公立生祠于塘侧,又奏减闽人五代时丁口税之半。”欧阳修江西吉安人,与蔡襄同朝为官,应该说同时代的人记下的事情更可靠。此外,元代人脱脱编纂的《宋史·蔡襄传》亦云:“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其材料基本出自上述欧阳修的文章。

   其次,再看看明代人的记载:

   据黄仲昭《八闽通志·蔡襄传》云:蔡襄“天圣中第进士甲科,……以亲老知福州,遂为福建路转运使。复古五塘以溉民田,奏减闽人五代时丁口税之半。”《八闽通志》是现存第一部福建省地方志,作者黄仲昭,莆田人,官至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与蔡襄是小同乡。该志成书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所引蔡襄史料与《仙溪志·蔡襄传》和《宋史·蔡襄传》基本相同。

   又据王应山《闽大记·蔡襄传》云:蔡襄“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丁口税之半。”明万历初年,侯官(今福州市)人王应山参与以林燫为总裁的《福州府志》纂修,“多所裁定”;又拟定继弘治《八闽通志》之后续纂省志计划,且已拥有八府一州大量史料。由于林燫去世,编事遂废,王应山遂于万历六年至九年(1578—1581年),以私家之力编纂成《闽大记》55卷,可视为福建第二部省志。该书所记人物远比《八闽通志》生动细致,大有助于地方史的考异、发隐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乡邦文献。

   此外,喻政修纂的万历版《福州府志·蔡襄传》亦云:蔡襄“庆历间,由左正言直史馆,乞郡养亲,出知福州。未几,改转运使。复五塘以溉民田,又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嘉祐初再知福州,复疏导附城湖浦”。该志水利卷记载与《三山志》相同,也没有蔡襄第一次知福州时有“修复古五塘”之举,只记录他第二次任福州郡守兴修水利之事。

   综上所述,蔡襄“修复古五塘”地点不可能在福州,那么,持第三种观点的依据就站不住脚了。正确答案只能是第二种观点,即蔡襄担任福建转运使期间在莆田“修复古五塘”。

   事情缘由是这样:在木兰陂未筑之前,莆田南北洋平原均靠凿塘储水以灌溉。但自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1年)起,大地主陈清等勾结官府,陆续把北洋五塘填为田地,致使沿海农田无水灌溉,常年有种无收,而税赋照征,农民流离失所。时任福建转运使的蔡襄回乡探亲期间,深入实地调查,并上疏《乞复五塘札子》:“臣昨至兴化军,访闻得莆田县有陂塘五所:胜寿、西冲、大和、屯前、东塘。自来积水灌注塘下沿海咸地一千余顷为田,八千余家耕种为业。”此疏救活8000余户农民,为家乡办了大好事,所以老百姓“为公立生祠于塘侧”。

   与上述史实相佐证的地方史志还有,明人何乔远的《闽书》和周瑛、黄仲昭的弘治《兴化府志》,尤其与宋邑人李俊甫《莆阳比事》记载的“蔡襄漕福建,莆有陂塘五所,自豪民请筑为田,塘下田皆为旱地,襄奏古塘,灌田千余顷,可活八千余家,及筑为田才百顷止,赡官势户三十余家,利害灼然,后五塘皆复,民立祀塘侧”相吻合。

   若说福州学者持“修复古五塘”地点在福州,是有明清地方志作依据,比如明人叶溥、张孟的正德版《福州府志·蔡襄传》载:蔡襄“由右正言直史馆,以便养亲,出知州事,始复古之五塘,又奏减五代时州民丁口税之半。升本路转运使,寻以父丧去。嘉祐初,以枢密直学士、礼部郎中再知福州,疏导附郭河浦,以溉民田”。又如清人徐景熹的乾隆版《福州府志·蔡襄传》载:蔡襄“由右正言直史馆,乞便养亲,出知福州。始复古之五塘,又奏减五代时州民丁口税之半。升本路转运使,寻以父丧去。嘉祐初,以枢密直学士、礼部郎中再知福州。”

   事实上,这两部志书如出一辙,都把“修复古五塘”放在“升本路转运使”之前,但两志水利卷记载与《三山志》相同,并没有记载蔡襄在福州“修复古五塘”,这是它们的矛盾之处。可以说,两书作者混淆蔡襄“修复古五塘”地点前后顺序。而莆田学者持蔡襄“修复古五塘”地点则在福州、莆田两地兼而有之,就更令人费解,不知依据的史料是什么,出处又在哪里。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史料可能出自私人笔记或野史;二是写文章走捷径,人云亦云,照抄照搬,以至造成以讹传讹。历史人物研究是很严肃的事情,贵在实事求是,认真严谨,来不得半点马虎。本文意在抛砖引玉,求教于各位方家。

·上一篇:蔡京,历史验收双优 ·下一篇:宣和二谱是蔡京兄弟编撰的吗?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