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福建南安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洪邦蔡氏农村幸..  · 福建漳浦县金浦梁麓书院举办春季祭祖暨蔡世远..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蔡氏总祠重光暨..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关于集资修缮宋琼州太守蔡氏入粤始祖秋涧公古..  · 广东佛山市龙江蔡氏庸德堂举行祭祖活动  · 福建漳浦 蔡世远.蔡新故里委员会一行到福建省..  · 福建省建阳蔡氏隆重举行甲辰年清明祭祖典礼  
历史渊源 更多

蔡氏渊源

考析论坛

蔡氏辈序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渊源 > 蔡氏渊源 > 内容 

浙江湖州双林蔡氏家族

作者:韩慧莉  发布时间:2019-5-5

   双林蔡氏家族系德清蔡氏于元末移居而来。经过数百代的传承,至清代,蔡氏已成为当地颇具影响的名门望族,甚至成为晚清双林镇权力网络中的核心力量。通过考察它的兴起及 其对双林社会的影响,我们可以透视出近世双林市镇权力关系的某些特点。 

   一、蔡氏家族的兴起

   据史料记载,双林蔡氏之先世为河南人,在宋高宗南渡之时,有秘书郎蔡源三子承孟定居于德清 。数代相传至元末,蔡希孟率先迁居于双林(湖州双林镇)。经繁衍发展,历 明清两代,蔡氏在双林镇族员众多,影响渐大。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蔡文龙与族人在双林虹桥西南处建蔡氏祠堂,由此奠定了蔡氏家族作为当地望族的地位。

   由于蔡氏家族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故其影响力日益提升。如蔡文龙遇水旱之年,皆与诸绅董商办赈务,受到灾民信赖。蔡文龙之弟蔡遇龙晚年设米肆于双林,乐善好施 。遇赊米因贫困而难偿者,悉毁计簿。乾隆年间的蔡存信捐资给府城的育婴堂,乌程、归安两县的知县因此赠匾“泽及群婴”①,其子蔡本谦注意敬宗收族,他编篆了蔡家全部五支的总谱。本谦族侄蔡 汝琳 则“以讼事 捐钱一万三千五百缗。为阖郡之冠,议叙双月选用通判 ”,还曾修灵官殿。②

   清同治八年(1819)双林镇上第一所书院——蓉湖书院创立。参与创建者共11人,其中蔡家就占了6位。他们是蔡蓉升、蔡召成 、蔡汝鳇、蔡金相、蔡庆地 、蔡召棠 。蔡召成担任监院。另外,蔡家对地方志书的编纂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治年间,蔡文龙之子蔡蓉升在前人修志的基础上编成《双林记增纂》十二卷 。后又由蔡蒙增补此稿后40多年 的史实,于民国六年(1917)正式出版《双林镇志》,这也是唯一一部付梓出版的双林志书。另外,还有蔡汝鳇所纂《双林志续纂新辑》、蔡松所纂《双林镇志新补》等手抄本。以上这些公益活动大大提升了蔡家在双林镇的影响 。蔡召成已成 为镇上的头面人物。由他主持镇上的权力机构崇善堂,并通过崇善堂宣布官府命令,解决民众纠纷,成为事实上的地方秩序管理者。

   蔡氏家族在科举考试中的成功,使它的势力进一步扩大 。据民国《双林镇志》(贡举)统计,蔡家在嘉庆二十年(1815)以后获得的生员人数高达66名,大大领先于第二位 的郑家(48人)、第 三位 的沈家(40人),是处在第四位的徐家的(30人 )两倍多。蔡召成 、蔡召南 、蔡召棠 中了秀才,蔡召成的儿子蔡蒙则在光绪十五年高中举人 。这对于蔡家势力扩张无疑大有裨益。到清代后期,蔡家已经成为双林镇的权力核心 。

   蔡氏家族势大丁多也成为其影响日增的一个因素。据蔡氏家谱记载,蔡氏共五支,仅其二支发展至民国初年,就有二十六世共31人,二十七世共78人,二十八世共132人 ,三世同堂的话就有241人之多,若五支加起来不下千人。故时人称之为“蔡半镇”。蔡 氏家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族望族。

   二 、蔡氏家族 与近世双林市镇权力关系

   蔡氏家族经数百代的繁衍发展,至清代渐成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特别是晚清时期,蔡家一度成为双林镇权力网络中的核心力量。这从东岳会风波和辛亥光复等事件中得以充分体现。

   据民国《双林镇志》记载,光绪二十六年三月,传统的东岳庙迎神赛会即将举行。由于往常庆典期间的夜会常 常“为淫亵戏状,纵横于市衢,所谓闹灯棚也。妇女之擐者列坐于市肆,诸无赖哗欢潮涌灯棚下,习为常,或至斗殴大哄。”③因此,官府准备禁止夜会。知县肖治辉特至函蔡召成,问夜会可否禁止。蔡回答说,官方出面禁止,怎么不行。但如果只是一纸文书,恐怕不会引起重视。若知县能亲临镇上,当面郑重地告戒会首,使其有所畏惧,便不难禁止。然而知县却以事冗为由不出面,仍以函附谕帖,交给当地崇善堂的绅董代为宣示,谕令会首至善堂面承。结果由蔡召成在崇善堂宣布了官府关于夜会的禁令。但是,夜会只禁止了两天。第三天,迎神队伍以白天活动无法按时结束为由,夜里继续进行而造成了事实上的夜会。第四天入夜,当迎神队伍路过蔡家时,由于蔡家子弟不愿意他们在门前喧闹,与迎神队伍发生冲突,将一盏灯打坏。于是,迎神的会众对蔡家进行围攻,他们向院内投掷 砖块,撞击围墙和大门,最后点燃煤油焚烧了蔡家的大门,整个冲突持续了4小时之久。④事后,蔡家告官,但当汛官费某赶到时,却又无计可施。事发的第四天,知县肖治辉才前来勘察此事,并在三官殿设立了临时办公地点,但他的仪仗却在混乱中被人扔到河里,衣服也被损坏。后来在一绅士调解下,肖治辉才在几乎全盘接受会众要求的情况下得以离开双林镇。案件拖了一个多月后在蔡家的压力下得以解决。最终判决永禁夜会,蔡家的大门由会众修理。

   从这一事件 中我们可 以得 出以下信息:

   1、当时官府要在镇上发布夜会禁令之前,首先要征求当地士绅蔡氏的意见,在获得认可后又有意回避 ,而要蔡氏出面宣布禁令。

   2、在东岳会事件发生后官府虽出面但未能解决,最后在士绅的协调和压力下才得以了结。说明官府要在双林镇进行干预和管理,若没有当地士绅的协助不能成功 。正如蔡召成所说:“官至为地方兴利除害,力止于批牒悬书,若本处无人为致力,则必无一事克举,即举亦旦夕废。”⑤  蔡家往往通过崇善堂在镇上发挥影响力。崇善堂是在道光年间由郑祖琛创建的。创建后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官方的命令通过崇善堂下达给各阶层的代表;在镇上发生纠纷 的时候,他们也愿意找崇善堂求助。崇善堂成了双林镇事实上的权力机构。太平天国后,由蔡召成主持崇善堂。之后,崇善堂的许多作为都以崇善堂的名义进行。最初宣布官府关于夜 会的禁令就在崇善堂。后来由于乡民阻葬的习俗愈演愈烈,“不论营葬、浮厝,辄视其家之贫富需索埠费,一不遂意,则纠众拦阻,不许登岸,⑥崇善堂又以崇善堂的名义向官府提议禁止,后此俗逐渐禁绝。

   如果说这时的蔡家充当了地方秩序 管理者角色的话,那么到了辛亥光复时,蔡氏就成了事实上的领导者。当辛亥革命的消息传至双林后,“外匪内痞乘机起,又俗善谣,人心易浮动 ”。蔡蒙即请士绅俞姓、张姓两人直接到捐局核查存银,并通知巡防营的兵勇前去防守,自己直奔崇善堂,召集各绅董前来商讨对策。同时对聚集在门外的镇人安抚说:“今日之事,凡本镇人宜各为本镇尽义务,第请沿途相告。语城镇早接洽,善堂一切布置自安然无事矣。”于是,“众亦唯唯渐散去。”然后,一方面派人到杭州、上海买枪支弹药,另一方面把厘捐局 的会计叫到善堂来,把厘捐充作民团经费用以护镇。当购买的枪械弹药运到后,“民团为数十人,既人得持一枪,出队鱼贯,其规模已约略可观,足以吓小盗贼矣。”之后,蔡蒙又建议在镇周边乡镇建立民团自保,所谓“为乡谋,实为镇谋也”。结果,“成团之五村无盗劫事 ”,本镇“地方颇宁静,即平日所谓棍痞者,此时转若无迹。”一时之间,“镇若独为安靖地矣。”⑧连归安县城和菱湖、南浔居民都有许多人避居于此 。1913年初,局势平静下来,又是蔡蒙在崇善堂集会宣布民团解散,众人“皆寂听无异议”。由此可见,在辛亥光复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蔡氏在实现双林镇的保境安民、平稳过渡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当了实际的领导者,并且士绅和镇人对这种领导地位毫无疑异。与此同时,我们看不到官府的作为。

   由此可见,蔡氏家族兴起后借助其所把持的崇善堂在双林镇发挥着重要影响,至清代晚期,已经成为双林镇权力网络中的核心力量。而官府则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这一现象透视出在双林这样一个由乡村脱胎而来的原生型市镇,士绅大族在权利关系中的突出地位和官府力量的弱化。

   参考文献:

   ①⑤蔡蓉升:民国《双林镇志》卷20

   ②③⑦蔡蓉升:民国《双林镇志》卷32

   ④⑧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2期

   ⑥蔡蓉升:民国《双林镇志》卷15

·上一篇:蔡姓历史上为望族 辛、柯两姓氏皆.. ·下一篇:蔡氏渊源及入赣初探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