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福建漳浦县金浦梁麓书院举办春季祭祖暨蔡世远..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蔡氏总祠重光暨..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关于集资修缮宋琼州太守蔡氏入粤始祖秋涧公古..  · 广东佛山市龙江蔡氏庸德堂举行祭祖活动  · 福建漳浦 蔡世远.蔡新故里委员会一行到福建省..  · 福建省建阳蔡氏隆重举行甲辰年清明祭祖典礼  · 世界蔡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总会主席蔡永廉应邀..  
村居祠陵 更多

古宅村居

宗祠祖堂

陵园古墓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居祠陵 > 宗祠祖堂 > 内容 

客家祠堂的联匾文化

来源:梅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21

 如前所述(本栏上一期:5月20日),客家祠堂楹联是客家楹联中最为精粹的部分。我们在编纂《中国客家姓氏祠堂楹联》这本书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正史、野史、姓氏文献、楹联专著,对联语做了比较详尽的注释,订正了以前很多“据说”或“传说”的错讹。客家祠堂匾额和楹联主要分成如下六个大类:

  1.门联和匾额。分大、小门联(含重门联)。

  2.堂联与匾额。含正堂、三堂堂联。

  3.栋对。是厅堂内左右墙壁或厅堂楹柱上的联语。

  4.龛联。即祠堂内神龛联语(四川客家称“神榜”联)。

  5.檐联和灯联。

  6.厢(书)房联和窗联。

  (注:单独的匾额与横披,不属楹联。)

  (一)门联

  1.大门联

  祠堂大门联有通用与专用之分,还有正屋和横屋之分,所以祠堂门联有大门联和小门联之分。大门联一般以四言联为主联语,但也有少数是五言的。门联的内容一般都道出家族的郡望或堂号,使人一看便明白这个家族的历史渊源。同一堂号的,无论哪个省市,门联和堂联都是基本一致的。如这一副朱氏宗祠的通用大门联:紫阳世泽;沛国家声。

  上联是指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朱熹,字元晦,别号紫阳,江西婺源人,绍兴进士,宋朝理宗时授赠太师。曾主持白鹿洞书院,教授五十余年,四方仰慕,弟子众多。其学派称为“程朱学派”。在哲学思想上,他从二程学说发展为完整的理学体系,为理学之集大成者。著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资治通鉴纲目》等。朱氏的“紫阳堂”源出于此。下联沛国则是朱氏的发祥地,祖居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

  大门联大都是粤东地区和其他客家地区通用的。由于客家各地祠堂建筑不同,所以各地门联的长短也不尽相同。

  2.小门联

  客家祠堂的小门联包含围龙屋的横屋小门、重门和“抻手”门联。这些门联大多以七言联为主,有小部分是五言或九言的。如同一堂号,林氏人家小门均可通用:

  存心不外和而忍;

  德业无违读与耕。

  这副门联的“存心”,在此可以理解为偏正词组,解为所用之心。平和忍让,耕读传家,是客家人一贯遵循的古训。这些小门没有设横匾,但逢年过节,均会用红纸书写的励志格言或吉祥词句,作为“横匾”,内容大都以修身、励志为主。

  (二)堂联

  “堂”者,厅堂是也,客家人又称厅下。厅下是宗族内聚会、议事或婚丧喜庆的地方,尤为重要,厅堂高大宽阔。堂联一般镌刻于中堂正中,以堂号作为横披,也是对联的匾额。堂联一般以十三言以下的为多。堂联联语多为褒扬祖宗先人干过的大事,做过的官职或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使后裔感到荣光,并激励后人学习先人的事迹。所以,门联和匾额一看便知该户人家的姓氏和家族名望,这就是客家人的门联和堂联的特点。下面是福建连城县培田村吴氏继志堂的堂联:

  继前徽钦承三让;

  志于道慎守九思。

  这副堂联,明确地告诉吴氏的后人,要继承祖宗美德,牢记为人处世必须“三让”“九思”的教诲。“三让”语出《礼记·礼器》:“三辞三让而至。”“九思”语出《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些都是吴氏后裔的家训和行为准则。

  (三)栋对

  客家祠堂,大多是三堂的,前厅和中堂最大,也最重要。中堂的栋梁下面一条叫“子孙梁”,子孙梁下有一根木楹柱或石楹柱,这条楹柱,就是镌刻或张贴祠堂楹联中最重要的一副或多副长联——栋对。这些对联,有的除了记录本族先祖迁徙过程,提醒子孙勿忘祖先开基创业的艰辛,体现强烈的根源意识之外,还承载着祖先让后世子孙引以为傲的先人们的光荣史迹,也昭示了敬重文明圣贤的素质,教化后代应敬宗睦祖,承继先人耕读传家、敦睦族谊、兰桂腾芳、光宗耀祖的儒家文化思想。

  如江西修水江州义门陈氏宗祠的栋对,是晚清名臣陈宝箴长子,清华四大国学大师陈寅恪之父,近代同光诗派代表人、进士陈三立所撰:

  颍水溯真源,二千年积善累基,文范至今光史籍;

  江州缅遗迹,百八庄同宗别派,义门终古衍家传。

  对联告诉后裔,祖先的光辉业绩来之不易,要继承和发扬先人行善积德、勤劳俭朴的精神。又如广东梅州李氏家训祠联:

 物色也,造化是资。粗茶淡饭,减分毫添分毫福泽。夏葛冬裘,省些须增些须受有。积一善,救一命,立一功,育一生,赒患难之急,济贫困之厄。水宜寻源,木则须知本。记之!记之!

  气度者,立身之本。人智我愚,进几分长几分见识。人强我弱,退一步益一步涵养。读好书,行好事,说好话,交好友,待尊长以礼,御卑贱以恩。善宜奋往,过则不惮改。慎哉!慎哉!

  这副家训长联,为出身贫寒的明代崇祯元年的进士、梅县松口人李二何所撰。李氏的后裔们把这副对联作为李氏家训,刻在或悬挂在宗族的祠堂里,作为栋对。楹联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时时提醒后裔勤俭持家、行善积德、励志修身、做人处世的行为准则。还有一副长联栋对,是四川著名的客籍联家钟云舫所撰:

  巴江闽海,隔八千里焉,天胜人,人更胜天,始得俾炽昌如此,念昔日巴山西上,棘水东来,露宿风餐,予先世亦良苦耳;

祖德宗功,历二百年矣,子生孙,孙又生子,居然聚国族于斯,喜今朝燕寝凝祥,鹤峰敛秀,支燕霞蔚,我后裔其必兴乎。

  这副栋对描写了钟氏祖先从福建迁徙到四川途中的艰辛和在四川落户定居以后的真情实景,如泣如诉如歌。钟云舫不但是一位著名楹联家,还是一个杰出的教育家、一位“布衣文人”。他对家族的子嗣文化十分关注,专门题撰了两副对联,刻在宗祠内,勉励族人、家人团结和睦。其中一副为:

  创业维艰,愿子孙毋启争端,鼠牙雀角相推让;

  光宗有道,为祖父多培善脉,麒趾螽斯化吉祥。

  台湾地区的客家祠堂栋对还记录着各姓后世子孙寻根探源的重要线索,如六堆陈氏“颍川堂”的栋对:

  祖德高深,由梅县而渡台,克俭克勤,著迹颍川绵世泽;

  孙谋远大,自履丰以开基,宜耕宜读,遗徽星聚永馨香。

  主栋对联一般雕刻在中堂两边贴墙的楹柱上。两边还有亲朋挚友赠贺的楹联,或装裱悬挂,或雕刻在厅堂楹柱上。如江西赣县谢氏宗祠敦五堂有一副教育家蔡元培所题赠的楹联:

  先人有燕翼贻谋,无论为文德,为武功,承绍允推贤子弟;

  地势得象山灵秀,从此产英雄,产豪杰,勋名彪炳泰东西。

  据说,赣县当年夏府举人谢雄文在参加江(苏)浙(江)教育考察团时,认识了蔡元培先生。宣统元年,谢屋建造祠堂,谢雄文写信给蔡元培先生,请他题撰一副对联。同年冬天,蔡元培先生寄来了这副对联。谢雄文请了最好的石匠,把这副对联刻在祠堂的大石柱上,至今尚在。

  祠堂的堂联,如果族内没有名人题撰书写,会请他姓的名人代为题撰书写;尤其是名门望族,更会请名家为其题撰书写。古代很多著名的文人,既是著名的联家,又是著名的书法家,如清代广东梅州的宋湘、福建宁化的伊秉绶,当代四川的郭沫若,都是客家人。既是楹联名家,又是著名书法家。另外,凡逢家族有大型的喜庆活动,馈赠对联也是文化名流的雅事,受赠人家会感到无上荣光。名人赠贺的对联,则显得尤为珍贵。

  今天最后一则要向读者诸君介绍的,是大家可能比较陌生的龛联(即祠堂内神龛联语;四川客家称“神榜”联);檐联和灯联,以及厢(书)房联和窗联。

  (四)龛联

  客家人的祠堂,大都设有神龛,神龛一般设在祠堂的上堂后面。所谓“神”,则是供奉本姓先祖的神牌和远祖的神牌。凡逢节日或宗族重大活动,尤其是过年过节,都要上香祭拜。神龛上边横披是堂号,两边有阳刻的楹联,一般都用黑漆贴金。客家人的龛联基本上是各个姓氏专用的。如四川成都新都周氏祠堂神龛联:

  岐山西发家声远;汝水南来世泽长。

  上联指出周氏鼻祖出自岐山,即今陕西省渭河之滨的岐山一带;下联意指周氏宗族迁徙汝河流域后又向南迁徙。

  (五)檐联

  客家人的祠堂,至少有上、下两堂,而且大部分有三堂。每堂的天井前的檐唇有两条石(砖)柱,这两边的联语一般不会镌刻,留作逢年过节时或族内人办理婚丧喜庆时张贴前人留下或临时题撰的联语。如福建永定高陂林氏绍卓堂的一副檐联:

  乾八卦,坤八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声声鸾凤和鸣。

  此联应是举办婚礼时张贴或悬挂在楹柱或厅堂檐边之联,运用反复修辞法,对仗工整,是一副婚庆楹联佳作。

  (六)灯对

  灯对是在前厅挂灯笼的两边楹柱上镌刻或张贴的。灯笼名为“子孙灯”,灯对的联语与堂联、栋对大同小异。受房屋高度的限制,灯对一般在七言至十三言之间。灯对(联)的内容,主要是描写族内门庭显耀,财丁两旺。从有祠堂开始,族内凡是增加男丁,在元宵节那天,就要到祠堂“上丁”。台湾地区的客家祠堂还保留着这一习俗。下面这一灯对,出自台湾屏东长治德成村陈姓宗祠:

  灯火辉煌,此日门楣期显耀;

  梁材俊秀,他时兰桂望腾芳。

  (七)厢(书)房联

  厢(书)房,即祠堂左右两边的“抻手”间,是宗族内族长或族内文化人会客的地方。我回想起儿童时代,曾多次到村内的祠堂去玩,记得墙上挂着一幅中堂(字或画),两边挂有一副堂联,有装裱的也有木刻的,都是五至七言的。到了青年时代,这厢房(抻手)依旧,但字画对联可就没有见过了。最近几年,在古董文物市场看到过很多这种东西,多是出自名家的撰联和书法。广东梅州的宋湘和福建宁化伊秉绶、黄慎,就留下不少这种墨宝。

  结语:永不泯没的客家精神

  客家人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一个民系。几百年前,尤其是在雍正十一年(1733),嘉应设州,成为粤东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粤东、闽西、赣南的客家人从祖国东南沿海的韩江和闽江这两条黄金水道,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过番下南洋,走向全世界。他们“富家以财,贫家以躯”,向世界传播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同时,也给家乡和祖国带回西方工业革命先进的技术和西方的文化,带来了一江两岸经济的繁荣。

  客家人经过世代努力,前赴后继,披荆斩棘,才开辟出一片新天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客家人无论走到海角天涯,都有一个永不泯灭的“乡愁”。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除了常回“家”看看以外,还喜欢在他们聚居的异国他乡设立宗祠或会馆,里面都镌刻或悬挂着一副副对联。这两行文字,承载着客家人的传统:缅怀祖德、念故溯源、思乡爱国、褒扬公益,表达了客家人诚挚的思乡爱国情感。如印尼雅加达客属总义祠联:

  义关桑梓,家隔海天,万里梅花问消息;

  祠祝千秋,堂联百氏,一龛香火结因缘。

  又如泰国勿洞市八桂堂联:

  八府传来,馆建天南,开幕应观新典礼;

  桂香飘到,人思地北,登堂如见旧家乡。

  从前几部楹联文献的组稿,到这部《客家姓氏祠堂楹联》的编纂,笔者一直都参与其中。在编纂过程中,我常被客家先贤诚挚情感所感动。可惜的是,很多优秀的楹联作品已在历史的沧桑中湮没了!这些祖国的文化瑰宝,如再不及时抢救,吾辈将愧对祖宗。所幸我们这批同道不懈努力,终于将这些濒临流失的部分文化瑰宝结集出版。幸甚!

·上一篇:祠堂与祠堂文化 ·下一篇:客家祠堂:尽显客家文化特质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