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浙江省苍南县蔡氏宗亲联谊会举行第三届换届大..  · 福建连城蔡氏宗亲理事会第二届 班子成员换届..  · 东莞樟木头官仓蔡氏宗祠重光十周年祭祖暨樟木..  · 福建南安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洪邦蔡氏农村幸..  · 福建漳浦县金浦梁麓书院举办春季祭祖暨蔡世远..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蔡氏总祠重光暨..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关于集资修缮宋琼州太守蔡氏入粤始祖秋涧公古..  
蔡氏文化 更多

典故传说

家谱文化

文化大观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文化 > 典故传说 > 内容 

福建丰田蔡氏始祖隐斋公

来源:蔡定进提供  发布时间:2014-4-18

丰田蔡氏始祖隐斋公,名国器,字均用,号隐斋(1342-1400年),是本里莲塘(今属石狮市蚶江镇)开基祖弼聪公(1104-1179年)的十一代裔孙(其世系传承顺序是:弼聪→宽儿→妙生→真喜 → 正通→永昌→必扬→德周 → 良佐→顺伯 → 国器),由莲塘入赘山兜田内(今属石狮市祥芝镇),肇基创业,以“丰田”为灯号,自立门户,从此为一个长达六百七十年延绵不断的家族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丰功伟绩为后人世代景仰和赞颂。

胸怀鸿鹄之志 一户应军民盐三籍

据历史记载,隐斋公“隐德不仕,横逆不忤,周人之用,赈人之贫。”民间流传他“精通堪舆,料事奇准。”元朝统治中国期间,把治下人民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并根据其所处等级在为官、刑罚、禁令、赋役等方面作出了与之相应的政策和规定。南人的地位最低,最受压迫和歧视,在很多职务上被斥不用。作为南人中的一员,隐斋公纵使有满腹珠玑,亦难一展胸中抱负,故选择显晦不仕,隐忍不发,以布衣行走民间。

朱元璋推翻元朝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下诏户部籍天下户口,并置户贴。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政府在户贴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黄册制度,以户为单位,按从事的职业划定军户、民户、灶(盐)户、匠户四大类,并依据黄册向人民征收赋役。一旦被定为某种户籍,则世代相承,永当此役,不可改变。隐斋公先应民籍。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其次子贵戎役永宁卫,次应军籍。如果说民籍是理所当然,军籍是责任悠归,到后来应盐籍(请产古浮海荡),却是主动请缨,这绝对是隐斋公权衡利弊与轻重之后作出的深思熟虑的决定。因为以一户人家应三籍,需同时承受三项沉重的税赋和徭役,不是一般的家庭可以负担得起的,没有人愿意这样做。其时他一家壮丁不过五口,没有无比的魄力和勇气,没有坚强的自信心,是不敢冒此大风险的,这也充分体现出一个曾经作为亡国奴的汉族儒士在复国后决心效力家国天下的思想情结,有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所以到后来当他一家欣欣向荣,“满室呈华萼之盛,故家巨族自以为不及”时,人们不能不佩服他超人的胆识、卓越的能力和精明的远见。

请产古浮海荡 由农耕向海洋发展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奉命到福建经略海防,把巡检司从石湖移到祥芝,并在祥芝建造司城。地处石湖和祥芝这两个海港之间的古浮海荡,历经元朝时兴时废的四次海禁以及元末明初的兵荒马乱,无人主管。由于海产丰富,邻近村庄的人去获取时,你争我夺,互不相让,经常发生打斗,甚至把诉讼告到官府衙门,没完没了。

隐斋公是个饱读诗书的处士,他对泉州在宋、元时号称世界第一大港,蓬勃兴盛的海上运输给它的外港蚶江、石湖、祥芝等港口带来繁荣的历史,了如指掌。堪舆家的生涯令他时常穿乡过里,眼光更有独到之处,在明初实行禁止海上贸易,甚至禁民入海捕鱼的法令下,那时的古浮港恰似在风雨中飘摇的无主孤舟,前景暗淡,附近乡民追逐的只是眼前的蝇头小利,但隐斋公看准了这是一个为子孙谋求福祉的绝好地方,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他的着眼点不单止是那个介于一时风头大盛的石湖港与祥芝港之间的暂时还默默无闻的古浮港,他要的是整个古浮海荡,那一大片浩渺的水域。就这样他抓住千载难逢的契机,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向当时晋江县衙的有关官员提出了“受荡”的申请,就是每年向官府缴纳税赋以换取海荡的产权。得到批准后,由官府派员勘察划界,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行文给予确认,并在洪武三十五年(1398年,即建文四年)把古浮海荡的地图和户籍正式登上明朝当时的《赋役黄册》。于是,古浮海荡有了真正法定的主人,再也无人敢与争夺。同时,这也表明丰田蔡氏从此走出纯粹农耕的窠臼,实行山海结合,农鱼并行,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从而为丰田家族开创了一个鱼耕樵读的新局面。

谋虑家族昌盛 敦子孙往外乡迁徙

隐斋公为人老成干练、成竹于胸。当初他二十多岁只身一人入赘山兜,据说是有感于他的上七代祖宗中,竟有六代是单传,人丁非常稀少,不离开莲塘恐怕有一天本支会有断绝香火之虞,因此他毅然离乡别投。到了他生有六个儿子后,他已是一个对“风水”颇有研究的堪舆家,当然更加明白,以山兜这个弹丸之地,发展始终有局限性。他主张子孙仍然应当往外迁移,族群才能繁衍壮大。于是,他除了把大儿子留在山兜外,二儿子先戎役永宁卫後兑调福唐镇东卫(今福清县,子孙就在那里居住生息),三儿子移居后湖,四儿子福生和五儿子生奴皆移居古浮,六儿子旺生移居梧林;在孙子辈中,观聚移居莲坂,史观移居古浮,微生移居後湖,史铭移居后堡,佛乞移居南安产田,清童移居赤湖。这些移居外乡的人,无一例外,他们的后裔都使丰田蔡氏在他乡成为最大的族群,从而预示了隐斋公的先见之明。其用心良苦的布局到后来形成这样的景象:在祖居地山兜以及周围,分别有古浮、莲坂、后湖、赤湖、前厝、梧林等七个自然村,都是丰田蔡氏族人聚居地,除了梧林稍微相隔远一点之外,其余六村的土地在近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连成一片,由山到海,畅通无阻,有独立的出海口,自成一体,无需依赖强邻霸豪。能把古人聚族而居的概念发展到连乡聚居的事实,毋庸置疑,这是一个贻谋子孙、造福后代的千秋大计。

目前,丰田蔡氏已蕃衍至二十四代人,仅在石狮、晋江两县的人口就超过一万人以上。至于外迁到福清、潮州、南安、永春、惠安、福州、霞浦、福鼎以及台湾、菲律宾、香港等地的,就更加难以数计。

济阳衍派丰田蔡氏家族的字行排序如下:

均秀淑

肇钦元雅一所兴 可期奕世光祖德

咸怀忠良扶朝廷 簪缨百代称燕翼

·上一篇:先秦的蔡国和曹国 ·下一篇: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柯蔡委员会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