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东莞樟木头官仓蔡氏宗祠重光十周年祭祖暨樟木..  · 福建南安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洪邦蔡氏农村幸..  · 福建漳浦县金浦梁麓书院举办春季祭祖暨蔡世远..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蔡氏总祠重光暨..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关于集资修缮宋琼州太守蔡氏入粤始祖秋涧公古..  · 广东佛山市龙江蔡氏庸德堂举行祭祖活动  · 福建漳浦 蔡世远.蔡新故里委员会一行到福建省..  
宗亲文学 更多

诗词联赋

杂文散记

书画艺术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宗亲文学 > 杂文散记 > 内容 

一树枇杷满树金

作者:蔡石平  发布时间:2022-6-13

  初夏鲜果慰馋嘴,最是枇杷口流水。一树一果思年华,酸甜尽由苦积累。民谚云“小满枇杷半坡黄”。每年的春末夏初时节,最先隆重登场、大量上市的水果,便是被誉为“江南鲜果第一枝”的枇杷。记得儿时老家屋旁有一株如冠如伞、亭亭华盖的大枇杷树,每年到搓田时,满树枇杷累累金黄,千串万串压枝低。社员们无论出田前、收工后路过,都会伸手摘一挂枇杷下来尝鲜解馋。摘到掂起足尖都够不到时,便用手中搓田薅秧草的长竹把铁耙子勾下来摘。嘴馋的我见此垂涎不已,便呼朋约伴偷偷搬来木梯,灵猴般爬树攀枝,不饱歺一顿不下树。有首古诗好像是专为我们写的,“后院枇杷次第黄,顽童性急欲偷尝。树高难得大甜果,暗唤悬梯上粉墙。”描写得维妙维肖。后因堂叔家建新房,把枇杷树砍掉了,此后村中再没有大枇杷树了。


  今年的5月2日,老伴陪着女儿女婿送她大哥回老家,在她堂弟家菜园旁的枇杷树上,女儿女婿摘了好多枇杷下来,甜中带酸,口齿生津,甚解乡愁!但是,在那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每到青黄不接之时,正是江南名果枇杷成熟上市的时节。我们虽无口福吃枇杷,奶奶却吩咐我和弟妹们在赴杨村圩的路上,捡拾别人吃过枇杷后扔下的枇杷籽。回来交由奶奶放锅里煮熟,然后剝掉核皮,用清水浸泡几天,去掉苦涩味,再放锅里炒菜般,加点葱盐就可以当饭充饥了。吃起来粉绵绵的,如吃蒸熟的芋头,比糠粄子好吃多了。

  有趣的是,枇杷不但果好吃,那芳名更有诗意和韵味。古人称枇杷为“琵琶”。北宋寇宗在《本草演义》云:由于枇杷“其叶,形如琵琶,故名。其枇杷果实亦像琵琶。”《枇杷赋》中咏赞枇杷“名同音器、质贞松竹”。《风俗通》云“以手琵琶,因以为名。”所谓“手琵琶”,乃“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明代学者方以智《通雅》中也说“琵琶”,本名“枇杷”。所以,“琵琶”与“枇杷”通用就不足为奇了。站在枇杷树下,静听风吹枇杷声,耳畔隐约响起“高山流水”琵琶曲,清新雅致。

  此外,枇杷还有:金丸、卢桔、蜡丸等芳名。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吟咏枇杷的丽句佳句,如:苏轼最爱以卢桔称枇杷,“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宋之问“冬花釆卢桔,夏果摘杨梅。”不知何时起,古人将枇杷称为卢桔。但至今,广东一带仍将枇杷唤做卢桔。杜甫“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白居易“淮山侧畔楚江阴,五月枇杷正满林”,戴复古“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取枇杷一树金”,刘子翬“万颗金丸缀树稠,遗恨汉苑识风流”,陆游“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宋祁“树繁碧玉叶,柯迭黄金丸”,郭正祥“颗颗枇杷味尚酸,北人曾作荔枝看。未知何物真堪比,正恐飞书寄蜡丸”等。

  更为有趣的是,因将枇杷唤作“琵琶”,竟引发出啼笑皆非的故事流传至今。古时有位书生收到朋友送来一篮枇杷,礼帖上却写着“琵琶”,感到惊奇好笑,便回赠一诗讥笑那个朋友,“枇杷不是那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滿城丝管尽开花。”讥笑朋友无知,反被别人笑。无独有偶,明代大画家沈石田也有嘲笑送枇杷给他的人的轶闻。说“听之无声,食之有味,乃知古来司马泪于浔阳,明妃怨于塞上,皆为一啖之需耳!”可见,名人也有偶犯常识之低级错误而留下笑柄。

  “浆流冰齿寒”,“如蜜少加酸”的枇杷,在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据司马迁《史记》中引用《上林赋》里的诗句云:“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说明我国在汉代之前就开始栽培选育枇杷了。1975年,在湖北江陵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了距今2100年前的汉代古墓中,与红枣桃杏混装在一起的枇杷。至唐宋时期,枇杷种植已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成为宫廷中的时令贡果。大约在唐代,枇杷才传入日本。到18世纪又逐渐推广到亚洲、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国家。中国的枇杷在国外唤作“日本山楂”。而日本当今所产“茂木”和“田中”两种枇杷,约占其国内枇杷总产的百分之90。而美国所产的加州枇杷,原本从中国引进的,现在却比弥猴桃还更吃香。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我国江南盛产枇杷最多的属江浙闽等地,江苏东山古镇枇杷历史悠久。据《吴县志》载,“十世纪中叶,枇杷已在太湖洞庭地区栽植。”明代王世懋《学圃杂疏》云,“枇杷出东山洞庭者大。”其产品销往苏沪宁各大都市及港澳台地区。享誉吴中的白沙“照种”名品枇杷,乃是清末明初槎湾果农贺照山,经多年的选种嫁接培育而成。人们名此品种为“照种”,以志纪念他。浙江塘栖所产“软吊白沙”,肉白味甜,非常可口。福建莆田的“解放钟”,果大如蛋,品质优良。莆田枇杷于2008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而位于木兰溪流域东圳水库畔的常太镇,被称力“中国枇杷之乡”。

  枇杷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药用价值高。明王象晋《群芳谱》称,“枇杷秋荫、冬花、春实、夏熟,备四时之气,他物无以类者。”备受历代医家重视。但许多人误认为,多吃鮮枇杷可止咳。其实,枇杷止咳露或枇杷止咳冲剂等,里面的成分并不是枇杷果,而是枇杷叶。食疗俱佳的枇杷,加工成果酱、汁、饯、果酒,罐头等别有风味。

  据《本草纲目》载,枇杷“正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主上焦热,润五脏。”枇杷的花、叶、果、根皆可入药。花可化痰止咳、治头痛伤风;叶可有效祛痰镇咳。民间用枇杷叶加鲜果榨汁,和冰糖熬制成“枇杷膏”,具有“清肺、宁咳、润喉、解渴、和胃”之功效。其药用枇杷叶,以江苏产的“苏杷叶”产量最大。而广东产的“广杷叶”质量最好。果实有退火、止渴之效,是润肺、止渴、健胃、清热之良药。

  此外,据传枇杷有润肤养颜之功。将野生枇杷果子捣烂挤水涂抹身上,可防皮肤衰老,并能养颜嫩肤。当年,成吉思汗俘获的花刺子国王谟罕默德之母秃儿根可敦,就是常用枇杷汁水润泽身肤,58岁了还浑身美白如玉,肌肤细腻柔嫩,成就了大汗铁木真的床第之欢。

·上一篇:大道之大朴 ·下一篇:长篇《岛》读后记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