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东莞樟木头官仓蔡氏宗祠重光十周年祭祖暨樟木..  · 福建南安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洪邦蔡氏农村幸..  · 福建漳浦县金浦梁麓书院举办春季祭祖暨蔡世远..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蔡氏总祠重光暨..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关于集资修缮宋琼州太守蔡氏入粤始祖秋涧公古..  · 广东佛山市龙江蔡氏庸德堂举行祭祖活动  · 福建漳浦 蔡世远.蔡新故里委员会一行到福建省..  
蔡氏文化 更多

典故传说

家谱文化

文化大观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文化 > 文化大观 > 内容 

一身藏正气 两袖重清风——读《古今中外论蔡襄》有感

作者:蔡煜东  发布时间:2023-9-12

   由中纪委王岐山书记点题,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设以“中华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2016年8月1日,专栏推出了“福建仙游蔡襄:书法名世,箴铭诫子”专题,推介庆历名臣蔡襄家规家训。对蔡襄的了解,相信不少人对其深厚的书法造诣有所耳闻,但对蔡襄官宦生涯中的“监察”思想了解并不多。

   蔡襄长期担任北宋中央监察御史及地方官职,有着较为系统的监察思想及丰富生动的监察实践。他为官37年,清正廉洁,力主改革,扶正祛邪,政绩显著。在知谏院任上,蔡襄力主御史兼任言谏之职,开创了台谏合一的先河,其廉政主张和监察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后人称其“一身藏正气,两袖重清风”。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丰民对蔡襄的评价是:“忠孝”二字贯穿蔡襄的一生。蔡襄勤政惠民、政绩卓著,他的“忠国”思想,集中体现在他深刻的监察思想和民本思想里。

   出于对先祖的敬仰,我收藏了不少有关蔡襄的书籍,其中就有一本书名为《古今中外论蔡襄》。顾名思义,全书以辑录古今中外研究蔡襄的名著为主要特色。通览全书,我们不单可以领略到宋代书法“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蔡襄的精美书法艺术,更是能够感受到一代名臣严以修身,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风采。宋代理学家朱熹以“前无贬词,后无异议;芳名不朽,万古受知”,对蔡襄一生高度赞誉。

   一、一代名臣,千古传颂

   北京大学教授邓广铭先生这样评价蔡襄:“作谏官便能直言敢谏,‘论事无所回挠’;作地方官则又‘精于吏事,破奸发隐,吏不能欺,在知泉州任上,既能在‘绝海而济’的万安渡建立了‘其长三百六十丈’的石桥,还‘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做出了不少利民的政绩,在主管政府的财政机构时,则能‘较天下盈虚出入.量力以制用,划剔蠢敝,薄书纪纲,纤悉皆可为法’。”

   在《古今中外论蔡襄》一书中,收录了由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傅宗文先生撰写的《一代名臣,千古传颂》。在这篇文章中,傅宗文教授根据有关史料,详细的描述了蔡襄履职尽职,忠言直谏的事例。宋立国以后,由于长期的累积,冗官、冗兵、冗费成为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社会上奢靡偷薄,渐染成风,北宋王朝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危机。公元1042年,蔡襄接连向朝廷进谏,在《斧衣箴》中,蔡襄用了一组十三篇全面评论当代政治、军事、财政、民生和君主作风,直言极谏,揭露社会弊病,阐明自己的政治抱负与观点。在《论财用扎子》一文中,蔡襄呼吁朝廷重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一政治哲理,并列举了当朝四个方面存在的弊端和改革建议。官:“庸才冗滥,来去匆匆,无心求治”,提出了改革科举制度,任人唯贤;军:“军法不立,将谋不专”,要“严练兵,使艺精”,“夫兵精马强,以战则力倍”,可“去冗省费,一举两得”。财:建议“举贤才,去贪吏”,启用业务精通的人才,“博求钱谷通流之术”,扭转财政供馈困难、民众穷苦的局面;君:“去邪佞,拔贤才,重政令,慎恩赏,操柄威福,善听能断”,要皇帝广开言路,知人善用,注重政策施行。

   庆历年间,以范仲淹为首领导的政治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在这场改革中,蔡襄不畏权贵,极谏尽铮。一是上箴言,条陈国情。从修政、择官、理兵、丰财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二是任谏官,弹劾吕相。因宰相吕夷简“夷简当国,黜忠言,发直道”、“不用正人”,蔡襄大胆向皇帝弹劾当朝宰相,历数宰相吕夷简七大罪状,上疏“乞罢吕夷简商量军国事”。三是论贤材,力荐仲淹。促成范仲淹推动“庆历新政”,在整顿吏治、富国强兵、厉行法治等方面进行改革。

   廉生明,公生威,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想象,蔡襄身为谏官,如果自己不够清正廉洁,是根本不可能弹劾当朝宰辅,规劝皇帝的。“居言尽谏,不必权责”,“究民利害,察吏善恶”,蔡襄可以说是做到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了。

   二、蔡襄精神启示

   从中纪委监察部“[家规·图解]蔡襄家训”专题到《古今中外论蔡襄》,我们看到了蔡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生,看到了一个身体力行,努力消除腐败丑恶现象,匡扶社会风气,察民情纾民困,深受百姓拥护和爱戴的蔡襄。读史明智,鉴往知来。从蔡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从蔡襄37年的官宦生涯,我们为其“一身藏正气,两袖重清风”的精神所震撼。蔡襄的精神品质,对我们今天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仍具有很好借鉴作用,其监察言行迄今千年,在今天看来,仍闪烁着时代的光芒,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和时代价值。

   1、“众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蔡襄身处封建王朝,法制并不健全的时代,谏言者若得罪当朝权势或是当权者,其下场可想而知。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蔡襄仍能据实直谏,秉笔直书,敢于直言,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早在2010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就说过:“鼓励广大党员讲真话、讲实话,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真话。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处罚,几乎都谈到班子内部监督不够,说没人提醒我,如果当年有人咬咬耳朵,也不至于犯这么大的罪。小问题没人提醒,大问题无人批评,以致酿成大错,正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啊!”。中纪委《纪检监察报》的评论文章直接把“众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作为标题,成为了网络热文。千年前的封建官僚,尚能为国为民大胆直谏,作为当代共产党员,更要有比蔡襄更大的勇气和责任,弘扬正能量,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敢于面对不良现象发声,褒贬时弊,既能“治病救人”,减少干部犯错,又能推进我们事业的发展,成为鞭策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

   2、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蔡襄在朝为官,洁身自好,不与丑恶势力同流合污。谏言能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剑指当朝相国,无异于委身以伺虎。但是他不畏强权,刚正不阿,坚信邪不压正,完全不顾自身的安危,持续谏言,直面既得利益集团,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胆识。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继承和弘扬的精神。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时指出:“我们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我们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而随后对一系列大案要案的查处,说明了十八届党中央“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反腐决心。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自古邪不压正,凡是与历史逆流而行的,都必将受到历史的淘汰。

   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蔡襄无论是在朝廷任职或是当地方官,都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立场。他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建路造桥,减免赋税,都是立足于“民本”,故而赢得了人民的称赞。“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的一篇短论中说到:“一个政党,只有顺民意、得民心、为民谋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前进。读《古今中外论蔡襄》,我们看到了蔡襄不徇私情、公正清廉、刚直敢谏的形象,学习到了先贤的优良品德。作为当代共产党员,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更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修身为本, 履职尽责 ,清清爽爽,在本职岗位上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上一篇:中华蔡氏总谱为何难产? ·下一篇:天下蔡姓:以国为姓 根在上蔡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