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s1046.cn/?a=5032

      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蔡丽新,进..  · 世界蔡氏清明祭祖再次拉开序幕  · 蔡氏祭祖大典旗帜交接仪式  · 广东惠东县大夫第蔡锦青公祠修缮重光庆典  · 福建漳州海澄谢仓蔡氏举办22社前往山上社酆都..  · 世界蔡氏清明祭祖大典  · 世界蔡氏清明祭祖大典“蔡国之夜”文艺晚会  · 河南上蔡县蔡氏根亲文化园暨蔡文化交流中心项..  · 蔡氏企业家招商引资上蔡座谈会召开  · 广东惠州芦洲镇东胜村蔡氏举行南瓜节暨赵侯爷..  
蔡氏人物 更多

古代先贤

近代人物

现代人物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顾 问:

蔡永廉 蔡华宪 蔡文献 蔡志群

蔡振华 蔡崇伟 蔡国芳 蔡清池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人物 > 古代先贤 > 内容 

追寻朱熹恩师——蔡兹

来源:蔡海峰  发布时间:2016-12-12

达埔镇的光烈村是因南宋蔡兹(字光烈)墓葬在那里而得名的?这个“新鲜”的说法,引起了我们探寻这位永春历史名贤足迹的兴致。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史料的阙失,传说的纷纭,我们越发陷入历史的谜团。

蔡兹慧眼识英才

“命代文章信有灵,他年措置在明廷。建州锁院三条烛,半夜传衣与考亭。”这是清乾隆年间受聘纂修《永春州志》的黄任《桃源道中杂咏》诗中的一首。这首诗吟咏的正是蔡兹。蔡兹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事迹,就是他在建州主持贡院考试时慧眼识英才,选拔了朱熹。

我们找到最早关于蔡兹的记载,出自明朝嘉靖五年的《永春县志》:“蔡兹,字光烈,问学有声,从游者众。蚤(早)以明经领乡荐。”可见蔡兹年轻时就以博学多闻而颇有声望,有不少人追随他游学。蔡兹以明经考取举人,后又于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考中进士。值得一提的是,蔡兹的同榜进士有陈知柔,也是永春历史上十分有名的人物。蔡兹中进士后为官的经历,我们根据已有的资料,只能知道两点:一是担任过建州贡院的考官,二是担任过南恩州(今广东阳江)知州。而正是在建州,他发现了朱熹的才华。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秋,福建建州(现南平建瓯)举行“乡贡”考试,担任考官的蔡兹从一大堆试卷中,终于见到令他十分满意的卷子。考试结束后,他对人说:“吾取中一后生,三篇策论都要为朝廷措办大事,此人他日必非寻常。”考榜揭晓,蔡兹所说的这个后生就是当时只有十八岁的朱熹。朱熹从十四岁时到建州求学,所以也在建州参加乡贡考试。第二年,朱熹考取进士。朱熹后来成长为中国历史上自孔子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被尊为“朱子”。蔡兹的慧眼取士,也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服。

蔡兹后来官至南恩州知州。任期届满,当朝丞相梁克家(泉州人)很器重他,打算委任他担任“广宪”(可能是广东提刑司),但他“雅有林泉之想”,不愿再为官场所羁绊,就挂冠而归,回到永春隐居了。

长春古迹何处寻

话说蔡兹辞官回永春后,筑室家居,自题其室为“燕堂”,并题诗云:“世情日浅道情深,悔不林泉早脱簪。二世简篇贻后叶,百年香火奉先心。诗缘好句须亲录,酒到浓时辄剩斟。于此更无关意事,时携诸幼步花阴。”后取邵雍(北宋哲学家)“齿发既衰非昔日,林泉能老是长春”之句,改“燕堂”为“长春堂”,每日与宾客饮酒吟咏其间。

蔡兹的长春堂在哪里呢?而正是在探寻长春堂的过程中,笔者产生了一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蔡兹是永春哪里人?

1990年版《永春县志》说得很清楚:“安仁里东园(今达埔乡东园村)人”。这种说法沿袭了民国版《永春县志》的说法:“蔡兹,字光烈,安仁里之东园人”。现在桃城镇长安村蔡姓族谱中收录的一篇清初王廷聘所作的序也说:“蔡光烈先生者,讳兹,系九、十都东园里人。”但当我们再追溯时,却发现现存的明嘉靖版《永春县志》、清乾隆年间两部《永春州志》,都没有关于蔡兹具体里贯的记载。

当我们来到达埔镇东园村寻访时,得知东园村为吴姓聚居地,并无蔡姓。在1990年版《永春县志》大事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南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1277),元军进兵福建,蓬壶陈姓、东园蔡姓举族参加抗元,兵败后,陈姓几至灭族,蔡改姓为吴。”在永春民间也有关于蔡姓抗元失败改姓为吴的传说,据说东园村的吴姓分为“下吴”和“顶吴”两部分,其中“顶吴”就是原来的蔡姓改姓而来的。但退休教师吴先生告诉我们,现在东园吴姓的族谱中,找不到蔡姓改姓后加入东园吴姓一族的一丝记载。

东园吴姓族谱中找不到相关记载,说明很可能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原来的蔡姓已完全融合到吴姓里了。这点并不能否定东园原来有蔡姓居住。而桃城镇长安村正有一个叫“东园蔡”的角落,聚居着数百蔡姓居民,他们的祖上系明朝时从达埔东园迁居到此,恢复蔡姓,所以渐渐地衍化出“东园蔡”这个地名。

我们来到东园顶吴的祖祠,看到大厅确实写着“长春堂”,还有一副楹联:“御敌仰宗风易姓蔡吴联一脉;让贤怀祖德开疆伯仲颂千秋。”上联说的就是蔡易姓为吴的故事。这些似乎无可争辩的说明,蔡兹的“长春堂”遗址就在这里。但当我们深入了解时,却惊讶地得知:这座祖祠是2001年翻建的,以前并不叫“长春堂”,而是习惯地称为“二世田头祖厝”。2001年翻建时,根据民间传说,才将这里写上“长春堂”,上面提到的楹联也是乡里的名老教师新编的。这就不免让我们产生了一丝疑惑。

陪同我们寻访的蔡金山老先生,向我们提供了桃城长安的《桃源东园蔡氏族谱》(编修于1945年),里面收录有一篇《采访旧址》,提到当时桃城长安蔡姓族人到达埔寻访祖祠、祖墓的情况。仔细研读这篇文章,更让我们感觉一头雾水。文章开头就提到:“东园祖宇,负蔡山,拱天马,龙从马寺发祖,耸秀叠峰,到头起七峦,故名‘七星坠地’。”再根据其下的文字,可知这里提到的“东园祖宇”就是东园顶吴的田头祖厝。根据顶吴田头祖厝的方位,说它“龙从马寺发祖”是确切的,但说它“负蔡山,拱天马”却让人摸不着头脑。顶吴田头祖厝与天马山(含蔡山)正好隔溪远望,“负”字便说不通。文章还说:“长春堂,据《名胜志》:在天马山麓,亦曰蔡山,宋蔡兹书室。”蔡山是靠在天马山之前的一座小山,位于现在达埔镇金星村,很可能它就是因为蔡兹的长春堂在此而得名的。文章还提到一点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当时有达埔人士吴允中、潘成辉等“以为有宋原址被卓图占,以其山水形胜佳蔚蓊然,筑为居室,乃移建今所,存胜迹也”。也就是说,长春堂是另有“原址”的,只是被卓姓所占(现在达埔仅有几户卓姓正居住在金星村)。综合这些互相矛盾的说法,笔者有一个大胆的推测:《名胜志》所记长春堂原在蔡山是正确的,也就是在金星村。元初蔡姓改姓为吴后,以二世田头祖厝为居所,年深月久也渐渐将田头祖厝当作长春堂了。

先贤风采后人追

根据《采访旧址》的说法,我们还得知:至少在清代时已将东园顶吴祖厝当作长春堂了,这里成为地方官民纪念先贤蔡兹的地方。乾隆年间的永春知州杜昌丁、郑一崧都曾“相继修葺”,同治年间知州翁学本“又倡修之”。光绪十八年(1892年),永春地方绅士还呈请福建学政沈源深“准敕州牧募修并书‘学启儒宗’匾额”。沈源深所题的“学启儒宗”匾就是称颂蔡兹拔识朱熹一事,很可惜该匾现已不存了。

那么光烈村是因蔡兹墓而得名的吗?据了解,“光烈”作为一个地名(解放前为保,解放后为乡、大队、村)时间并不长。民国年间,现在的金星村、光烈村地方同属旸深保。据说当时东园村有一姓林的人,在达埔乡政府工作,他因仰慕先贤蔡兹而将旸深保改称为“光烈保”。蔡兹本身的墓葬在达埔镇达德村,并不在光烈村或金星村。在光烈村确实有一蔡姓古墓,与蔡兹家族有关,但并非蔡兹本人的。

蔡兹,这位朱熹的恩师,永春历史上的著名乡贤,由于宋末元初其家族惨遭变故,后裔飘散,族谱亦毁于战乱,所以造成今天我们不能更多地了解他的事迹。我们既不知道他确切的生卒年,也不知他在南恩州留下过什么政绩,不知道他与朱熹之间还有什么更多的交往。最后,我们在蔡金山指引下,在达德村溪西角落的一处小山坡找到了蔡兹的墓地。蔡兹墓规模宏大,但全被荒草掩蔽,难窥全貌,旁边还有民居和竹子紧挨着。这不禁让我们感慨:圣贤身后多寂寞!

幸好,蔡兹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寄意悠远的《燕堂》诗,得以让今天的我们想象这位先贤超尘脱俗的风采。此外,他还留下一句咏蓬壶温泉的诗:“夜深来浴自然汤,似泛灵槎出尘世。”就是这样不完整的诗,也为我们了解永春温泉开发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上一篇:鲜为人知的唐朝蔡京 ·下一篇:蔡士英家族的变迁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