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服务蔡氏宗族  传递蔡氏情怀

  

                   

蔡氏新闻 · 福建金浦蔡氏春祭暨太傅祖世远公诞辰祭典  · 福建省建阳蔡氏清明祭祖暨纪念蔡元定诞辰890周..  · 广东粤西蔡氏秋涧公后裔举行盛大祭祀大典  · 福建南安洪邦锦亭蔡氏举行清明祭祖活动  · 广东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探访“妮言号”茶庄,..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2025年度清明祭..  · 福建南平市建阳区蔡氏宗亲会联合蔡氏九儒学术..  · 福建济阳柯蔡委员会暨安海片区分会、永春分会..  · 贵州息烽养龙司蔡氏宗亲隆重举行清明祭祖大典  · 香港福建洪邦同乡会回乡访问家乡老人会  
蔡氏人物 更多

古代先贤

近代人物

现代精英

蔡国君主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人物 > 近代人物 > 内容 

护国大将蔡锷

作者:蔡海峰  发布时间:2019/7/15

1912年元旦,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伟大日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正式成立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人们以为历经磨难的中国终于迎来曙光,开启新的时代纪元。然而,民国的道路走得异常艰难。

由于北洋军阀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中央政权很快便被北洋夺取。此时的蔡锷在中央政府担任多项任务,与袁世凯保持着紧密联系。袁世凯宣誓就任大总统,蔡锷甚至发表通电称袁“闳才伟略,群望所归”、“一代伟人,中外钦仰”。或许大家好奇,布衣出身的蔡锷怎么和北洋军阀的领导人袁世凯相识?

原来,早在蔡锷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受过袁世凯的资助。回国后,蔡锷展露将帅本色,被各方军阀器重,30岁就成为威震一方的云南都督。袁世凯得知自己资助过的蔡锷已然成为声名显赫的大将军,亲自接见以为笼络。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蔡锷如此支持袁世凯,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蔡锷和袁世凯的恩怨情仇也由此开始。

就任大总统后的袁世凯逐渐收拢政权,蔡锷表示支持,毕竟刚成立的中华民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而袁世凯却不满足于此。1913年3月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袁迫不及待地露出称帝的野心。全国一片武力反袁时,蔡锷却反对用兵,或许蔡锷有信心说服袁收起他的狼子野心。

面对蔡锷的支持,猜忌多疑的袁世凯并没有放心。1913年10月,袁世凯发电报,要蔡锷来京调养三月。结果蔡锷到北京,一呆就是两年。袁一方面对蔡锷委以重任,两年间,袁世凯先后给了蔡锷一连串的官衔,如政治会议委员、参政院参政、将军府将军、陆全国经界局督办等,几乎每天召见“磋商政要”。一方面对蔡锷严加防范,他对左右亲信说:“此人之精悍,远在黄兴及诸民党之上,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

袁世凯笑里藏刀,蔡锷岂能不懂?

蔡锷早已看穿袁是在敷衍、监视他,但不为所动,其实以退为进,心里另有盘算。表面上蔡锷沉迷风花雪月,终日与名妓小凤仙厮混,以迷惑袁的耳目。暗中蔡锷多次潜赴天津,与自己的老师梁启超联系,商量讨袁计划,并初步拟定了赴云南发动武装起义的战略设想。

一招瞒天过海,使得袁对蔡锷放松警惕,专心谋划称帝的“大计”。1915年8月,要求袁世凯称帝的舆论甚嚣尘上,先有“筹安会”,后有“全国请愿联合会”,甚至还出现了****请愿团、乞丐请愿团等,可笑至极。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下令取消民国,改用洪宪年号。一石激起千层浪,袁世凯此举激起民愤,众多护国志士酝酿着讨袁起义。

隐忍两年的蔡锷觉得时机到了。不久,他以治病为名东渡日本,后经台湾、香港、越南,于12月19日抵达昆明。念及昔日恩情,蔡锷致电袁世凯,劝其回头,可袁已经深陷泥沼,依旧做着皇帝美梦。蔡锷与袁彻底决裂,组建护国军,宣布云南独立,决策反袁,对袁施以当头一击。

1916年1月,蔡锷率军出征四川,与袁军进行坚苦卓绝的战斗。蔡锷等人分别从四川,湘西和广西三个方向出师讨袁。蔡锷不惧枪林弹雨,亲临战场指挥。护国军本不占优势,且兵力、粮饷皆弱于号称精锐的敌军。但经过数月鏖战,护国军牵制住敌军主力,为湘西和广西友军争取了宝贵时间,最终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袁军。袁世凯内外交困,做了83天的关门皇帝后,于该年6月6日在炮声中一命呜呼。中华民国国体得以保持,护国战争胜利。

这场战争中,蔡锷无论是在制定计划,还是实施指挥等方面,都有条不紊,果断坚决,在整个护国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战争结束后,中央政府委任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但战争还未结束时,蔡锷便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功成身退,对官位毫不放在心上,弃之如屣。

民国乱世,军阀混战,有枪便是王,军阀们想得最多的,也是有一天像袁世凯一样当上皇帝。少有人像蔡锷那样,仅为“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而战斗,令人慨叹,当之无愧的护国大将军。


·上一篇:蔡元培的征婚启事 ·下一篇:蔡廷锴与淞沪抗战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