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广东佛山市龙江蔡氏庸德堂举行祭祖活动  · 福建漳浦 蔡世远.蔡新故里委员会一行到福建省..  · 福建省建阳蔡氏隆重举行甲辰年清明祭祖典礼  · 世界蔡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总会主席蔡永廉应邀..  · 粤.桂.港蔡氏宗亲组织参加广西三月三少数民族..  · 马来西亚吉玻辛柯蔡宗祠开展寻根敬祖联谊活动  · 世界柯蔡宗亲总会总会一行到南安洪濑分会和苏..  
历史渊源 更多

蔡氏渊源

考析论坛

蔡氏辈序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渊源 > 考析论坛 > 内容 

参照旧志再论蔡邕、蔡文姬父女故里

作者:马现锋  发布时间:2019-4-17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方志编修是在毛泽东主席亲自关怀和倡导下开展起来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等国家领导人也对修志工作非常重视。(《方志学通论(增订本)》,仓修良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39页)响应国家号召,尉氏县县志办于1959年前后组织工作人员到全县实地调查探访,搜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为以后的县志编纂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素材。关于尉氏县史志办保存的蔡庄乡南大朱蔡中郎冢、蔡邕祠、蔡中郎祠文物保护小组成员这三张珍贵的黑白照片,就是1959年为编纂县志而拍的。

   1960年,杞县县志编修委员会将《杞县志》初稿第六卷编纂完成。该书第三章:文化艺术·第五节、文物和古迹,对杞县的文物和古迹进行了介绍。该书指出:“1959年春,在党的重视和支持下,县抽出干部三人,以一个半月的时间,对散存在群众中的文物,通过说服教育进行收集,对古建筑古文化遗址等作了全面普查。共计收集革命文物28种,74件;历史文物有兵器14件、陶器39件、瓷器37件、铜器35件、玉器37件、金银首饰43件、各种货币7种120件、古书76册、字画26幅、满砖两块、唐代佛像一尊。同时对全县尚存的古建筑物、古墓葬、古文化遗址,作了初步的澄清。(附普查表如)经过这次普查,在文物较为集中的地区,还建立了十七个文物保护小组,并在群众学生和干部中,宣传贯彻了文物知识 。”其后所附《文物表》共39项,其中于镇(也就是圉镇)有东周建筑于城、东周遗址于镇、商代遗址白畅岗等文物三项,高阳有韶山遗址赵虎岗、汉墓丽家墓、明墓孙贤墓、明墓侯应征墓、汉墓大汉墓、新石器遗址段岗、新石器遗址凤皇台等文物七项。于镇和高阳镇均没有关于蔡邕、蔡文姬文物和古迹的记载。

   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杞县志》是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刻本,该书是残本,存第五卷至八卷,藏于上海图书馆。该书卷六、选举·荐辟收录有《蔡邕传》:“蔡邕,伯喈,稜之子,善隶书。性笃孝,母滞病,邕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墓侧,动静以礼。”同书卷七、人物·贤士:“蔡稜,字伯直,陈留圉人,勋五世孙也。”卷七、人物·义行:“蔡勋,蔡邕六世祖也。……”蔡邕的父亲“陈留圉人”出自《后汉书·蔡邕传》,并没有说蔡邕父子是杞县圉镇人。同书卷八、杂述记载有寺、庙、院、遗文等,详细阅读诸条,杞县境内有陈平庙、娄景庙、董宣庙、江淹庙、祖刺史庙、孟姜女庙等名人祠庙,没有发现关于蔡邕祠庙及遗迹的记载。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2年)刻本《杞乘》,是知县马应龙纂修的,原刻本藏于国家图书馆,杞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有《杞乘译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杞乘译注》第53页《历代封建表》中记载高阳乡侯蔡邕,陈留圉人,以中郎从迁长安封,献帝时封,后为王允所杀。”蔡邕被封为高阳乡侯,只能说明蔡邕的食邑在高阳,与蔡邕的籍里无关。

   持蔡邕故里在杞县圉镇说的最大误区就是蔡邕曾被敕封为高阳乡侯。范晔《后汉书·蔡邕列传》:“初平元年(190年),(邕)拜左中郎将,从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三》:“圉,故属淮阳。有高阳亭。”(现锋按:因班固《后汉书》的郡国部分遗失,现在的《后汉书·郡国志》是从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中抽出而补入的,也就是《后汉书·蔡邕列传》和《后汉书·郡国志》的作者并不是一个人。)《蔡中郎集》(《四部丛刊》影印明正德十年兰雪堂活字本)卷八:蔡邕《让高阳乡侯印绶符策》:“诏制:左中郎蔡邕:今封邕陈留雍丘高阳乡侯,下印绶符策,假限食五百户,岁五十万谷各米。”则知,高阳乡后汉蔡邕受封时属雍丘。但是,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三》,雍丘属陈留郡,“雍丘,本杞国。”又说“圉,故属淮阳。有高阳亭。”则当时高阳乡属“雍丘”或者“圉”《续汉书·郡国志》的作者司马彪都区分不清。又,《郡国志二》:“河间国,文帝置,世祖省属信都,和帝永元二年复故。……高阳,故属涿。”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三有《后汉高阳令杨君碑》题跋,杨著尝为高阳令。使我们又知道,后汉时又有高阳县,古属涿郡。蔡邕曾经被封为雍丘高阳乡侯,也就是采邑于高阳,可能在高阳工作过,雍丘、圉县人荣之,这是非常常见的事。但是并不能认定蔡邕父女就是《郡国志》陈留郡“雍丘、圉”人。嘉靖《尉氏县志》卷三《隐逸·蔡稜传》:“东汉蔡稜,字伯直。父携,稜其长子也。……年五十三卒。(出蔡邕《祖携碑》)”卷四《宅墓》:“汉蔡邕宅,在县南三十里蔡家庄。……蔡稜墓,在县南四十里隗保村,相传蔡邕祔葬其侧。”也就是说,蔡邕的祖父蔡携、父亲蔡稜和蔡邕的坟墓都在尉氏蔡庄镇,唐章怀太子李贤及其门客为《后汉书》作注释所引用的《邕祖携碑》也应该在尉氏县蔡庄镇蔡氏祖莹。蔡邕《让高阳乡侯印绶符策》:“诏制:左中郎蔡邕:今封邕陈留雍丘高阳乡侯。”这是汉献帝的诏书,则有不可替代的的权威性。《续汉书·郡国志》载,雍丘属陈留郡,“雍丘,本杞国”;又载,圉属陈留郡,“圉,故属淮阳,有高阳亭”。则汉献帝诏书说高阳属“雍丘”,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说高阳属“圉”。二者不统一,高阳在晋司马彪撰《续汉书》时就属于圉县管辖了。册封蔡邕的诏书说高阳乡属雍丘县管辖,《续汉书·郡国志》说高阳亭属圉县。因为高阳隶属的变化,导致蔡邕曾在高阳封侯隶属那个县的变化,又使得蔡邕“陈留圉人”被误认为“圉县”人。

   《杞乘译注》第68页《历代贡举表》:“后汉灵帝,蔡邕,建宁三年辟司徒府,迁议郎。”《杞乘译注》第118页《古迹考第三 杞乘十一》记载有《蔡邕墓》:“蔡邕墓,在县南五十里蔡丘。按:邕为圉人,蔡丘近圉,盖取其墓以为地名也。今不知所在。意者其圮于河乎?按:《一统志》“祥符北亦有其墓。”《尉氏志》亦言“有蔡邕宅、墓”。《魏书·地形志》“小黄”注下有蔡邕冢。未知孰是。”《杞乘译注》下注:“蔡丘:今圉镇镇蔡丘村。”明代杞县人陈卜《咏古十六首·圉故墟》有“乱世名为崇,空城夏邕伤。……凄凉祠庙古,独自祀中郎”句。马应龙《圉镇常平仓记》:“余每过其地,吊中郎之故墟,……复访诸土人,求所谓蔡丘者封之。”

   在明万历二十五年(1599年)马应龙编纂《杞乘》时,杞县蔡邕墓就已经不复存在了,马应龙在分析了各个地方记载的蔡邕墓时,自己也弄不清楚那个说法正确,“未详孰是”。

   蔡邕尝“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初平元年,拜左中郎将,从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蔡邕死于狱中后,王允后悔,“欲止而不及”,“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后汉书·蔡邕传》)。估计此时或曹操掌权后,蔡邕即被平反。晋代蔡氏更是恩荣有加。蔡邕的次女蔡贞姬,嫁于泰山南城的羊道,生女景献皇后羊徽瑜、生子羊祜。景献羊皇后“母陈留蔡氏,汉左中郎将邕之女也。……泰始九年,追赠蔡氏济阳县君,谥曰穆”(《晋书》卷三十一《景献羊皇后传》)。羊祜,“蔡邕外孙,景献羊皇后同产弟。……祜当讨吴贼功,将进爵土,乞以赐舅子蔡袭。诏封袭关内侯,邑三百户”(《晋书》卷三十四《羊祜传》)。杞县所谓的“蔡邕墓”在马应龙编纂《杞乘》时就“不知所在。意者其圮于河乎?”蔡邕墓冢魏晋时应该非常高大,古代陵墓封土高度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冢人》:“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周礼》钱玄等注译,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04页)《春秋纬》:“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七纬(附《论语谶》)》【清】赵在翰辑,钟肇鹏、萧文郁点校,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654页)查阅《尉氏县志》,尉氏县也曾多次遭遇洪水灾害,而尉氏县县志办于1959年拍的“蔡庄乡南大朱蔡中郎冢”照片蔡邕墓还是非常高大的。

   明代胡谧等所编纂的《河南总志》(民国二十二年影印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刻本)卷三《开封府·古迹》:“蔡议郎墓,在尉氏县南隗保,汉议郎蔡邕所葬。见《人物》。”卷四《开封府·景致》:“尉氏八景:蓬池温泉、蔡邕故里、阮籍啸台、兰若晚钟、康沟夜月、柳陌晴烟、柏林擎雪、圣井甘泉。”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刻本《尉氏县志》也详细记载了蔡邕故宅、祠墓和蔡邕父蔡稜墓,也详细征引《邕祖携碑》,并在《儒林》、《孝行》、《勋业》、《气节》、《宦迹》、《征辟》、《隐逸》、《列女》、《字学》、《爵典》、《谥号》、《古迹》、《宅墓》、《祠庙》、《辞翰》等条,大量篇幅记载了蔡邕及其先世、后人的事迹和遗迹。据嘉靖《尉氏县志》序言可知,当时修县志时,存有三种较早的县志,分别是:

   1、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冯韬撰三卷本《尉氏县志》;

   2、明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写本一卷本《尉氏县志》,不著撰人名氏;

   3、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李暹(xian)撰一卷本《重修尉氏县志》。

   正如嘉靖《尉氏县志》卷一考证的那样,“蔡邕故里,为尉氏八景之一,《志》籍相袭,端有所自,非若寻常见于称播之间者也。”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刻本《开封府志》(《万历开封府志校注》,[明]宋伯华、朱睦㮮、曹金等纂修,王学春、吴朋飞、马珂、刘陆军校注,开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卷五、古迹:“蔡邕宅,在尉氏县南三十里。”而介绍杞县的雍丘城、高阳城、圉城时并没有提及蔡邕、蔡文姬的相关古迹。《万历开封府志》卷十七、人物:“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阮瑀,字元瑜,尉氏人。少受学于蔡邕。”《万历开封府志》卷三十四、陵墓:“蔡邕墓,在尉氏东北四十五里。邕,中郎。唐温庭筠诗:古坟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后身。今日爱才非昔比,枉抛心力作词人。”按,说蔡邕墓在尉氏东北四十五里是错误的,“尉氏东北”应为“尉氏东南”之误,《康熙开封府志》就加以修正。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刻本《开封府志》(开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版)卷十六《古迹》:“蔡家庄,在尉氏县南三十五里。汉蔡邕宅并其先世之墓皆在此。”《大清一统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续修四库全书》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一百五十《开封府·古迹》:“蔡邕宅,在尉氏县南三十五里。”《尉氏县志》(民国二十二年编纂底稿·下册)卷十五介绍尉氏八景时说:“蔡祠茂林,邑西三十五里,弟子阮瑀祖道处。”介绍圉村时说:“圉村,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史称蔡邕为陈留圉人指此。”介绍蔡家庄时说:“蔡家庄,又名蔡相乡,以汉蔡邕尝补傅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乡人荣之,呼其地曰蔡相乡。”

   《杞乘译注》第129页《乡贤祠》:“祀汉曲周侯郦商,郿令蔡勋,洛阳令董宣,左中郎将楼望,大鸿胪爰延,处士范丹、申屠蟠、夏馥,中郎将蔡邕。……”《杞乘译注》第161页《艺文考第八·杞乘十六》:“《蔡邕集》十卷,《独断》二卷。”并收录有唐温庭筠《咏蔡邕墓》诗一首:“古墓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后身。今日爱才非昔比,枉抛心力作词人!”《万历开封府志》卷三十四、陵墓,记载了尉氏县蔡邕墓以后,直接收录了唐温庭筠这首诗。

   尉氏县的蔡邕墓、蔡邕祠在汉末可能就已经存在。明嘉靖《尉氏县志》卷四、杂志类·祠庙:“蔡相公祠,在县南五十里蔡邕墓前,未详创自何代人,至今焚修靡替。史称‘邕既殁,兖州、陈留皆画像颂之’。然则乡土立祠,故其所也。”这段话说明,明嘉靖时,蔡邕墓前的蔡相公祠就很古老了,而且,“焚修靡替”。可能从蔡邕被杀时,家乡父老乡亲们就建祠祭悼,也就是“乡土立祠,故其所也”。同卷又曰:“蔡相公庙,在县西四十里燕子陂。其断碑上截犹存,云:“蔡邕赴洛,其徒阮瑀辈饯之于此,缱绻不能别者累日。邕既殁,复相与追慕之,立庙焉。”嘉靖二十五年,里人李廷宪因其废址重建。”这段说明,在尉氏县西燕子陂也建有蔡相公庙,并存前代古碑的上截,该古碑证明,蔡邕死后,东汉末年燕子陂蔡相公庙就已存在,“邕既殁,复相与追慕之,立庙焉”。

   《杞乘译注》第256页《蔡氏世家第二·杞乘二十三》记载有蔡勋、蔡朗、蔡稜、蔡邕、蔡质、蔡谷、蔡睦、蔡宏等八人。后有评论曰:“尝读《中郎集》,谓蔡昭侯徙于州来,公族分迁,因家于圉,宗乃亢矣。若君严之不任新室,仲明之教授生徒,伯直之孤党不群,其渊源远矣。独怪邕以旷世逸才,不思蒙难正志,乃为董卓鼓琴赞事,卒致王允收付廷尉。当其时,虽求黥首刖足,且不可得,岂不惜哉?甚矣,才名之为累也。蔡族自邕而显,亦自邕而斩。悲夫!”《杞乘译注》第339页《列女传第十八·杞乘四十五·蔡琰》:“蔡琰,字文姬,邕之女也。博学有才辨,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陈留董祀。……”此《蔡琰传》乃简节《后汉书·董祀妻传》之词为之,言蔡文姬“重嫁于陈留董祀”,并不能说明董祀是杞县人,也不能说明蔡文姬嫁到了杞县。

   蔡邕和蔡文姬曾经在陕西省蓝田县生活过,据《蓝田县志》记载,蓝田旧有蔡邕宅和蔡文姬墓。《雍正蓝田县志》(清雍正八年增刻顺治本之钞本)卷一《古迹》:“蔡伯喈庄,在县东南二十里,今名蔡家湾。北关外有塚,乃其女文姬葬处。”卷二《流寓》:“蔡邕卜筑于邑之山南,今名蔡邕庄。”《嘉庆蓝田县志》(国家图书馆藏本)卷八《人物·流寓》:“蔡邕,旧《志》:‘邕卜筑于邑之南山,今名蔡家村(又名蔡家湾)。’按,《后汉书·蔡邕传》,初平元年,拜邕为左中郎将,从献帝迁都长安。则邕之寄家口于蓝田亦容,或有之事也。”卷十四《古迹·陵墓》:“蔡文姬墓,旧《志》:‘在县东二十里。’案,魏武赎文姬,复适陈留董祀。依回许邺,未闻复至关中。此墓疑属附会。”《民国重修蓝田县志》(民国三十年餐雪斋铅印本)卷十七《寓公传》:“蔡邕卜筑于邑之南山,今名蔡府村,又名蔡家湾。马《志》云:按,《从汉书·蔡邕传》,初平元年,拜邕为左中郎将,从献帝迁都长安。则邕之寄家口于蓝田亦容,或有之事也。”

   郭沫若为北京人艺创作了一部五幕历史剧《蔡文姬》,1959年,焦菊隐导演将这部戏搬上了舞台,使得蔡文姬父女及其作品的研究成为当时的热点。如文物出版社1959年4、7、9月三版印刷郭沫若《蔡文姬》;中华书局1959年11月出版了《文学遗产》编辑部编的《胡笳十八拍讨论集》。

   郭沫若在《蔡文姬》一书的《序》中指出:《蔡文姬》“它有一大半是真的。……我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替曹操翻案。”在介绍人物时,蔡文姬,“名琰,左中郎将蔡邕之女,沒入南匈奴十二年,为左贤王妃。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由曹操遣使赎回。初归汉时估计年三十一岁”。董祀,“曾为屯田都尉,与文姬同为陈留人”。虽然郭沫若先生当时曾派秘书到杞县查访,但是,郭沫若在当时写的文章中并没有说蔡文姬父女是杞县人。1963年版《辞海》出现了“蔡琰,字文姬,陈留圉人,今杞县人”,并将蔡邕也介绍为今杞县人。

   杞县李旭先生曾说“尉氏虽有蔡邕墓祠、碑刻,但毕竟不是自古就有的。……这些个碑刻之类多是明清之产物,况且与正史记载情况不符。”蔡邕祠墓,在“蔡相乡”,汉代就有此称呼。

   明嘉靖《尉氏县志》卷四:“蔡家庄,在县南三十五里。汉蔡邕宅墓及其先世之墓皆在此,今有祠庙祀邕。蔡相乡,即蔡家庄所在数十里之通名。盖以邕尝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故当时呼其地曰蔡相乡以荣之。圉村,在县东二十五里。相传谓史称蔡邕为陈留圉人者指此。”《县志》用“当时呼其地曰蔡相乡以荣之”,“当时”即指汉末。

   研究蔡邕,《后汉书》不能绕开,但也要结合出土文物和社会调查资料,综合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也就是史学界、考古学界所说的“三重证据法”,即纸上之材料与地下新材料(考古资料和古文字资料)相互印证,结合调查资料和口述史料,运用文化人类学的资料和方法来研究历史问题。

   尉氏出土的几通古碑也是蔡邕故里在尉氏的佐证:

   1、《唐故弘农杨君墓志》(唐大中十四年立,1987年出土于尉氏县岗李乡韩佐村):“西邻郑国,循子产遗风;东接洧城,即阮(阮籍)蔡(蔡邕)旧迹。”

   2、《重修三官庙碑记》(明正德六年立,出土于尉氏县蔡庄镇):“开封属邑尉氏县,治讫南距城三十余里,有古迹镇店名曰蔡家庄。东汉时为陈留所属之域,名贤蔡邕之故乡也。”

   3、《兴修蓬池碑》(明嘉靖二十年立,扶沟县进士、江西右布政史曹嘉撰文,原碑已佚,文存嘉靖《尉氏县志》卷五):“尉氏县东北里许,故有蓬池焉。……乃韩君(现锋按,韩君指时尉氏知县韩志仁,字德夫)复谓蔡邕、阮籍并垂闻望,池固籍(阮籍)之遗也。然邕(蔡邕)既同郡土,寻幽览胜,曾无尺踵寸眸及此密迩之地邪!矧籍(阮籍)也才高而放达,邕(蔡邕)也学粹而深沉。……”

   4、《明处士朱公墓志铭》(明嘉靖三十八年立):“公讳克顺,字成之,……其始祖面先为隶颖上人,洪武初,徙足蔡相乡,乃蔡邕故里也。”

   5、《重修凉马寺碑》(明万历三年立,出土于尉氏县南曹乡凉马李村):“西邻蔡邕故庄,南接钱铿伟处,东通阮籍先乡……”

   6、《皇清邑庠生员显曾祖考廉夫府君暨显曾祖妣赵太君墓志》(简称《朱载简墓志》,清嘉庆二年立):“先曾祖考邑庠生员,姓朱氏,讳载简,字廉夫,开封府尉氏县留石保人。原籍山西洪洞县,明初,始祖太公迁居尉南,占籍蔡家庄。简六世、九世祖冶亭公移居蔡中郎墓侧,因家于兹村,名朱家庄。”

   近年来出版的国家、省、市相关书籍多记载蔡邕故里在尉氏县,如:《开封简志》(开封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记载:“尉氏县名胜古迹……此外比较有名的还有尉繚故宅,蔡邕故里,阮籍啸台和阮庙等。”《河南省地图集》(河南省地图集编辑委员会编制,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版)介绍尉氏县:“历史文化:历史名人有战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尉繚,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及其才女蔡文姬,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竹林七贤之首的阮籍,……”接着介绍:“名胜古迹:有天下一奇槐抱椿,省级重点文物尉繚三台,蔡邕祠墓、蔡邕故里、阮籍啸台……”《开封市地名志》(开封市民政局编,2000年版)第二编、政区、聚落地名编:“蔡庄,蔡庄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镇境中部。北距尉氏县城17公里。相传,西汉时已建村落,东汉相蔡邕在此居住,后称蔡相乡,又称蔡家庄、蔡庄集,简称蔡庄。……古迹有汉蔡邕府邸遗址、蔡邕祠。”又,“圉村,在尉氏县县城南12公里,小陈乡中部。圉,意为养马地。相传,东汉时为陈留郡边缘地带和养马地,故名。……”《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蔡庄镇,在河南省尉氏县南部。……汉蔡邕故里,初名汉(现锋按,汉,蔡之误)相乡,又名蔡家庄。后简称蔡庄。……古迹有汉蔡邕府邸遗址、蔡邕墓。”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刻本《河南总志》指出蔡邕墓在尉氏县,并记载“尉氏八景”有“蔡邕故里”一景。同时代的《杞县志》(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刻本)和《尉氏县志》(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刻本)都记载有蔡邕的相关资料,而嘉靖《杞县志》只收录有蔡邕和其父蔡稜、其祖蔡勋的传记,并没有发现关于蔡邕祠墓及遗迹。嘉靖《尉氏县志》则详细记载了蔡邕故宅、祠墓和蔡邕父蔡稜墓,并在书中运用大量篇幅记载了蔡邕及其先世、后人的事迹和遗迹。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刻本《开封府志》采用了成化《河南总志》、嘉靖《尉氏县志》的说法,认为蔡邕故里和蔡邕墓、蔡邕宅在尉氏县。明万历二十七年(1592年)刻本《杞乘》,虽然用大量篇幅记载了蔡邕的相关资料,然而在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修的《开封府志》,还是采用成化《河南总志》、嘉靖《尉氏县志》的说法,认为蔡邕故里和蔡邕墓、蔡邕宅在尉氏县。这说明,《开封府志》一直是支持蔡邕故里在尉氏县的。

   蔡氏宗亲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来尉氏县蔡庄镇寻根祭祖。许鸿超、于兆福编《尉氏姓氏寻根》第691页:“全县共有蔡氏1081户,3487人(2006年统计资料)。其中蔡庄镇西街村是东汉名士蔡邕的故居,所居蔡氏皆为蔡邕的后裔,据今1800余年,支裔于清朝中期移居朱曲镇山魏村,约200多年,历10代。……”

   2018年2月26日,世界蔡氏宗亲联谊会2018年年会结束后,世界蔡氏宗亲互助会、河南省蔡氏宗亲会成员、河南圣大通航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建利,河南鑫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明亮,河南蔡氏宗亲联谊会尉氏分会会长蔡国献一行到尉氏县蔡庄镇拜谒蔡邕祠、蔡邕墓,并到尉氏县方志馆参观蔡氏史事。蔡建利先生说,世界蔡氏宗亲联谊会是全世界蔡氏宗亲的联谊组织,尉氏作为蔡氏祖先所在地,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蔡氏宗亲到尉氏蔡庄镇怀古惜今,寻根问祖,拜谒蔡邕墓和蔡邕祠堂。

   最后引用郑州大学王兴亚教授的话:(《河南历史名人籍里研究》王兴亚、马怀云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根据现有的各种材料,可以断定蔡邕及其女儿蔡琰的籍贯东汉陈留圉今地在河南尉氏县蔡家庄。”

·上一篇:陈留郡圉县是圉人蔡邕祖地故里 ·下一篇:楚国伐蔡的历史动因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