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蔡氏总祠重光暨..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广东佛山市龙江蔡氏庸德堂举行祭祖活动  · 福建漳浦 蔡世远.蔡新故里委员会一行到福建省..  · 福建省建阳蔡氏隆重举行甲辰年清明祭祖典礼  · 世界蔡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总会主席蔡永廉应邀..  · 粤.桂.港蔡氏宗亲组织参加广西三月三少数民族..  · 马来西亚吉玻辛柯蔡宗祠开展寻根敬祖联谊活动  
蔡氏文化 更多

典故传说

家谱文化

文化大观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文化 > 典故传说 > 内容 

福建晋江塘东理学家蔡鼎寻踪记

作者:吴拏云 陈森森  来源:泉州网  发布时间:2019-9-25

其人不仅学识超群,而且在政治、军事上也颇有卓见,曾大摆鼎阵破敌;南明隆武帝尊之为“国师”,西资岩畔立有其祠堂;今在塘东卓望山、西资岩、东蔡家庙等处,皆可感受其遗风余泽

故居中有“国师”匾额

蔡缵故居也是蔡鼎出生之地

古代帝王常给德学兼备并愿意辅佐王室的高人一个荣誉称号——“国师”,如唐朝的杨筠松,元代的八思巴,等等。明末,晋江十四都塘东(今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出了位理学大家,名唤蔡鼎,世亦称其为国师,南明隆武帝曾连续发三道诏书欲封其官职遭拒。这位蔡鼎先生究竟有何魅力,能让帝王如此屈尊纡贵呢,今天就让我们走入塘东去一探究竟。

□泉州晚报记者 吴拏云 陈森森 文/图

淡泊宁静的理学名家

风拂塘东,卓望山上的巉岩依旧冷漠无言,不过山上那些深镌于石的文字,却透着千百年来洞察世事后的温暖。其中一块石上刻着两个大字“慧眼”,落款处有“鼎书”字样。不错,此摩崖石刻正是出自塘东人蔡鼎之手。卓望山是塘东一地海拔最高的山头了,而“慧眼”二字据说在佛教中指能照见实相的智慧。蔡鼎在卓望山上留下“慧眼”一双,却不知他希望看到的是什么?

蔡鼎,字可挹,号无能,是明末著名理学家、易学家。他出生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自幼聪颖,六经子史,旁及星纬诸书,无不熟读精研,且“少有远志,常以经世自任”。长大成人后,蔡鼎不仅学识过人,而且在政治、军事上也颇有卓见,曾追随蓟辽督师孙承宗大败过清军。可惜后来遭阉党陷害,潜归故里,在塘东卓望山上隐居,讲学授徒。后来,他还在西资岩(又名大佛寺)西侧筑室,废寝忘食地著书立说,写下《易蔡集解》《万远堂稿》等书。

明代泉州理学人才辈出,涌现了蔡清、陈琛、林希元、苏浚等一大批理学名家,时有“天下言易者,首推晋江”之说。据王映辉著的《泉州教育史》一书所载,明朝中叶,围绕蔡清形成了名闻全国的理学流派“清源学派”。在蔡清的影响下,“府城的名士如李廷机、苏浚、郭惟贤、郭宗磐、陈琛、张岳、林希元等28人,在开元寺结社研究《易》学,号称‘清源治〈易〉二十八宿’”。有那么多的贤达之士于前,后世想在理学、易学上有所突破,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蔡鼎却被世人尊为“明代清源学派的最后一人”,其对明代理学、易学的贡献,可见一斑。清道光本《晋江县志·卷48·人物志》称:“(蔡鼎)著有《易蔡集》五十万言。 曹学佺、曹荃、陈子龙同校订刻之。子龙序称其学在天人性命之际,淡泊宁静,若终身云。”陈子龙是明末著名学者、一代词宗,他能给予蔡鼎学说如此之高的评价,亦从侧面彰显了蔡鼎的非凡魅力。

“明先贤无能蔡公祠”位于西资岩西侧

独具一格的东蔡家庙

金井镇塘东村倚山望洋,景色秀丽,据说苏有朋导演的电影《左耳》也曾到此取景。蔡氏是村中大姓。据蔡氏族谱载,塘东蔡氏肇基于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其始祖来自晋江青阳蔡氏家族。塘东村内有蔡氏家庙,祠堂大门门额上高悬“东蔡家庙”匾额。家庙正开三通大门,门扇以木雕漆画的笼扇组成,外围木栅栏,门廊内石木雕十分精美。门廊中有柱联:“宝盖钟灵庥延玉磬,布衣献策望重金门”。据说,这“布衣献策”指的就是蔡鼎,可见蔡氏族人皆以蔡鼎为耀。塘东村委会主任蔡荣星表示,东蔡家庙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晋江自古流传着一句“塘东崎,檗谷大,庄厝祠堂盖南门外”的俗语。“塘东崎”,即指塘东村的东蔡家庙,该祠堂以其近10米高的屋顶中脊,引来世人的交口称赞。据悉,原祠堂两壁书写“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是仿南宋大儒朱熹笔迹所题。祠内梁间、墙上悬挂匾额多达25方,其中有“都督”“父子拔元”“定远将军”“筠节森霜”“期颐溢算”等,人文荟萃,翰墨生辉。

明嘉靖年间,塘东蔡氏一族始有族人出仕。此人名为蔡缵,是蔡鼎的曾祖父。蔡缵明嘉靖十年(1531年)中举,曾任湖广长沙府推官,后升任长沙同知,补授临安知府。明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年),蔡缵在全国419名官员政绩考核中位列第一,声名大噪。为表彰其政绩功勋,泉州知府俞咨伯等特地在塘东为其立一个石筑圆拱门形牌坊,此坊前楣额上书“辛丑部元”,背面则有“拣选府大夫等官四百十九名蔡缵第一,吏部奉行”字样。牌坊历经数百年风雨,迄今保存良好。乡人亲切地称该牌坊为“辕门脚”。“辛丑部元”坊左前方的大厝即为蔡缵故居(又称新祠堂、公厅),这里也是蔡鼎的出生之地。

从外面看,蔡缵故居坐东南朝西北,有着典型的闽南古建筑格局,红砖镜面墙、白石裙堵、螭虎纹柜台脚,大门做双塌寿处理,气势巍然。更让人过目难忘的是,在门廊对看堵上嵌有青石字匾,里面镌刻的全是蔡缵克己修身、与人为善、正直勤勉的治家格言。蔡缵直系后裔蔡清国先生告诉我们,这些家规家训世代传承,早已成了蔡氏族人的处世准绳,同时时刻鞭策子孙后裔奋发有为,“蔡缵对于曾孙蔡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蔡缵故居大门柱联曰:“文衡拣选中宪第,明著钦崇国师家。”上联说的是蔡缵被诰封中宪大夫,所以其故居也称“中宪第”;下联则指出蔡鼎曾被帝王尊为国师,其出生处即为“国师家”。在故居大厅梁檩间,悬有“国师”“良二千石”“进士”等诸多匾额,借此示告子孙后代勿忘祖德宗功。

蔡鼎于卓望山上留下“慧眼”摩崖石刻

鼎阵破敌的传奇故事

在塘东村里,流传着众多与蔡鼎相关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他大摆“鼎阵”、智破清军的传奇经历了。蔡鼎成年后,不喜考取功名,反而云游四方。他到各地时,遍观山川形势,对地方民风、民情、军备、边防等,了如指掌。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蔡鼎游走京师,畅谈时事,朝野官绅无不折服。是时,东北边疆多战乱,朝廷于是派兼备文韬武略的孙承宗坐镇蓟辽。孙承宗上任后,举贤用能,让江应诏制定军事编制,让袁崇焕建造营房,李秉诚训练火器装备,鹿善继、王则古处理军需物资,沈棨、杜应芳维修甲仗,孙元化修筑炮台……蔡鼎此时热血方刚,也想为国效力,遂投于孙承宗幕下,“征为参谋,赞襄区画”,成了孙承宗的一名军事参谋,为其出谋划策。相传,有一年后金派兵犯境。孙承宗十分忌惮清军的骑兵,便请蔡鼎献破敌之计。蔡鼎在观察地形地貌后,令人在两军交战的险峻要道上摆下一个“鼎阵”——将许多铁锅倒扣于路上,上面盖了一层薄薄沙土,而后用计引诱敌方的骑兵冲锋至此。结果,敌军战马一入“鼎阵”,马蹄打滑,骑兵摔得人仰马翻。这时,蔡鼎指挥三面伏兵同时杀出,把清军给杀了个片甲不留,取得一场大捷。

天启二年至天启六年(1622—1626年),孙承宗坐镇燕京,与天津、登莱等地守将遥相呼应,使得边界固若金汤,蔡鼎因其不俗的表现,亦被熹宗钦赐“白衣参军”称号。然而,据清道光《晋江县志》载:“丁卯,(蔡鼎)上疏陈魏忠贤之奸,触怒潜避。”天启七年,忠耿的蔡鼎因上奏疏斥责阉党之首魏忠贤擅权误国,触怒了阉党,遭之构陷,并派人捉拿蔡鼎。性命攸关之际,蔡鼎无奈微服潜归故里,从此隐居于卓望山。

崇祯登基后,曾命人绘蔡鼎画像,于各地四处寻找,要诏复蔡鼎原职。此时的蔡鼎却心灰意冷,辞不拜命。崇祯帝见无可挽回,也就不再勉强,但对蔡鼎始终以礼相待,称他为“蔡布衣”,“进见赐茶”。蔡鼎返乡后,虽不慕仕途,潜心研学,却依然关心国祚,担忧边疆安危,“复见国患日深,屡揭送政府,极论边事”。他曾于中夜起观天象,慨然长叹:“人子事亲,虽病笃不能求药,冀幸于万一。”这时的他,恐怕早已看出明王朝的大厦将倾。

清军入关后,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南明政权在福州创建,隆武帝朱聿键在大学士黄道周等人的极力推荐下,欲请蔡鼎出山,尊他为“国师”,想请他出任军师之职。洞察世事的蔡鼎却早知大势所趋,南明政权已无力回天,因而一再推辞不出。结果,隆武帝“驰诏三聘”,蔡鼎皆一一回绝。蔡鼎年少时曾自题其门楣曰“来师门”,寓意“必来取法为王者师”,没想到果然一语成谶。不过,他最终没能真正成为辅国之师,空留遗憾,令闻者嗟叹。

“辛丑部元”牌坊是为蔡缵而立

海内风行的重要论著

卓望山上有西资岩,此寺巍峨宏伟,如今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资岩内的三尊大石佛为晚唐时期镌刻之物,南宋绍兴年间在三石佛原址基础上,修建了西资岩寺,寺龄已近千年。蔡鼎归隐卓望山后,以“无能先生”自居,并与西资岩结下不解之缘。相传,岩寺古有岩景十八处,蔡鼎重新逐一寻访而得。后来,他就在西资岩附近盖了间书室,每日于此著书,终于写下《易蔡集解》(又称《易蔡》)等重要论著。清代晋江人黄燮在《重建先贤塘东无能蔡先生观易亭记》中称,《易蔡》一出,“海内风行,驰不以胫,则先生之书,流传者远矣”。此亭记于清乾隆卅年(1765年)勒碑,立于西资岩观易亭旁。原碑旧已湮没,今碑为后世重立。蔡鼎的学说,上承宋代程朱理学余绪,下及明代蔡清、陈琛诸同乡先辈的学说,他尤服膺蔡清“《易》为五经之首,生命之蕴”的言论。蔡鼎学问渊博,精通《易学》,善于占术,故被后世认定为“明代清源学派的最后一人”,也算众望所归。

西资岩大殿门前石柱上楹联书曰:“此寺自隋唐以来,阅世一千余载;有人于明清之际,著书数十万言。”这是清末进士吴增所撰。再看大殿前廊石柱上,镌有曾任两广盐运使的沈琇莹撰书的楹联:“古佛意云何,记否一千年前,石上现身初说法;名贤来隐此,赢得三百载后,山中历劫有遗书。”在这两副楹联中,“著书数十万言”“名贤来隐此”之语,皆暗指蔡鼎隐居在此著书立说。清乾隆乙酉(1765年),武英殿校书、安溪教谕范学洙所撰的《重建西资岩纪德碑》载称:“(西资岩)岩之为境十八,乡先生蔡公鼎在此著《易蔡》甚精奥,陈公绍功亦斯地人也。”同样对蔡鼎的《易蔡》一书,念念不忘。

西资岩为泉南名寺

“东蔡家庙”古色古香

   后世瞻仰的布衣先生

   由于蔡鼎时常在卓望山上研读易经、观察天象,后人便为他在山上立了一座“观易亭”,亭柱联称“易老书成蔡,道高客作卿”。据说亭南石壁上古时横勒“古卓望”三字,字大如斗,笔力雄健,疑为蔡鼎所书,惜今已无存。幸运的是,在西资岩东侧摩崖上镌有蔡鼎所书的“慧眼”二字,迄今字迹清晰可辨。

    蔡荣星向记者出示了一本塘东蔡氏家谱——《温陵晋邑锦东蔡氏文明份公谱》,其中录有一篇蔡鼎所撰的《西资岩卓赋》,赋文曰:“我有卓望之高山兮,跨白云之闲闲。岩多石上之明月兮,旷万里其潺潺。浪冲击于九天兮,皓皓乎若长林之散飞鹇。涛镗鍧于清霄兮,轰轰乎若三军之度玉关。襟带东海,万国环环,背负清紫,衡脉珊珊。岛屿列眉际,纷乎鸥凫之溯洄……”洋洋洒洒四五百字,道尽了蔡鼎对于故里山川的眷恋顾怀,同时隐约也抒发了他壮志难伸的忧愤。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仲秋,蔡鼎在为弟子们授课时,突然语出惊人:“《易》言,动静有常,原始反终。生来便为劳人佳士,今后归去称逸民矣。”课后,他沐浴更衣,凭几而坐,竟自安详辞世。蔡鼎去世之后,他的后裔在西资岩西侧为他修建了一座“明先贤无能蔡公祠”(简称“无能祠”)。该祠毁于上世纪中叶,后由裔孙重建。清末泉州举人曾遒在诗篇《过西资岩怀蔡无能先生》中追述了蔡鼎非凡的一生,诗云:“精心阐易理,祸福识先机。静可参天地,斯境微乎微。虚斋紫峰后,西资一布衣。姓名达天听,高举鸿独飞。”无能祠外还有一副门联:“帝称布衣,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书成易蔡,往圣由此继,来学由此开。”

    在晋江塘东,从大量的文献、楹联、碑记等中,皆能感受蔡鼎的遗风余泽。黄燮在《重建先贤塘东无能蔡先生观易亭记》中称:“昔之亭立而圮也,今之亭圮而建也,事之无定者也。废兴成毁,何尝不在彰往察来之中?要以先生精神不可磨灭,为后学所瞻仰者,虽亘古如一朝。”这大约也是我们现今追访这位“无能先生”遗踪的意义所在吧。


·上一篇:蔡文姬辩琴 道韫咏絮 ·下一篇:蔡元定:“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