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s1046.cn/?a=5032

      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蔡丽新,进..  · 世界蔡氏清明祭祖再次拉开序幕  · 蔡氏祭祖大典旗帜交接仪式  · 广东惠东县大夫第蔡锦青公祠修缮重光庆典  · 福建漳州海澄谢仓蔡氏举办22社前往山上社酆都..  · 世界蔡氏清明祭祖大典  · 世界蔡氏清明祭祖大典“蔡国之夜”文艺晚会  · 河南上蔡县蔡氏根亲文化园暨蔡文化交流中心项..  · 蔡氏企业家招商引资上蔡座谈会召开  · 广东惠州芦洲镇东胜村蔡氏举行南瓜节暨赵侯爷..  
蔡氏人物 更多

古代先贤

近代人物

现代人物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顾 问:

蔡永廉 蔡华宪 蔡文献 蔡志群

蔡振华 蔡崇伟 蔡国芳 蔡清池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人物 > 近代人物 > 内容 

共产党人蔡和森的红色家风

作者:罗潇云  发布时间:2021-6-27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在蔡和森的带领下,他的亲人们一个个满腔热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党的事业中,满门忠烈、英杰辈出。他们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展示了老一辈革命家爱国担当、严于律己、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红色家风,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笃于友善 热诚待人

   蔡和森的家风体现在笃于友善,热诚待人。幼年的蔡和森在湖湘这片耕读沃土的浸染中,从小受到母亲葛健豪的言传身教。1917年,蔡和森全家租住在长沙岳麓山下刘家台子。当时,蔡家生活拮据,但总是省己待人。他们向房主租了半亩菜地,以种菜为生,平时总把粮食节省下来招待客人。蔡和森家中成为青年切磋学问、议论国是的聚会之处。

   1918年4月14日,蔡和森、毛泽东等在刘家台子发起成立进步革命团体新民学会。蔡和森家人特地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庆贺学会的成立。1919年春,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患病,就好几个月住在刘家台子蔡家。蔡和森一家人始终给予毛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蔡母还把她安排同自己住一间房子里。

   蔡和森家里经常无米下锅,有时他们就拣点地菜子之类的东西充饥。虽然家境贫穷,但依然热诚待客,革命劲头丝毫不减。蔡畅回忆:“不管我们怎样饱一餐、饿一餐,对于前途,我们与和森一道,是充满信心的。”

   志存高远 读书好学

   蔡和森的家风体现在志存高远,读书好学。当年蔡和森与年近半百的母亲葛健豪、姐姐蔡庆熙、妹妹蔡畅、外甥女刘昂赴省城长沙求学,一家三代同学的故事即被赞誉为“奇志可嘉”。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与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以及向警予一起赴法勤工俭学。刘清扬后来回忆当时送别蔡家两代人赴法的情形时说:“看着这远行的全家,尤其是蔡大姐的母亲,以50多岁的高龄,竟有追随全家出国求学的壮志,格外使我敬佩。这一家人亲切和蔼的态度,诚恳朴实的风范,将近40年来,一直留给我深刻的印象。”

   1920年3月8日,远在异国他乡的蔡和森给父亲及家人写信,动员父亲蔡蓉峰、哥哥蔡鹿仙、姐姐蔡庆熙、外甥女刘昂全家都来法国,“我想最好全家来法为妙”。蔡和森认为,“女子勤工俭学将来要靠绣业来发展”“鹿兄如来,苦工机械工皆有做……父亲庆兄都可来法”。当时的《大公报》连载他的家信,在编者按语中特意写道:“蔡君系高等师范毕业生,去岁偕其母(年已四十余岁)及其妹赴法留学。来函尚欲其父及兄姊全家赴法,可见其志趣之远大。读此,懦夫亦有自立志矣。”刚刚抵法仅一个月的蔡和森迫不及待地写下了这封满怀思念、富含真情的立志家书,字里行间展现出其志存高远的独特魅力,以及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1920年5月,蔡和森与向警予结婚,自称“向蔡同盟”。向警予在写给父亲家信中说:“和森是九儿的真正所爱的人,志趣没有一点不同的……我同他是一千九百廿年产生的新人,又可叫做廿世纪的小孩子。”这封家书是他们对自己所托付爱人的真爱直白,也表明他们立志去实践自己的爱情诺言和革命理想。

   严于律己 艰苦朴素

   蔡和森的家风体现在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在法国,一家人坚守执着的革命信仰,矢志不渝为共同目标而奋斗。为了探寻真理,他们白天去学校上课学习,晚上则做湘绣拿去卖来补贴家用。

   凭着湖南人“霸蛮”的态度,“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25岁的觉醒青年蔡和森发出了时代强音,在与国内毛泽东的通信中第一个提出要“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并阐述了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组织原则等问题。

   1921年底从法国回国后,蔡和森长期留在中央工作。他在党内身居高位,从不做特殊党员,而是任劳任怨,在与清贫和疾病的斗争中坚持革命工作。他从1922年9月开始担任《向导》周报主编的近3年时间里,长期夜以继日地带病坚持工作,忍受病痛折磨,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甚至在哮喘病发作时,也从未停止工作。

   整日为革命奔波,蔡和森家庭并无固定的经济收入,几乎全靠微薄稿费维持生活。有一次,为了解决生活困难,李大钊曾写信给胡适,热情地推荐蔡和森的书稿。信中说:“蔡和森君所著《俄国社会革命史》,世界丛书内是否可以纳入?和森很穷,专待此糊口,务望吾兄玉成之。”

   1924年初,蔡和森不幸“卧病在床,医药无费”,加上“旧年迫近”“需钱至急”,陈独秀“不忍坐视其困穷而死”,又急忙致函胡适,托其向书局催索蔡和森书稿的余款,使蔡和森“得有医药之费或可活命。”

   坚定毅力 绝对忠诚

   蔡和森的家风体现在坚定毅力,绝对忠诚。在外工作的蔡和森,与家人聚少离多,但时刻牵挂家中的亲人,经常通过写家信传递家国情怀,信末还会亲切地署上“和子”。

   在生活中,蔡和森注重以身作则,对子女、亲人既严格要求,又关爱备至。因为革命劳碌奔波,蔡和森以家书的形式将气势磅礴的《少年行》诗写在一张照片背面寄回家给刘昂,并把自己用过的铜墨盒刻上“铿作染翰”赠予她。用自己“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豪迈宣言,教诲子女们努力学习、低调做人、坚定毅力、绝对忠诚。

   1928年5月,向警予在武汉不幸壮烈牺牲。噩耗传来,蔡和森在莫斯科亲笔写下《向警予同志传》这封字字泣血、句句含泪的家书。他动情地写道:“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警予生一女一孩。女名义义(妮妮),现七岁,孩名博博,现五岁,都聪明可爱。”这是蔡和森存世墨迹中唯一写到孩子的文字。他给儿女的取名,都饱含着对孩子的深情挚爱、对革命的必胜信心。

   蔡和森在传末写到,“警予有一最亲爱之老友,即和森的老母,老母异常可怜警予,警予亦异常可怜老母,两个孩子都是老母抚养着,警予死耗至今犹瞒着老母!”蔡和森笔下的葛健豪、向警予互尊互敬,蔡家的家风婆媳关系是如此的和睦融洽。

   “干革命,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安危。”1931年,蔡和森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用生命践行了忠诚誓言,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刻。蔡和森的老母亲葛健豪再也收不到“和子”的家信,家人用善意的谎言向葛健豪隐瞒了整整12年。

   蔡和森家庭留下的志存高远、绝对忠诚的红色家风,可谓家教典范。老一辈革命家的点滴家风故事,是我们党永不褪色的“传家宝”,在新时代下坚守初心、传承信仰、砥砺奋进仍具有现实意义。(作者罗潇云,系湘乡市司法局工作人员)

·上一篇:将军山下的火种 ——蔡日新烈士生.. ·下一篇:闽南(中)特委委员蔡文焕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