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主编微信                    微信公众号

蔡氏新闻 · 江西杨村蔡氏开基祖“胜林公”祖祠建成举行牌..  · 世界蔡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召开第三届换届筹..  · 河南上蔡县政协领导到世界蔡氏宗亲总会调研交..  · 广东惠州蔡氏宗亲会联谊会拜访宗亲企业  · 《大宋名臣蔡襄》纪录片进驻福建石狮取景拍摄  · 世界柯蔡宗亲总会组织参加柯氏族裔祭祀仲雍公..  · 福建省石狮龟湖“六斗门”蔡氏祖祠重光庆典  · 世界蔡氏宗亲总会第二届第一次常务扩大会在香..  · 厚德堂蔡氏宗亲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 广东陆丰市大安镇蔡厝村举行蔡氏祠堂重光庆典..  
蔡氏文化 更多

典故传说

家谱文化

蔡氏视频

文化大观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网   www.cs1046.cn

邮   箱:cs1046@qq.com

公众号:cs1046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文化 > 典故传说 > 内容 

紫禁城养心殿三希堂与蔡世远

作者:林建东  发布时间:2021-9-2

  紫禁城养心殿:满汉文化合一的政治心脏,但其内部设置格局,却蕴含着蔡世远的儒家思想。这里说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内廷的西六宫区域。自雍正朝始,逐步演变成清帝的理政之所,成了清朝廷里的政治心脏。这一过程,是由雍正、乾隆两代皇帝完成的。  

  先是雍正皇帝将理政中心从乾清宫移至养心殿。雍正即位后,将原为普通寝宫的养心殿,改变成一座明间为汉式、暖阁为满式的皇帝就寝与理政合一的殿堂。  

  这一改变,虽由雍正个人意志而定,但也不能视为全无依据。康熙初年时,清朝的理政中心就已从外朝,移到了原为明代皇帝寝宫的乾清宫。这种变化跟满族的生活方式有关。在关外,满族无论民间宫廷,居住方式的一个特点是“内外无别,政寝不分”。康熙初年,过惯了关外生活的老人如康熙帝之祖母等都还在世,加之当时清廷经费紧张,宫内建筑破旧者多,乾清宫政寝合一,也免去了一些麻烦。  

  雍正这一次移至养心殿处理政务,相对于康熙朝来说是将政治心脏进一步向内廷转移。这种与明朝制度大相径庭的做法,可以看出他还未完全认同汉族儒家理念,仍保留着相当多的满族传统观念。  

弘历即位后,对养心殿又做了进一步改造。其中最有特点的,是设置“三希堂”。  

  乾隆皇帝设三希堂,名义上是为珍藏和欣赏晋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伯远帖》、王洵《中秋帖》,但深层的原因,则是他对儒家士大夫文化的追求。这种追求,在他写的《三希堂记》中表述得很清楚。建三希堂的起因当然是收存了王氏家族的三件稀世珍宝,但命名,却是由乾隆为皇子时的老师蔡世远的书斋“二希堂”引申而来。纯儒蔡世远是乾隆深受其惠的上书房老师,乾隆尊称他为“闻之蔡先生”。对中国传统士大夫来说,有“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追求,但是,蔡世远作为皇子师傅是不敢说出“希天”的,因此将自己的书斋名之曰“二希堂”。乾隆却借此发挥:“人人有尽心知性之责,则人人有希圣希天之道,此或先生所云非不敢希天之意乎?……则吾之今日名此堂,谓之为希贤希圣希天之意可;慕闻之先生之二希,而欲希闻之之希亦可;即谓之王氏之帖,诚三希也亦可。”他还说,“三希为内圣外王之依,正符养心。”这样,儒家的“内圣外王”思想成为他人生的追求。  

  有了这种追求,三幅稀世书法珍宝,才上升到了具有最高理想的“三希”的境地。

  由此,到了乾隆时期,养心殿不仅在形式上保留着雍正时形成的满汉合一的陈设风格,更赋予了它丰厚的儒家文化内涵,成为清代名实相符的满汉文化合一的政治心脏。

·上一篇:蔡阳武力值到底有多高,为何敢千.. ·下一篇:蔡太师之讳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