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福建漳浦县金浦梁麓书院举办春季祭祖暨蔡世远..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蔡氏总祠重光暨..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关于集资修缮宋琼州太守蔡氏入粤始祖秋涧公古..  · 广东佛山市龙江蔡氏庸德堂举行祭祖活动  · 福建漳浦 蔡世远.蔡新故里委员会一行到福建省..  · 福建省建阳蔡氏隆重举行甲辰年清明祭祖典礼  · 世界蔡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总会主席蔡永廉应邀..  
历史渊源 更多

蔡氏渊源

考析论坛

蔡氏辈序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渊源 > 考析论坛 > 内容 

河南尉氏凉马寺明代古碑

作者:马现锋  发布时间:2022-6-23

  河南尉氏县南曹乡凉马胡村有一座凉马寺,该寺历史悠久,该寺与三国名将关羽有着历史渊源。史传,关羽保护两位皇嫂经过蔡邕故里与阮籍仙乡之间一处岗高林密的地方,因为天气炎热,人困马乏,就在此处歇马乘凉。后来,人们在这里建寺以纪念关公,这座寺院就是凉马寺,寺内现存两通明代古碑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一、《尉氏县重修凉马寺记》

  在凉马寺旁有个李、董、胡、院等姓聚居的村庄,这个村子名叫凉马村(或作晾马村)。后来,由于发展的需要,就大村分小村,以姓集居,这就是现在的凉马李、凉马董、凉马胡、院庄、貊庄等村。

  2004年11月,南曹乡凉马董村退休教师董秀征在院庄水渠上发现一通古碑,文化学者韩丙寅联系文物管理所康安生等同志于11月10日去现场查看,该石碑高2.6米、宽0.95米、厚0.3米,为明万历三年(1575年)所立《尉氏县重修凉马寺记》石碑,历史价值很高,要求将此碑进行妥善保护。

  此碑由尉氏县知县黄策、县丞朱文仕、儒学教谕李思仁等立。[1]此碑再次佐证了尉氏县蔡庄镇是蔡邕故里,也证明了凉马董、凉马李、凉马胡等村名之由来。一碑证明了古代名贤蔡邕、阮籍故里历史,可为珍贵,但据说此碑却是侥幸存下来的。1958年兴修水利,要将其砸断运马庙修水闸,一连砸烂了三个大油锤,也没有把石碑砸断,但中间的字已被砸没了。因为它太大太重运不动,才侥幸留在当地砌到水渠上作为“水簸箕”了。这次用了三、四台拖拉机才把它拖上岸,放在路旁田边五、六年。2011年秋,院庄村几位在外做生意的村民捐钱重修凉马寺大殿,才把此碑运回凉马寺重立保护。[2]

  2022年6月7日,凉马寺释来坤师父将《尉氏县重修凉马寺记》拓片交与我释读研究。

  该碑碑文为明代鄢陵县进士梁策[3]撰写。梁策(1530--1594),字对之,号及泉,明代开封府鄢陵县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授工部营缮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出为成都知府。侍父母至孝,人称梁孝子。居官颇廉。仕终陕西按察副使兼右参议。

  碑文开篇叙述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盖借鉴唐代韩愈《论佛骨表》。《论佛骨表》曰:“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4]碑文接着叙述尉氏县东南四十五里岳寨保凉马村有一座凉马寺,因三国名将关羽追战曹操在此歇马而得名。历经朝代更迭,寺院荒废颓坏。明嘉靖六年(1527年),寺僧道清及徒德寿重修,后又荡然一空。

  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元末曾出家为僧,明朝建立后,朝廷很重视佛教的发展。黄忏华《中国佛教史》记载:“明太祖元为皇觉寺僧,登极后,颇尽力保护佛教。所著有《御制护法集》。尝为监督僧徒,振扬佛法;设僧官,掌僧事。(洪武十三年)又尝敕礼部,清理天下僧寺。(洪武二十四年)又敕礼部条例所避所趋榜示之。(洪武二十七年)其规律之明,条例之严,古来所未有。”[5]

  朱元璋在尊崇佛教的同时,下决心大力整顿佛教团体,将全国寺院实施整理废合,僧伽数在20人以下之小庙、小庵,悉数归并于大寺院。进而又规定:各府、州、县只许保留大寺院一所,僧伽集中居住。僧人数量,府不得过40人,州30人,县20人。绝大多数寺院经归并后,即自行废圮。对私建寺庙、私度僧尼进行严厉打击。朱元璋以下明代诸帝,基本上一仍洪武规制,但因帝王个人喜好及其他因素,也时有波动。明武宗朱厚照崇奉佛教,明世宗朱厚熜则崇奉道教,排斥佛教,对私自创建之寺院、庵堂,严令各地巡按御史逐一查毁,对各地因年久失修渐行毁坏之寺院,则下令“任其颓坏,不许修葺”,甚至“永不许复”。[6]

  也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凉马寺时兴时废。隆庆元年(1567年),经开封府通判杜桂[7]核实,凉马寺原系汉代以来就有的古刹,可予以保留。

  本地乡贤胡来原本就组织筹建该寺,因耗费太大,恳请官府资助支持修建寺院,经过官府、乡绅、寺僧的共同努力,用两三年的时间将寺院修缮一新,殿宇辉煌。凉马寺“远望则紫雾冲霄汉,近视则瑞气遶週匝,巍然端居于三亭岗之东,北镇武穆大寨,西邻蔡邕故庄,南接篯铿佳处,东通阮籍仙乡”,自此成为尉氏县之一胜景,文人雅士结伴畅游,吟诗品题,盛况空前。

  《碑阴题名》记载修缮凉马寺的捐资助修人,该名单按照家族辈分长幼书写在一起,方便查找本家族人员,可以视为家谱碑。会首为胡来,女会首为胡来夫人李氏,兴福寺僧明鹏、明鹤,凉马寺主持真极,碑阴题名可与碑阳信息相互补充。

  二、《汉寿亭侯晾马处碑记》

  凉马寺还保存一通明天启三年(1623年)所立《汉寿亭侯晾马处碑记》的石碑,其历史价值也很高。

  第一,该碑刻立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距今398年,年代久远。

  第二,该碑是名家撰文。碑文为明代通许县进士王顺行[8]撰写,王顺行是明代陕西巡抚,从二品官,也就是现在的省部级官员。第三,证明很早就有晾马寺,关羽确实在此晾马,并且被奉为晾马寺护法神。碑文中指出晾马寺在三亭岗的左边,“旧有侯之晾马处”,关羽为凉马寺护法神。第四,王顺行撰写的这篇碑文,还是一篇议论文。表明自己的观点是,不但曹操是汉贼,孙权更是汉贼。关羽不是只忠于刘备,更是忠于汉室。第五,关羽被历代帝王敕封的封号很多,王顺行只书关羽的封号为寿亭侯,表明其以汉室为正统思想,寿亭侯是汉献帝敕封的。《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上表为关羽请封,汉献帝敕封关羽为“汉寿亭侯”。[9]第六,明周藩宗室成员朝党、睦栥、勤囗等王孙贵胄也参与了重修凉马寺的活动,由此说明凉马寺声名远播,影响面非常广泛。

  注 释:

  [1]万历三年尉氏县知县黄策,清顺治《尉氏县志》卷二有记载。黄策,字澄泉,陕西咸宁(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于隆庆六年(1572年)至万历四年(1576年)任尉氏县知县。同卷《官僚实政》记载:“黄策,历官直隶保定府知府,创建儒学尊经阁。”《治官表》中万历三年时县丞、典史等姓名缺载,碑文可补县志记载之不足。《尉氏县志》,(清)高桂等纂修,顺治十五年(1658年)刻本,北京图书馆清代方志选刊1982年影印。

  [2]参考韩丙寅先生当时的工作笔记;《豫叟记》,韩丙寅编著,第313页《凉马村》、第314页王广成《石碑侥幸 史料宝贵》两文。

  [3]明·焦竑《国朝献徵录》卷九十四《陕西按察司副史梁策传》:“陕西按察司副史梁策,河间鄢陵人。性至孝,七岁,母病将不起,旦夕焚香泣中庭,请以身代。持香谒城隍庙,大地涕泣,几绝。……三十四,中嘉靖乙丑进士,……升四川成都府知府,……升陕西按察司副史,……兼右参议。”

  [4]唐代韩愈《论佛骨表》,《韩愈集》,严昌校点,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第1版,第408页。

  [5]《中国佛教史》,黄忏华著,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六年版,第343页。

  [6]《中国佛教史·明代》,任宜敏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5页--第16页。

  [7]查阅明万历《开封府志》卷七,隆庆元年开封府通判为杜桂。杜桂,陕西富平县人,举人,嘉靖三十三年任开封府通判。《万历开封府志校注》,开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编,曹景宪主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1版,第66页。

  [8]清·田文镜等纂《河南通志》卷五十七:“王顺行,字成五,通许人。万历庚戌(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历顺德、太原守,巡抚陕西,里居多厚德,乡人钦之。”清乾隆刻本《通许县志》:“王顺行,字成五,万历庚戌(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历守顺德、太原二郡,悉著惠政。寻备兵庄浪道,夜闻沙鸡飞鸣,知有边警,遂整军出,寇适至,大胜之。时皆服其先识。累迁至陕西巡抚,大得士民心。致政后,敦睦姻族,乡人钦其德义。佐邑令修城,区画有方。流寇至,闻顺行分守城池,各惊怖遁去。值岁祲,施赈遍陈、杞、许三邑,活老稚以亿万计。祀乡贤。”

  [9]《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三国志》,[晋]陈寿撰,[南朝宋] 裴松之注,金名、周成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582页。

  附录:《尉氏县重修凉马寺记》、《汉寿亭侯晾马处碑记》释文

  (碑文图片略,请谅解)

  尉氏县重修凉马寺记

  碑阳:

  第一行

  尉氏县重修凉马寺记

  第二行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知四川成都府事鄢邑洎泉梁策撰文

  第三行

  乡进士承德郎承天府推官邑人王锡爵孙、儒士王言曾丹书

  第四行

  邑庠生槐菴李一株篆额

  第五行(正文)

  余尝历阅史书,上自尧舜,下及汤武,当是时未有佛也。迨及汉明帝囗囗囗佛法,乃遣使天竺,得经典四十二章,由是佛化始流于中国。囗后,唐宋齐梁陈元魏事佛渐谨,

  第六行

  惟梁武帝三度舍身事佛,无以加矣。夫君者,民之表也。君既好佛,囗囗囗囗效尤也哉!是以自汉迄今,普天之下或庵,或为院,或为寺,立主绘像,梵修香火以囗囗囗囗

  第七行

  囗尉邑东南四十五里岳寨保凉马村有寺名曰凉马,遡厥所自,囗囗囗囗[陕?]关公歇马处也。公名羽,字云长,蒲坂解良人也,忠义贯天,勇略盖世,因追战阿瞒,歇马囗囗

  第八行

  囗囗村也,寺遂以名之。传及唐宋胡元,世异代殊,兴废不一。至我朝(下空)

  第九行

  明嘉靖六年,寺僧道清率徒德寿化缘重修,规矩颇著。后逢秽僧普囗囗囗囗村荡然一空。隆庆元年,适通府(空一字)杜公,承两院檄文,查访寺宇,原系古刹,可存哉!斯存之。或囗,

  第十行

  淫祠可革者则革之。询诸本寺邻佑故老。先是,乡耆胡来素善人囗囗囗伽蓝,送一佳儿,已有输赀复修之意,时耗费太冗,独力不能举也。因承机而进曰:是寺也,乃汉囗

  第十一行

  前云。地基八亩四分,殿宇坚完,于今颓坏久矣!幸遇明府可因旧囗囗囗囗规,仆愿督众以增修之。公嘉实至再,欣然而乐道之。来遂同老僧囗雷、徒孙真极,约会乡囗囗

  第十二行

  囗九人,三二年之间,灰石木料,米麦钱财无不完备。于是,集众乡囗囗囗囗佛罗汉正殿三楹,次建伽蓝菩萨、六祖东西殿各三楹。钟鼓有楼,僧人有舍,山门壮丽,台囗囗

  第十三行

  囗。自佛以下,诸像金色映日,香气袭人。凡遐迩来瞻仰参谒者,无囗囗囗囗也,心斋如也。噫!佛之为教亦神矣哉!宁可不为之记乎!或者鄙之曰:佛教缁衣削发,语言囗囗

  第十四行

  其于君臣之义,父子之伦,似无所补,何必崇奉?若是而谆谆为之囗囗,囗囗知蠢然无知之辈,若非生死轮回,天堂地狱之说以警觉之。愚者终愚,顽者终顽,则将无囗囗

  第十五行

  懊,荡放于礼法之外,无复良心之存矣!孰谓佛教无益于世而不囗囗囗囗也哉!且此寺也,既以落成,远望则紫雾冲霄汉,近视则瑞气绕周匝,巍然端居于三亭岗之东,北镇武穆大寨,西邻蔡邕故庄,南接篯铿佳处,东通阮籍仙乡,[辶戈?]囗囗囗,囗游于斯,无不爱其胜概而为之品题,乌可不为之记也!矧年深日久,寺院貌像有时殿坏,碑则

  第十六行

  无毁坏也。是故立碑所以存寺,存寺所以敬佛,敬佛所以祈福,此囗囗囗囗胡来为首,次于会人施金,成于千仞王子之赞助也。谨记。

  第十七行

  赐进士出身、文林郎、知尉氏县事、关中澄泉黄策

   第十八行

  县丞朱文仕,典史刘宰

  第十九行

  儒学教谕李思仁、刁永遇

  第二十行

  驿丞李大文,阴阳学张应韶,医学黄进远,僧会司荣吉

  第二十一行

  庠生朱应聘、李仪、王陈道

  第二十二行

  时

  第二十三行

  大明万历三年六月十三日仝立石。石工:王囗囗,男:王友、王辛镌

  碑阴

  碑阴题名

  施财乡老:翟奎、杨大望、栗昆、张臣、王坤、田应时、王思敬、边永留、孟景贤、罗友奂、李友益、傅化愚、傅金、傅玉、周豹、魏导。

  吏:孙棐、刘相、庞万、王东晓。

  仪宾:张立中、刘池、胡天仓。

  会首:胡来,男:胡进朝、胡进玉、胡进玳、胡进琦、胡进珍、胡进玶,孙:胡顺奉、胡顺赵。

  胡天福、胡天佐,男:胡进相、胡进省、胡进德、胡进业、胡进瑞,孙:胡顺齐、胡顺唐、胡顺楚、胡顺魏。

  李茂林,男:李核、李桃,孙:李济光、李济需、李济克、李济师、李济邦、李济国、李济川,重孙:李璞。

  杜朝福,男:杜相、杜桐,孙:杜登远、杜登洲、杜登阁、杜登仕。

  孟遇素,男:孟继禹、孟继汤。

  郑玄,男:郑得辅、郑得弼、郑得昌、郑得昆,孙:儒性。

  郑迁,男:郑万仓,孙:郑金、郑玉。

  冯江,男:冯仓、冯敖、冯囗、冯纪、冯良,孙:冯希颜、冯希曾、冯希孔、冯希孟。

  院得友,男:院希舜、院希禹、院希汤,姪:院希尧。

  侯方,男:侯孟花、侯进朝,孙:来城。

  赵慢,姪:赵伯温、赵伯和。

  毛得卿,男:毛宗智、毛宗明、毛宗信、毛宗道、毛宗阳,孙:毛朴。

  王玺,男:王东教,孙:王国贤。

  王化远,男:王应麟、王应麒,孙:王用才。

  李朝卿,男:李可存、李可孝、李可庄。

  王国定。

  曹廷辅,男:曹倚山、曹倚林、曹倚木、曹倚才,孙:曹之奂、曹之俊、曹之文、曹之武。

  杜宗才,男:杜金。

  段计名,男:段节之、段节义,孙:小火兒。

  王秘,兄:王耘,男:王即位、王逊位,姪:王让位。

  施财善人:孙为满、杨恕。

  张鸣琦、朱絃、孙孟珠、张鸣珍、王东阳、王东鲁、王东齐、王东楚、囗希孝、张金、董吉、董龙、董得节、王锡祯、王尚言、王方堂、王陈宝、王祉、王守性、王锡舆、翟松、王千祚、王千社、王节、张近国、刘胡、

  孙希田、李轩、邵登、邵汝先、冯周、李祚、秦耆、吕伟、刘綵、刘君、刘爱、张统、朱应夏、张立、杨朋、胡兆资、冯角、囗囗、胡东囗、朱滔、郑得义、吴世轩、郑禄、郑得逢、郑爱民、刘登、刘海、

  李子雍、张季春、胡天寿、杨囗、囗囗、杨栋、马西禄、唐尧、李孟寿、唐文政、张存、马兰、韩甲、唐文礼、王东照、郎简、胡廷现、胡守时、朱应宿、李大林、李世威、王子高、赵从仁、胡天爵、马时周、王虎、李尚友、

  院得明、院得位、院秋囗、丁世隆、胡民、胡仝、院得信、院得林、胡守宫、

  段福、吴建、段轩、王永银、崔官相。

  女会首:

  李氏夫胡来、刘氏夫杜朝福、胡氏夫胡天佐、陈氏男赵瑛、孙氏夫胡天福、戎氏夫李茂林、王氏男李遂、王氏夫段计名、刘氏夫郑玄、高氏男赵辂、段氏夫郑述、汪氏男杜宗才、史氏男胡进贤、孙氏夫袁子仁、刘氏夫郑得义、胡氏夫朱滔、江氏男王千囗。

  兴福寺僧:明鹏、明鹤。

  住持:僧真极。李婙。

  孙凤琦、刘济德、孙可词、周得材、张淮。

  素匠:袁桔。

  汉寿亭侯晾马处碑记

  碑阳

  (第一行)

  汉寿亭侯晾马处碑记

  (第二行)

  世传汉寿亭侯关云长当战阵中手《左氏春秋》不囗。夫(后缺24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入阴出阳,故

  (第三行)

  常一而不灭,一而不二者,天之行也。《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后缺17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之中心,在人之中

  (第四行)

  心。囗囗之中心也。持一忠者为患囗囗之忠,不一者也。故不(后缺20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右乎。囗侧莫能成

  (第五行)

  人况二心事二君者乎!侯学《春秋》不囗于刘氏,其旨微矣!东汉日落,当时[次像?]周旋(后缺11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见赐,后臣曹氏,弑后[主?]

  (第六行)

  魏去洛迁许,僭加九锡。孙氏席父兄踞山东,因而自王,万世而下,谁不知席孙右曹,而侯囗不囗。食其以食报效,而[周?]公赤壁

  (第七行)

  之战,老瞒气夺华容。相遭不发一镞公么仲谋,若乳臭儿,请婚不可,索荆州不可,侯岂贤世之姦(奸),姦(奸)之贤哉!侯自负[皇叔?],侯恶知

  (第八行)

  玄德,恶知孙曹,知汉而已。臣玄德,侯感玄德也;臣汉也,曹生侯并贷(宽恕)玄德妻孥,非生侯也,生汉也。荆汉土孙氏以为坚、策,[土?]而自囗

  (第九行)

  官置吏,侯以为夺汉也。故怒权而予曹。而权卒夺荆而袭侯。非袭侯也,袭汉也。权于是重得罪于天下,后世而曹轻矣!朱子曰:“人皆知

  (第十行)

  曹为汉贼,不知权真汉贼。”孔明先生做得好,时又为其坏,子其非诮麦城之役乎!《春秋传》曰:“重为轻,轻为重。”齐桓之立,弗受之先君,

  (第十一行)

  忍弟子紏罪亦重矣!然而知王酌管仲以自覆,盖不背要盟以自湔浣,《春秋》予之,此重而轻者。赵宣子,世大夫也,穿弑灵公,宣子囗

  (第十二行)

  [未]出境,返不讨贼,《春秋》诛其亡晋者,曰:“赵盾弑君”,此轻而重者。《春秋》予桓,侯予曹;《春秋》诛盾,侯拒权,其法一也。嗟乎!侯于《春秋》囗囗

  (第十三行)

  囗三亭左,旧有侯之晾马处,土人因以名其兰若,而奉侯为护法焉!予过尉,而文学胡公属记,请题其碑曰汉寿亭侯晾马处碑一

  (第十四行)

  囗武安壮缪等号掠(略)不书。呜乎!予系侯于汉,庶几明侯之心而毋盭(戾)于《春秋》之旨者與!至于兰若,别有碣。

  (第十五行)

  明赐进士第、旨太原府知州、通许王顺行撰

  (第十六行)

  天启三年岁次癸亥夏月吉旦立 囗工:王成名

  碑阴

  重修晾马寺碑

  首事:

  胡进珍、兰友、朝党、胡进才、胡进举。

  明宗室:

  睦栥、勤囗。

  生员:

  胡宗文、李芳春、胡宗中、囗朝懈、李惠春、李克敬。

  输财:

  翟自艾、李汝器、李朝云、李朝阳、李朝选、李朝利、李克贤、孙朝库、董自新、张三位、王得士、邢天俾、王国宝、张奇蕴、桂友、松泉、杨亭、荣友、郑一、

  刘安、李进祥、张松、曹乙才、胡进德、胡之秦、胡之光、胡宗武、胡之乾、齐良、董省、王宇太、郑有太、孙士荣、孟诰、王得芳、孙朝禄、张天禄、张三重、董囗安、

  赵钦、赵宠、赵万仞、赵和、马千驷、张得玉、李君艾、张守仓、董见、孙士曰、孙守节、曹乙木、张可礼、甄迎、李可住、李思成、周囗怀、周囗阳、院乙妆、刘尚仁、

  王守居、王国臣、王国枝、王靠山、王倚山、郑自安、李国号、李国诣、李时贵、李天寿、李时太、李天才、李进召、李九安、李九富、李九章、胡进琦、胡进举、胡进科、

  刘玉奇、刘玉位、刘玉友、刘观治、刘观要、刘观印、刘天祥、刘天佑、刘养心、刘养气、刘应夏、刘立、吕桐、齐自发、董昶、靳良、胡之楚、胡之骢、胡之香、胡承性、

  张子奇、孙希尚、孙朝佃、孙朝福、孙科、刘桦、刘加宾、郑云朋、董自化、董应香、董进孝、常守金、冯至夏、梁进忠、李一培、秦东教、秦思海、史进忠、傅性一、王良、

  冯希潭、冯希禹、冯希鲁、冯希茂、冯一科、王守宅、王守定、王守庄、王守伦、王守佐、王守本、王守第、王之敬、王国孝、王得贤、王得高、王得成、王君本、王以林、王尚信、

  王吉相、王路、王群、王学、王周、胡进亭、胡进珠、胡进瑁、胡永车、胡重光、胡重望、胡之安、胡之俊、胡之教、胡之香、胡之让、胡之芳、胡之见、胡承恩、胡承爱、

  胡之梅、胡承美、胡之羿、朱奇文、朱正道、冯进孝、冯竹、宋思望、何九皋、汪守刑、王守己、院迎仙、院斈明、陈自言、吴自须、李时田、李时雨、李时会、

  李国诰、李济世、李为功、李济时、李九重、毛以山、毛养德、张忠、郑玉、崔守安、樊自魁、杜梅、马大江、史尚银、郑自立、吴朝爱、刘怀、杜进朝、范东鲁、陈天叙、

  胡进玉、胡进登、胡进助、胡之定、胡之勤、胡之玉、孟士阳、杜安、徐进、张孟冬、胡承顺、刘加武、朱济、王才、王国忠、马迎雒、

  胡钦、王得用、孙尚。

  画匠:袁永福

  施囗僧:昌祯

  住持:僧囗随

  天启三年夏月吉旦立

  后记:《尉氏县重修凉马寺记》古碑的发现整理,尉氏三贤文化研究学者韩丙寅先生导其先路,又加上该碑证实蔡邕故里在尉氏县蔡庄镇,尉氏县蔡氏文化研究学者杨长兴、王小秋、王广成、李文建等著文多有涉及。而《汉寿亭侯晾马处碑记》则少有人关注。二碑历经沧桑,文字多漫漶不清,有些文字多赖拓片才能辨识。因此二碑历史价值较大,故不揣浅陋,勉强释读文字,以为尉氏文化研究提供参考。碑文释读经韩丙寅、王广成、李文建、李超、吴倩倩几位专家学者的审阅、辨识及润色文字,诚表谢忱!

·上一篇:蔡祠茂林今安在 ·下一篇:回望跨越三千年的蔡国故城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