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广东佛山市龙江蔡氏庸德堂举行祭祖活动  · 福建漳浦 蔡世远.蔡新故里委员会一行到福建省..  · 福建省建阳蔡氏隆重举行甲辰年清明祭祖典礼  · 世界蔡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总会主席蔡永廉应邀..  · 粤.桂.港蔡氏宗亲组织参加广西三月三少数民族..  · 马来西亚吉玻辛柯蔡宗祠开展寻根敬祖联谊活动  · 世界柯蔡宗亲总会总会一行到南安洪濑分会和苏..  · 福建省建阳蔡氏隆重举行甲辰年清明祭祖典礼  
蔡氏人物 更多

古代先贤

近代人物

现代精英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蔡氏人物 > 近代人物 > 内容 

中国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昆虫学家蔡邦华

发布时间:2022-3-13

   蔡邦华(1902年10月6日-1983年8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溧阳市,毕业于日本鹿儿岛高等农林学校,中国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昆虫生态学的奠基人之一。1923年,毕业于日本鹿儿岛高等农林学校动植物科。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在昆虫分类学上,发现了150余个新种属,涉及等翅目、直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和同翅目五个目,他积极倡导害虫综合防治思想,并在生产上发挥了作用。1983年8月8日,因病逝世于北京。

   人物生平

   1902年10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溧阳县。父亲是前清秀才,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小学时,他跟兄长学习蚕体解剖,见到蚕体内部器官,感到极大兴趣。在南菁中学时,他用自修课桌饲养芋青虫,观察其生活史。博物老师见他对昆虫如此入迷,甚表赞扬。在老师和兄长的影响下,使他抱定了学习昆虫学的决心。

   1920年,蔡邦华中学毕业后,随兄东渡日本求学。在东京进修半年日语后,考入鹿儿岛国立高等农林学校动植物科。在学习期间,他不仅注重基础课,而且还利用空间时间学习鉴定昆虫的方法。去日本前他曾在家乡采得桑树害虫“白蚕”(蚕蟥),因在国内查不出学名,便带到日本四处求助。冈岛教授看到这个中国学生如此专研,就主动为他查找参考书,指导查考方法,不久蔡邦华找到了确切的学名。

   1924年,正当蔡邦华毕业,接国立北京大学校长章士钊电邀,回国任该校生物系教授。

   1927年,他再度赴日,在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研究蝗虫分类,并在镝木外歧雄专家帮助下,对竹蝗做了详细的研究,写出“中国蝗科三新种”论文。

   1928年,蔡邦华提前结束学业回国,应浙江省昆虫局邹树文局长之邀,在该局任高级技师。不久转入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

   1929年,他开始从事螟虫生态学的研究。

   1930年,他受学校派送到德国进修,开始在柏林德意志昆虫研究所和柏林动物博物馆研究昆虫学,并在国立农林生物科学研究院学习昆虫生态学。他借此机会对欧洲9国进行了旅行考察。随后进入慕尼黑大学应用昆虫研究院,跟随森林昆虫学家爱雪立希教授研究实验生态学。

   1932年,蔡邦华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昆虫学大会。

   1936年回国,继续在浙江大学任教。当时蔡邦华对国民政府在学校推行党化教育十分不满,与几十位农学院教授愤然离校,转入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从事螟虫生态和防治的研究,发表专著和论文十余篇。其中《螟虫研究与防治之现状》被当时教育部指定为农学院参考教本。

   1937年,回到杭州,任浙江省昆虫局局长。

   1938年后,蔡邦华重返浙江大学任教。1940年开始他担任浙江大学农学院院长,长达13年。在抗日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学校几经搬迁。蔡邦华除了忙于搬迁和教学外,还争取一切时机就地开展科研工作,进行了不少西南山区的昆虫考察,出版《病虫知识》期刊,以资交流。

   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大学从贵州省的湄潭县返回杭州。蔡邦华受当局派遣,赴台湾参加接受台湾大学的工作。不久又回到浙江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1947年,浙江大学广大师生参加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救亡运动,受到军警围攻。蔡邦华不顾个人安危,于1948年1月亲赴南京,向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陈述学校被军警包围,歹徒破坏,搞得无法生活,无法教学,代竺可桢校长前来辞职,并向教育部请示善后。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当局派出要员前往杭州督处,使学校暂解危急。他这种声张正义,敢于面对逆境,赴汤蹈火的高尚情操,深受后人敬仰。

   1949年,杭州解放后,由于竺可桢校长离校在外,蔡邦华被推任为学校校委会临时主席,代行校长职务。

   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他奉调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任副所长。

   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学部委员)。此外,他还担任其他多种学术职务。

   1962年,动物所与昆虫所合并,蔡邦华任研究员、副所长。

   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8月8日,因病逝世于北京。

   科研成果

   1930年,发表了《螟虫对气候抵抗性之调查并防治方法试验》的论文。

   1930年后,在德国受爱雪立希教授的指导,以谷象发育与温湿度关系为题开展实验生态学的研究。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在错综复杂的组合里,证明谷象在不同条件下,有三个最佳结果:第一寿命最长;第二发育最快;第三繁殖最多。其中哪一个是在生态学上对于昆虫大量发生起主导作用的呢?他经过不断的对比和思索最终确认繁殖最多是真正促使害虫“猖獗”的主导因素,使这一久经争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一观点深得爱雪立希教授的赞许。论文发表后,受到了国际生态学界的重视,美国昆虫学家曾详细加以介绍。

   此后,蔡邦华在螟虫的发生、防治与气候的关系的研究上,又做了大量工作。从1930年到1936年数年间发表论文10余篇,如《三化螟猖獗与气候》《害虫研究上温湿度之调节方法》《螟蛾预测及气候观察之办法》等等。不仅在生态学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套害虫测报制度,为防治螟的危害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蝗虫生态学的研究上,发表了《中国蝗患之预测》《竹蝗与蛗螽之猖獗由于不同气候所影响之例证》等数篇论文。受到了苏联蝗虫专家贝·比恩科的重视。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曾多次引用了蔡邦华的材料,认为这些工作很有实际意义。

   50年代蔡邦华对松毛虫发生规律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认为在自然的条件下,才能正确地探明害虫的发生规律,并且要求用综合的方法来分析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他根据松毛虫的数量变动,提出松毛虫发生有一个虫源带。经过长期的野外观察,于1960年正式提出松毛虫的发生基地,认为向阳山坳的山地,由于经营不当,种植纯松林,再加上幼林成长郁闭过度,使林下寸草不生,生物群落极为贫瘠,这就是松毛虫发生基地的基本条件,这样地带容易促使松毛虫大量发生。松毛虫猖獗是向四周扩散的结果。他这一观点,后来在山东昆仑山、牙山、崂山各林区调查松毛虫发生情况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在他工作中还发现由于大量使用六六六农药,引起松毛虫抗药性的提高,而且林内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显著减少,造成年年防治,年年成灾的局面。为此,他提出加强经营管理,改造发生基地生态环境,提倡营造混交林等措施,借以控制松毛虫的大量发生。他的建议受到林业部门的赞赏。这方面所发表论著有:《关于防治松毛虫的研究》《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寄主植物受害程度的关系的初步观察》《中国松毛虫研究和防治现状》等10余篇。

·上一篇:第一任中共吉林省和龙县委书记蔡.. ·下一篇:“胜芳蔡”——商界名流蔡慕韩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