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东莞樟木头官仓蔡氏宗祠重光十周年祭祖暨樟木..  · 福建南安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洪邦蔡氏农村幸..  · 福建漳浦县金浦梁麓书院举办春季祭祖暨蔡世远..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蔡氏总祠重光暨..  · 郑州大学陈隆文教授一行赴尉氏调研纪实  · 香港新界蔡屋村组织宗亲到东莞塘厦参加祭祖活..  · 广东顺德甘竹蔡氏敬山公祭祖活动  · 关于集资修缮宋琼州太守蔡氏入粤始祖秋涧公古..  · 广东佛山市龙江蔡氏庸德堂举行祭祖活动  · 福建漳浦 蔡世远.蔡新故里委员会一行到福建省..  
历史渊源 更多

蔡氏渊源

考析论坛

蔡氏辈序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渊源 > 考析论坛 > 内容 

乾隆帝师蔡世远与二希堂

作者:邱耀斌  来源:漳浦广电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1-5

   因在乾隆帝师蔡世远、嘉庆帝师蔡新的故乡--大南坂工作,对漳浦两帝师从了解到景仰、从仰慕到深入亲近,对帝师生前、后世的探索与考研,逐渐成了心中的念想和日常工作。

   夏日,带着对蔡公世远、梁村先生的追索与拜读,我与相关工作人员、帝师故里的代表前往漳浦县佛潭镇洞野村,拜谒心中景仰已久的蔡世远墓及以世远公堂号为宗祠的“二希堂”。


“二希堂”大厅

   蔡世远家乡漳浦下布(现大南坂镇下楼村),为什么他的墓在洞野,远离家乡百余里?据考证有二因,一是地理风水说,其墓葬地为“七星坠地”,为古代风水师最佳选择;二是节省花钱说,世远灵柩由水路从洞野水域上岸,就近安葬,使皇室为其筹措的八百两银安葬费才够花。由此,就产生了家族在下布的20个族人迁徙到洞野守墓,在此定居,繁衍生息,数百年来形成了以蔡氏为主的村落--“洞野蔡”。

   在当地镇村领导的带领下,从漳东线公路甫拐进洞野村,绕过一个石栏水塘,二希堂豁然入目,显而易见,座东望西,越过祠堂门口的石埕,我从入门起,怀着虔诚的心,细细品鉴这座以宗祠传扬祖德宗功、蕴含梁村先生治学、理政、传道、清廉的闽南祠堂,那与下布故居相似的“大厅”,飞檐斗拱,立柱屏风,祖龛楹联,让我对每一样背附着文勤公精神的新老物品,其间的文化符号,着实没看够、没看完。


“二希堂”屋后的蔡世远墓碑

   二希堂来自于梁村先生的自勉目标--治学力争学习范希文(宋范仲淹),做事力争学习真希元,取“二希”之意。在二希堂,那概括帝师人生的牌匾、对联,那展示世远为人处事的图示、文字,令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清、慎、勤的学者儒官,又好像看到了一个以朱熹理学为蓝本、以慎独精髓渗透到乾隆治国理念的教育家、理学家……因为,这里还留存着乾隆谕祭蔡世远的石碑,碑文对蔡世远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屋后还保存着蔡世远墓的墓碑,隶书“晧授……”碑记。


“二希堂”牌匾和祖龛

   在二希堂,我们细细瞻仰这座由蔡氏宗亲胝力重新修建、社会各界共襄传承蔡公世远学理精神的祠堂,规制不大,面积约二百来平方米,不禁联想二百多年前蔡氏族人始建二希堂时,应是遵循世远公的节俭家风,以供奉太傅、尚书之灵位的家庙,竟然如此一般、低调,与清代王族大臣的府第庙堂那奢华、排场的风格,一点也沾不上边。几多沉思,几多领悟。时间关系,虽看不够二希堂,我们就踩着泥泞的“黑土地”,上山拜谒蔡世远墓,走近这位乾隆皇帝追封为礼部尚书、太傅的下布人……


蔡世远墓近况

   拜谒蔡世远墓,是此行的主要行程。梁村先生逝于1734年,病逝后,家里无银两发丧。据史料记载,蔡世远教过或没教过的皇子捐银三百两,朝廷拨款五百两,护送回原籍安葬,由水运在鸿濡江出海口水域上岸,就找到如今的这个墓地。这样,先有墓,再有守墓蔡族人,又再形成洞野村。所以,墓是下布帝师与洞野结缘的“源”,也是蔡世远一生低调严谨、学识宽实的写照。

   于是,临近中午,艳阳高照下,“洞野蔡”的族亲热心向导,一行12人先是驱车前往村子西南方的小山,由于这一带区域是火山灰堆积后形成的黑土,山路狭长而沆洼,雨后土路成“水泥路”,直到面包车开不上去了,大家踩着泥泞的“黑土路”,行进到一片地势开阔,面向南方,绿树簇拥的草地前,“这里就是乾隆帝师、清宫大臣蔡公世远的佳城!”洞野的一位长者,在墓旁认真地介绍了墓的地理、经历、传说以及二百多年来的风雨变迁。

   是啊,历史沧桑,时序更迭。几多社稷风云事,无数过眼烟雨人。站在曾经在帝都直入上书房、陪伴皇子皇孙读书之故人的墓旁,大家感慨万千,思绪奔流,好像是穿越时空,忆起蔡世远一生的大事、年表,北上经筵讲席,南下鳌峰传道,生时布衣褴褛,逝时孤坟青灯……但,留下的是《二希堂文集》,留下的是乾隆名师,留下的是千古精神!

   蔡族人说这里名为龙山。我走前踱后, 前观后望,一个追赠尚书的墓,依山势而筑,后有靠山,远前为海,地好相足,但如今一点儿貌不惊人,更称得上简陋、破旧,有待于有识之士如何妥善规划修缮,留存廉政、清明帝师的事迹,以不负漳浦帝师那堪称师表的在天之灵。

·上一篇:蔡邕籍贯诸说的分歧与考实 ·下一篇:山东《伦书堂》蔡氏第七次修谱考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